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忆”成功催动中医古籍保护
5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IAC)第十次会议在英国曼彻斯特召开,对此次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档案文献进行最后的封闭讨论与投票。5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有45项档案文献从80余项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我国申报的两部文献《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全部入选。
□ 本报记者 徐亚静
事件解读
什么是“世界记忆名录”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世界记忆工程,其目的是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规定的保护和保管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促进文化遗产利用的民主化,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的重要性和保管必要性的认识。世界记忆工程是世界遗产目录项目的延续,它关注的是文献遗产,包括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
“世界记忆名录”收编的是符合世界意义入选标准、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确认的文献遗产项目,是世界记忆工程的主要名录。这份名录由秘书处保管,通过联机方式在因特网上公布。目前,已分别有43个国家的47项文献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此前,我国的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清朝内阁秘本档案等5项文献进入该名录。
, 百拇医药
为什么选择《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 此次申报的《黄帝内经》是公元1339年胡氏古林书堂印刷出版的,是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好的版本。《黄帝内经》系统地将先秦时期中国医药学发展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哲学思想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医学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它所构建的医学理论体系框架和探究人与自然、疾病之间关系的认知方法以及所确立的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养生保健法则,是其后2200多年来中医药及周边各国传统医学起源与发展的基础。它所构建的医疗模式和理论体系至今仍然被传统医药学运用和西方医学借鉴。
此次申报的1593年金陵胡承龙刊刻的木刻版本《本草纲目》,是迄今为止惟一一部由李氏家族自己编纂的版本,亦是迄今中外一切版本的祖本。《本草纲目》是由明代李时珍(1518~1593年)花费毕生精力、历时27年编著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内容涉及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诸多领域,代表了16世纪以前东亚地区药物学的发展成就,是世界医药学和文化发展的里程碑。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该书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18世纪~20世纪,《本草纲目》被全译或节译成英、法、德、俄等20多种语言文字,再版100余次,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西方许多领域学者的研究对象。
, 百拇医药
中医古籍保护紧锣密鼓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介绍,近年来我国对中医古籍保护越来越重视。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先后有218种中医古籍文献进入《国家古籍珍贵名录》,3家中医藏书机构被评为“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
为此,我国成立了“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还被初评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中医古籍文献的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工作持续开展,成绩显著。最近,经文化部和相关部委积极推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的《中华医藏》编纂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目前已经选取珍贵中医药典籍2800种,兼顾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华各民族的医药代表性著作,并且还将收录从海外回归的珍贵医药典籍,形成我国最大的一部医药学专科丛书。
, http://www.100md.com
王国强说,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对中医药古籍的保护工作。第一,组织全国中医行业古籍收藏单位,深入开展省市县或私人收藏中医古籍的普查、调研与定级、定损工作。全面建立中国中医古籍联合书目体系及包含古籍破损、修复、收藏环境与定级等信息的综合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开展海外中医古籍资源普查与调研,加强国内失传典籍的复制与回归。
第二,通过申报和评审,建立《中医珍贵古籍名录》及《中医珍稀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建立珍贵古籍和档案文献档案,制定保护措施与规范,实现重点保护。
第三,重点扶持与加强中医古籍保护单位与修复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古籍保护与修复能力。培养中医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提高中医古籍保护与修复技术水平。
第四,举办大型中医文化宣传和展览活动,推进我国传统医药文化对国际的宣传与交流,扩大我国传统医药代表文献的国际影响,增进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 http://www.100md.com
全面保护面临人才瓶颈
提到当前制约中医古籍保护的最大问题,有关专家一致认为是人才紧缺。王国强说,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可以肯定地说,目前全国从事中医古籍保护的人数不多,全国的高等院校中没有任何一家设有中医古籍保护专业。
据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薛清录介绍,中医古籍的原生性保护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行当,目前一些技艺的传承仍然依靠师傅带徒弟,人才稀缺对一些濒临失传或孤本古籍的保护带来极大困难。人才瓶颈可能是未来制约中医古籍保护的主要问题。
据了解,解放后我国进行过3次大的中医古籍资源普查:第一次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由于条件所限,并没有藏书单位名录,调查面也不够宽,共调查了360余家单位,查到文献7661种;第二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调查了113家单位,调查文献12124种;第三次是2005~2008年,调查了150家单位,调查文献13455种。
, http://www.100md.com
薛清录认为,有效保护的前提是要摸清“家底”。3次资源普查虽然为中医古籍的保护提供了支持,但其实还有缺失。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收藏分散,对于一些私人收藏、博物馆收藏、部队图书馆的收藏,以及海外收藏的调查不能展开,而这需要社会各界和各个部门给予支持。
相关链接
“申忆”历程
2007年1月,“中国传统医药档案文献申报世界记忆遗产”项目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牵头成立了中国传统医药档案文献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及世界记忆名录”委员会、专家组、工作组和办公室。
2007年2月,项目组向全国发出“中医药传统档案文献”申报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征集通知,此后收到28家中医古籍收藏单位报送的古籍52种。
2007年3月3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会议推荐《本草纲目》(明·金陵版)、《补遗雷公炮炙便览》(明·内府彩绘本)、《黄帝内经》等6种中医古籍作为第一批中国传统医药档案文献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2009年9~10月,就《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召开专家认证、审稿会议。
2009年11月14日,申报文件报送国家档案局“中国国家世界记忆工程委员会”审查,2009年11月20日,申报材料寄送至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
