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云南特有药材的第一本书——《滇南本草》
□ 杨祝庆
《滇南本草》是我国民族医药经典名著。作者兰茂,字廷秀,号止庵,云南嵩明杨林人,祖籍河南洛阳。据苏石《兰茂评传》,兰茂生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自幼聪颖,熟读经史。兰茂“冲淡简远,以著述自娱”,著述颇丰。后因其母生病,潜心研究本草30余年。《滇南本草》成书时间不详。一说于公元1443年(另一说于明正统元年,即公元1436年)兰茂完成了《滇南本草》和《医门揽要》两部中医药著作。
《滇南本草》颇具独创性,内容精当而实用,最早的抄本收载药物274种。每味药记述了性味、归经、主治、用法、配方等内容,有的还加制法或注意事项。并且药物与方剂相结合,便于使用。特别是《滇南本草》所著录的很多云南特产中草药,其他著作都没有记载,就连晚于它成书153年的《本草纲目》也未收载,这使它成为许多云南特有药材的首载文献。该书的特点,正如明代范洪所言:“其学皆探本穷源,其方饵专一真切,不事枝叶。”
, 百拇医药 《滇南本草》有三个来源:一是民族民间经验的汇集。从永乐丁酉年(1417年)至正统元年(1436年)20年时间里,兰茂四处采药,收集民间医药经方验方。书中许多药物,都是云南各民族,特别是当地少数民族,如彝族、白族、纳西族、傣族等居民习惯用药的经验记录。云南省图书馆研究员李孝友称:“兰茂对古代边疆民族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经验的总结,对我国民族药物的发掘与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是著者实践的总结。兰茂的医药成就,来自于他的刻苦钻研和勤奋实践。他“遍访滇池流域和滇南各地”,据兰茂纪念馆资料介绍,他边行医边采药,足迹几乎遍及云南全省。三是医药典籍的继承。《滇南本草》也继承了我国《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医药典籍,以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中医药理论为纲纪,并对当时一些常见疾病,提出了新的诊疗方法和手段。
《滇南本草》是云南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医药学专著。明嘉靖年间就有《滇南本草》最早的抄本,从清康熙丁丑(1697年)至光绪丁亥(1887年)的近两百年间,已有6种抄本和1种刻本广为流传,并传入国外。如道光年间,植物学家吴其俊等编著《植物名实图考》,征引该书药物70余种。日本初建植物分类学时,曾采用云南植物土名作为属名、种名,如鱼眼草、兰花参、还阳参等。解放前,《滇南本草》已成为云南价值较高的一部地方性药典。云南白药、止咳丸、虎力散、女金丹、杨林肥酒等传统名品,均是采用《滇南本草》的药物来配方研制的。解放后,《滇南本草》开发和利用成果丰硕,医药工作者整理和研制出一批新药,如绞股蓝茶、昆明山海棠片、臭灵丹合剂等。
历久弥新的《滇南本草》是现代中药的理论源泉。成书565年后,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于2008年11月新出版了《滇南本草增补本》。在原书基础上,增加了现代科学和技术研究,主要增补了生药药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资源开发共4部分内容,并配有彩色原生形态图。现在,书中所记文山三七、昭通天麻、红河灯盏花等药材已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许多药材也进入《中国药典》,有的已立为科研课题正在研究。今后,《滇南本草》依然是云南医药产业发展的珍贵资源。, 百拇医药
《滇南本草》是我国民族医药经典名著。作者兰茂,字廷秀,号止庵,云南嵩明杨林人,祖籍河南洛阳。据苏石《兰茂评传》,兰茂生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自幼聪颖,熟读经史。兰茂“冲淡简远,以著述自娱”,著述颇丰。后因其母生病,潜心研究本草30余年。《滇南本草》成书时间不详。一说于公元1443年(另一说于明正统元年,即公元1436年)兰茂完成了《滇南本草》和《医门揽要》两部中医药著作。
《滇南本草》颇具独创性,内容精当而实用,最早的抄本收载药物274种。每味药记述了性味、归经、主治、用法、配方等内容,有的还加制法或注意事项。并且药物与方剂相结合,便于使用。特别是《滇南本草》所著录的很多云南特产中草药,其他著作都没有记载,就连晚于它成书153年的《本草纲目》也未收载,这使它成为许多云南特有药材的首载文献。该书的特点,正如明代范洪所言:“其学皆探本穷源,其方饵专一真切,不事枝叶。”
, 百拇医药 《滇南本草》有三个来源:一是民族民间经验的汇集。从永乐丁酉年(1417年)至正统元年(1436年)20年时间里,兰茂四处采药,收集民间医药经方验方。书中许多药物,都是云南各民族,特别是当地少数民族,如彝族、白族、纳西族、傣族等居民习惯用药的经验记录。云南省图书馆研究员李孝友称:“兰茂对古代边疆民族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经验的总结,对我国民族药物的发掘与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是著者实践的总结。兰茂的医药成就,来自于他的刻苦钻研和勤奋实践。他“遍访滇池流域和滇南各地”,据兰茂纪念馆资料介绍,他边行医边采药,足迹几乎遍及云南全省。三是医药典籍的继承。《滇南本草》也继承了我国《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医药典籍,以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中医药理论为纲纪,并对当时一些常见疾病,提出了新的诊疗方法和手段。
《滇南本草》是云南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医药学专著。明嘉靖年间就有《滇南本草》最早的抄本,从清康熙丁丑(1697年)至光绪丁亥(1887年)的近两百年间,已有6种抄本和1种刻本广为流传,并传入国外。如道光年间,植物学家吴其俊等编著《植物名实图考》,征引该书药物70余种。日本初建植物分类学时,曾采用云南植物土名作为属名、种名,如鱼眼草、兰花参、还阳参等。解放前,《滇南本草》已成为云南价值较高的一部地方性药典。云南白药、止咳丸、虎力散、女金丹、杨林肥酒等传统名品,均是采用《滇南本草》的药物来配方研制的。解放后,《滇南本草》开发和利用成果丰硕,医药工作者整理和研制出一批新药,如绞股蓝茶、昆明山海棠片、臭灵丹合剂等。
历久弥新的《滇南本草》是现代中药的理论源泉。成书565年后,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于2008年11月新出版了《滇南本草增补本》。在原书基础上,增加了现代科学和技术研究,主要增补了生药药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资源开发共4部分内容,并配有彩色原生形态图。现在,书中所记文山三七、昭通天麻、红河灯盏花等药材已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许多药材也进入《中国药典》,有的已立为科研课题正在研究。今后,《滇南本草》依然是云南医药产业发展的珍贵资源。,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