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管理夯实中医药网底 等
一体化管理夯实中医药网底
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农村比较突出,其主要症结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低,满足不了群众需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普遍较弱的现状制约着中医药网底建设,这也是中医药体系建设中的短板。
面对群众日益高涨的中医药需求,一些乡镇卫生院缺乏中医人才,无法开设中医科,基本丧失了中医药服务能力;一些乡镇中医药从业人员能力低下,中医药服务得不到百姓的认可。久而久之,百姓渐渐对中医药失去信任,一些本可以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解决的小病被推到了县、市级医院。
为此,陕西省医改注重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夯实中医药网底。统筹城乡卫生发展,实现县乡、乡村一体化管理,切实提高乡、村中医药服务能力,用中医药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医改目标。
政策鼓励 加强中医药网底建设
, 百拇医药
为解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偏低问题,各级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中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全面参与,把县级中医院纳入公立医院医改范围,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省里出台了《关于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网底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在网底建设中,省中医管理局坚持城乡齐头并进,每年将争取到的2000万元中医事业费,60%都投向县级和县级以下的乡村体系建设。
对基层医疗机构加大投入,弥补了中医药体系中的短板,改变了基层服务能力偏弱的现状。目前,全省300多所乡镇中心卫生院都已建立了标准的中医科和中药房,实现了“三有四统一”,即有中医药人员,有中药柜,有中草药;统一门诊登记,统一门诊处方,统一出诊登记和统一中医特色疗法(针灸、推拿、拔火罐等)。
此外,县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连为一体的一体化管理,提高了农村卫生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服务能力。一体化管理,是县级中医院按照“三统一、三不变”原则(人员、财务财产和医疗业务进行统一管理,在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职能和任务、财政投入供给机制不变)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统一管理、运行的一种新型模式。
, 百拇医药
这种新型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乡镇卫生院的编制隶属于县中医院,解决了乡镇卫生院职工不安心工作的问题;县中医院派出技术骨干轮流到乡镇卫生院坐诊,解决了乡镇卫生院无高资职技术人员问题;县中医院组织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培训、进修,解决了乡镇卫生院医护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以一体化管理为核心 大幅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许多村民虽然不知道“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的具体内容,但他们已经切身体会到了“一体化”给自己带来的便利和好处。“镇上有城里来的大专家轮流坐诊,我们乡里人有个疑难病症再也不用往城里跑了,在镇上就能给解决,方便得很,还能省下不少车费钱呢”,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麟游县招贤镇村民王大爷对此深有体会。
全省46个县实施县镇、乡村一体化管理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基本满足了群众日益高涨的中医药需求。如麟游县中医院对招贤镇实施一体管理,县中医院派出的高职称医技人员到镇卫生院坐诊后,卫生院的门诊量、收入有了20%以上的增长,群众也不再为镇上没有好大夫犯愁了。同时,麟游县还将一体化管理模式延伸到村卫生室,全县90%的村卫生室都能开展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服务。千阳县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后,偏远山区群众不再为看中医吃中药而远涉县城,在村里即有中医人员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山区群众。
, 百拇医药
阎良区中医院对武屯镇中心卫生院实施一体化管理后,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在卫生院增添了中医内科、康复科等科室,改建了住院部,彻底改变了以前只有门诊治疗而无住院治疗的状况。以前,卫生院内科只能处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现在对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病也能进行诊治,检验科也增加了生化系列的检查;以前要到城区二级医院做的妇科手术和胆囊、骨折等手术在乡镇卫生院就能完成。卫生院日门诊量由以前的40-50人增加到现在的80-100人,以前没有住院病人,现在每月有30人次左右。昔日无人问津中医门诊,现在病人要排起长队才能看得上病。
新型管理模式激发了乡镇卫生院活力