2010年3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在澳门宣布,中国《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三项文献被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2011年5月,经英国曼彻斯特会议投票,《黄帝内经》与《本草纲目》顺利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百拇医药
□ 本报记者 徐亚静
事件解读
什么是“世界记忆名录”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世界记忆工程,其目的是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规定的保护和保管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促进文化遗产利用的民主化,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的重要性和保管必要性的认识。世界记忆工程是世界遗产目录项目的延续,它关注的是文献遗产,包括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
“世界记忆名录”收编的是符合世界意义入选标准、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确认的文献遗产项目,是世界记忆工程的主要名录。这份名录由秘书处保管,通过联机方式在因特网上公布。目前,已分别有43个国家的47项文献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此前,我国的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清朝内阁秘本档案等5项文献进入该名录。
, 百拇医药
为什么选择《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 此次申报的《黄帝内经》是公元1339年胡氏古林书堂印刷出版的,是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好的版本。《黄帝内经》系统地将先秦时期中国医药学发展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哲学思想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医学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它所构建的医学理论体系框架和探究人与自然、疾病之间关系的认知方法以及所确立的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养生保健法则,是其后2200多年来中医药及周边各国传统医学起源与发展的基础。它所构建的医疗模式和理论体系至今仍然被传统医药学运用和西方医学借鉴。
此次申报的1593年金陵胡承龙刊刻的木刻版本《本草纲目》,是迄今为止惟一一部由李氏家族自己编纂的版本,亦是迄今中外一切版本的祖本。《本草纲目》是由明代李时珍(1518~1593年)花费毕生精力、历时27年编著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内容涉及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诸多领域,代表了16世纪以前东亚地区药物学的发展成就,是世界医药学和文化发展的里程碑。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该书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18世纪~20世纪,《本草纲目》被全译或节译成英、法、德、俄等20多种语言文字,再版100余次,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西方许多领域学者的研究对象。
, 百拇医药
中医古籍保护紧锣密鼓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介绍,近年来我国对中医古籍保护越来越重视。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先后有218种中医古籍文献进入《国家古籍珍贵名录》,3家中医藏书机构被评为“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
为此,我国成立了“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还被初评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中医古籍文献的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工作持续开展,成绩显著。最近,经文化部和相关部委积极推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的《中华医藏》编纂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目前已经选取珍贵中医药典籍2800种,兼顾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华各民族的医药代表性著作,并且还将收录从海外回归的珍贵医药典籍,形成我国最大的一部医药学专科丛书。
, http://www.100md.com
王国强说,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对中医药古籍的保护工作。第一,组织全国中医行业古籍收藏单位,深入开展省市县或私人收藏中医古籍的普查、调研与定级、定损工作。全面建立中国中医古籍联合书目体系及包含古籍破损、修复、收藏环境与定级等信息的综合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开展海外中医古籍资源普查与调研,加强国内失传典籍的复制与回归。
第二,通过申报和评审,建立《中医珍贵古籍名录》及《中医珍稀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建立珍贵古籍和档案文献档案,制定保护措施与规范,实现重点保护。
第三,重点扶持与加强中医古籍保护单位与修复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古籍保护与修复能力。培养中医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提高中医古籍保护与修复技术水平。
第四,举办大型中医文化宣传和展览活动,推进我国传统医药文化对国际的宣传与交流,扩大我国传统医药代表文献的国际影响,增进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 http://www.100md.com
全面保护面临人才瓶颈
提到当前制约中医古籍保护的最大问题,有关专家一致认为是人才紧缺。王国强说,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可以肯定地说,目前全国从事中医古籍保护的人数不多,全国的高等院校中没有任何一家设有中医古籍保护专业。
据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薛清录介绍,中医古籍的原生性保护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行当,目前一些技艺的传承仍然依靠师傅带徒弟,人才稀缺对一些濒临失传或孤本古籍的保护带来极大困难。人才瓶颈可能是未来制约中医古籍保护的主要问题。
据了解,解放后我国进行过3次大的中医古籍资源普查:第一次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由于条件所限,并没有藏书单位名录,调查面也不够宽,共调查了360余家单位,查到文献7661种;第二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调查了113家单位,调查文献12124种;第三次是2005~2008年,调查了150家单位,调查文献13455种。
, http://www.100md.com
薛清录认为,有效保护的前提是要摸清“家底”。3次资源普查虽然为中医古籍的保护提供了支持,但其实还有缺失。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收藏分散,对于一些私人收藏、博物馆收藏、部队图书馆的收藏,以及海外收藏的调查不能展开,而这需要社会各界和各个部门给予支持。
相关链接
“申忆”历程
2007年1月,“中国传统医药档案文献申报世界记忆遗产”项目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牵头成立了中国传统医药档案文献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及世界记忆名录”委员会、专家组、工作组和办公室。
2007年2月,项目组向全国发出“中医药传统档案文献”申报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征集通知,此后收到28家中医古籍收藏单位报送的古籍52种。
2007年3月3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会议推荐《本草纲目》(明·金陵版)、《补遗雷公炮炙便览》(明·内府彩绘本)、《黄帝内经》等6种中医古籍作为第一批中国传统医药档案文献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2009年9~10月,就《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召开专家认证、审稿会议。
2009年11月14日,申报文件报送国家档案局“中国国家世界记忆工程委员会”审查,2009年11月20日,申报材料寄送至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
2010年3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在澳门宣布,中国《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三项文献被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2011年5月,经英国曼彻斯特会议投票,《黄帝内经》与《本草纲目》顺利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