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研讨
编号:12003761
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精神 ——访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黄斌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499期
     曾几何时,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严重冲击着高校的发展,高校学术氛围的消弭和大学理想的涣失更为社会所诟病。那么在新时期——

    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组织全校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广中医精神”大讨论,这种对自身精神和灵魂的解剖、寻根、重塑与弘扬是当下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年来,该校动员和组织各部门及广大师生从不同角度挖掘、提炼不同时期广中医人对大学精神、学术传统、教学传统的评价和论述,并鼓励全校师生及广大校友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各单位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了以弘扬广中医优秀传统为主题,践行广中医精神的系列活动。

    通过这场规模盛大的讨论,该校凝练出了反映历史,体现自身特性、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的大学精神,即“崇德远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笃学精业”。目前该校党委将弘扬大学精神列为学校思想文化和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涵。为此,笔者对该校党委书记进行了专访。
, http://www.100md.com
    问:学校党委组织全校开展“大学精神”大讨论在全国高校尚不多见,请问贵校为什么要开展这样的活动?

    黄斌:我们向来认为,大学精神是保证大学科学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大学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集中体现。大学的发展是一个薪火相传的过程,大学精神的形成也是一个传承不息的过程,它不断积淀,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渗透在学校办学治教的每一个细节。大学的自治精神、学术自由精神、人文精神和批判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因此,对大学精神进行寻根、重塑和弘扬是高校党委的职责所在。

    去年是我校“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酝酿之年。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搞好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极为重要,但任何规划都需要靠人去落实。我们认为比规划更重要的还是人的“精气神”,还是体现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大学精神。

    回顾“十一五”,我校抢抓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我们发现,大学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实,回顾我校87年的发展历程(前身为1924年创立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无论是在风雨如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革故鼎新的和平时期,我校之所以能坚忍不拔,锐意前行,在中医药事业的伟大复兴进程中一马当先,始终靠的是大学精神。因此,弘扬好大学精神,守护好我们自身的精神家园,是我校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必由之路。
, 百拇医药
    大学精神需要沉淀,更需要总结和弘扬。当下我们处在一个大变革的伟大时代,“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攻坚时期。对于高等教育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而言,这是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我们选择在去年3月开展大学精神大讨论,既是做好在学校“十二五”规划启动前的思想准备,也是为未来的发展积蓄力量,这样的大讨论在学校的发展史上不需要多,但影响深远。

    问:请您介绍一下贵校“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黄斌:2006年我校在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的定位基础上,提出“高水平中医药特色大学”的发展目标,抓住建设广州大学城的机遇,开创了“一校两区”办学新格局,办学条件全面升级。师资队伍结构明显优化,高层次人才工程取得成效,如有2人获聘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获聘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邓铁涛教授获得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 http://www.100md.com
    2010年全国博士后评估我校中医学全国排名第一、中药学排名第二,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蝉联全国优秀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办学规模显著扩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幅提升,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

    2008年6月学校第二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再次获得“优秀”;本科质量工程建设取得丰收,研究生教育全面发展。如“十一五”期间我校共获得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两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一批。新增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成绩显著,学术支撑平台进一步完善,如国家、省和局级重点学科数居全国地方中医药高校和广东省属高校前列。

    5年来获科研资助1950项、资助经费3.2亿元,承担或共同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数和经费额名列广东省和全国中医药院校前茅。在国际交流与合作、附属医院建设方面我校同样在行业内名列前茅。
, 百拇医药
    问:请您介绍一下大学精神大讨论情况和收获

    黄斌:为了保证讨论活动取得实效,校党委专门制订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精神大讨论”活动方案》,邀请了中央教科研究所储朝晖教授和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延保教授到校为师生讲述大学精神。分别召开了离退休同志、科技工作者、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工、统一战线人员、辅导员、学生代表等7场座谈会。走访了邓铁涛、王建华、李国桥等10余位老专家、老教授,征求了数百位校友的意见。邀请师生到广播台畅谈心目中的大学精神;召开全校性的大学精神论坛。

    各二级学院举办研讨会及论坛114场,撰写心得体会1193篇,编印了《广中医·精神·老师——师生情文集》。尤其是全部由学生完成的“口述历史”,从老专家、教授的体验与感受出发,叙述师道的尊严、生道的恭谨、治道的依违以及世道的出入;展卷品读,学界先贤的精神风骨跃然纸上,令人荡气回肠。

    通过广泛的大讨论,全校师生员工深刻认识到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风格,是立校之本,更是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泉源。并把我校的大学精神概括为“崇德远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笃学精业”。大家一致认为,弘扬大学精神最重要的是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有活力、有生气、宽松和谐、开拓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http://www.100md.com
    问:如何解读“崇德远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笃学精业”?

    黄斌:上述字句出自《尚书》、诸葛亮的《诫外生书》、韩愈的《秋怀》和《进学解》、《大学》和《论语》。字面看似一目了然,无甚费解之处,直译就是“品德高尚、志向远大、同心协力、胸怀宽广、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专心好学、精益求精”,但联系我校的历史,其内在思想极为宽广、深邃。

    例如“崇德”,远不指个人品德的高尚,而是更广阔的“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操守和情怀,说白了就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这恰恰是我校的优良传统。我校前身为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其校训“上医医国,下觉觉民”,可谓近代思想创新的里程碑,现在读来依然振聋发聩,令人深省。

    我校在中医教育史上所创造的杰出业绩,老前辈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民族解放斗争(尤其是为了挽救近代中医命运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争)中所表现出的英勇献身精神,都是“崇德”精神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光辉体现。
, http://www.100md.com
    至于“有容”,同样源远流长,意境丰富。当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首开先河设立西医课程,时至今日,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即广东省中医院作为全国中医界的一面旗帜,其“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的办院理念依然能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的开放和包容中找到历史的精神痕迹。

    大学必须关注社会,关注前沿,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广中医人一直把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学术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并为之不懈努力。

    我校在全国最早提出并实践经典回归临床;邓铁涛教授耄耋之年仍在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而奔走,为培养铁杆中医而呐喊;刘仕昌教授九十高龄仍深入“抗非”一线诊治病人;李国桥教授冒着生命危险探索恶性疟的发病和治疗规律。这些令人景仰的名家名师是我校的精神脊梁,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崇德远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笃学精业”的伟大精神,他们是我校精神的传播者、实践者、传承者和“代言人”。

    总之,我校的发展过程始终渗透着大学精神的光芒。“崇德远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笃学精业”的大学精神需要每一位师生去继承和发扬,我们只有躬身践行才无愧于前贤,才能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http://www.100md.com(陆金国 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