一体化管理不是简单的整合,而是触及现行管理体制和机制的一次改革。乡镇卫生院编制全部纳入县级中医院管理,人员整体纳入县级中医院统一使用,由县级中医院招聘、委派乡镇卫生院院长,在体制上实行统一领导,对行政、财务、后勤等实行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人员与县医院人员在福利待遇、职称评审、选拔使用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而且还能享受到政府全额预算工资。
, http://www.100md.com
乡镇与县中医院实施双向流动,择优上岗。一方面按照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和群众就医需求,县级中医院将调配相关人员到乡镇卫生院长期工作,发展适宜的技术与特色科室,让群众在家门口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另一方面,乡镇人员可到县中医院工作,前提是要取得执业资格才能上岗,这就迫使乡镇人员加强学习,提高技术,获取资质,同时,一体化管理后,县中医院通过服务质量、工作量、医德医风、出勤考评等绩效考核标准对乡镇卫生院核定绩效工资,鼓励为民服务,多劳多得,奖勤罚懒,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医护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比、学、赶、帮、超”在乡镇卫生院蔚然成风。
一体化管理后,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由原来的简单服务转为集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生技术指导、卫生监督的综合服务。“常见病到卫生院,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卫生院”的双向转诊就医模式,全面推进了以卫生院为重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仅减轻患者负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收入也是成倍增长,实现了县、乡、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效益双增的良性发展格局。 (赵文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
, http://www.100md.com
提高中医药使用率关键在疗效
2011年5月下旬,笔者参加了中医管理年检查工作,对基层中医院中医药使用率感悟颇多。
中医院中医特色优势在门诊,中医药使用率大多不错,各个医院多有中医名家坐诊,治疗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中医思维、理法方药、辨证施治面面俱到。但住院病人的中医药使用率不容乐观,值得我们深思。
一是多数医务人员认为,中医对危重病人治疗无好的措施,为避免医患矛盾和医疗事故的发生,中医院首先限制病种,或精心挑选不轻不重的住院对象,结果由于病种太少,医护人员缺乏实际锻炼,难以提升服务质量。这种限制病种,挑选病人的做法,实际是画地为牢,自己缩小阵地,显然是消极的。
, 百拇医药
二是有一些医院,对病种不加限制(特别对危重病人门户开放),采用所谓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什么药好就用什么,虽然病种扩大了,医护人员也受到了锻炼,但中医药使用率则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中医的治疗特色。
虽然这种扩大治疗阵地的动机是积极的,但是由于缺乏治疗手段,满足于不痛不痒地用些中医药点缀一下,这反而会妨碍中医药的发展,长此以往,中医院会名存实亡。
以上两种结果,一者是中医药使用率上升,但病种数量下降;另一种是治疗病种上升,但中医药使用率下降。这两种矛盾在基层中医院普遍存在。目前仍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在中医药使用率低的背后有值得深思的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要发展中医事业、提高中药使用率,关键在疗效。特别是危重病人,靠传统的治疗方法,靠口服为主的给药方法,已难以达到临床的需要。故中医要发展,一定要重温经典,多临床实践,重视中医科研。
, 百拇医药
有许多国医大师、中医名家对危重病的治疗经验,值得后人学习借鉴。如山西李可老中医对重症心衰病人用“救心破格汤”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充分说明中医人只要潜心学习、勇于实践,就能有所突破。中医事业一定会光辉灿烂,前程似锦。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给基层敬老院护工评优的机会
6月11日是中国人口日,而人口老龄化已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笔者在街道办事处从事银发帮扶工作,经常要到辖区里的两家敬老院。在这两家敬老院里,住的主要是社区内生活不便的残疾人、“三无”独居老人及60周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在这里,笔者常听到老人和残疾人夸奖在敬老院里工作的年轻护工们。
, http://www.100md.com
她们大多数是从卫校毕业,年龄在20岁左右。平时尽职尽责,不怕脏、不怕苦,并运用自己掌握的中西医知识为老人和残疾人服务。
笔者由此想到,每年公立医院都要轰轰烈烈地开展评选优秀的活动,但敬老院里的护工却没有这样的机会。现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接近2亿,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有不少家庭中的老人自愿选择到敬老院里去安度晚年,城乡敬老院也在逐步增多。为了把城乡敬老院办得更好,笔者建议民政、卫生等部门,每年选择合适时机,也能开展一次大规模的评选表彰敬老院里优秀护工的活动,让优秀护工披红戴花,以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尊重,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姚国勇 安徽蚌埠市龙子湖区曹山街道办事处)
为乡镇卫生院培养“铁杆中医”
, http://www.100md.com
常有学者批评中医是伪科学,其实他们对中医是一知半解,故而发出外行的评论,再正常不过了。但我们还是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一下,真是中医“赶不上新时代”了吗?
其实,若要用现代医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中医,那一定是“落后”的,因为中医和西医根本就是两种完全不同思维模式的医学,只有真正认识中医药,让中西医相互取长补短,才能让患者受益。
但在基层医疗单位中(尤其在乡镇和村级医疗机构),由于无法吸引高层次人才,且对现有人员培训不足,那种“中不中,西不西”的人员普遍存在。他们对中西医两种医学知识都没吃透,只是凭着一点个人经验为群众服务。他们是我国医疗服务的网底,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如果他们自己都“不分中西”,怎能很好地为老百姓服务呢?
笔者认为,要从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师抓起。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还比较薄弱,甚至有些卫生院的中医科形同虚设,连一个助理中医师都没有,或者就是一个“冒牌中医”坐诊,对中医一知半解。
, http://www.100md.com
所以,国家应该在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方面下功夫,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应培养一名具有执业中医师资格,且热爱中医、相信中医、愿意一生从事中医事业的“铁杆中医师”。这样,他们就可以用正确的中医理论去影响和引导各个村的村医,当村医的理论提高后,再一对一地普及正确的中医常识,形成“人人懂中医”的良好氛围。如此,才能让群众认识中医药、相信中医药、愿意使用中医药。 (梅松政 四川省古蔺县观文镇梅松政诊所)
强化基地建设 发展基层中医药
山东省宁阳县
山东省宁阳县大力实施中医强基工程,使全县基层中医药工作水平明显提升。措施如下。
, 百拇医药
强化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结合山东省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慢病控制项目的实施,借助省卫生适宜技术远程教育网及省卫生厅配发的影像教学设施,以乡镇卫生院为视频培训基地,定期举办专题培训讲座;以县卫校为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分期、分批安排乡村医生接受规范化培训;以县中医院为实践培训基地,对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实践轮训;县中医院定期派专家轮流到乡镇卫生院言传身教,指导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
强化中医药科研基地建设
按照“抓攻关、促转化”的办法,成立县中医药研究所,积极开展中医临床应用、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研究,筛选整理民间验方,不断引进新技术、推广新项目,编写4套《春夏秋冬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册子》,并研究自制了中药制剂22个,取得技术创新16项,20项科研成果获县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会阴部电脑诊断仪及临床应用研究”荣获泰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辨经远道针刺足三里三阴交治疗肩周炎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荣获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颈腰椎二位一体治疗仪”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
, 百拇医药
强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坚持“医药一体,协同发展”的原则,县政府把种植中药材作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方法来抓,结合本地中药材种植传统,引进中药材种植技术,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种植丹参、菊花、桔梗、牛蒡、大青叶、旱半夏等中药材1600亩。2011年,又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逐步建成全省知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成立中药饮片厂引进项目建设指挥部,筹备建立中药饮片厂,逐步做大做强,形成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中药产业化生产链。
强化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
实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地产中药材标本采集工作,设置4处宁阳地产中药材展室,开展对地产中药材的宣传、研究。县卫生局利用“星期六课堂”的平台,组织卫生系统开展“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梳理出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和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建议措施40多条。各医疗单位充分利用门厅、走廊、候诊区、诊室、宣传栏、墙报、展架、展室、视频系统、指示标牌等区域及设施,宣传展示中医药文化。部分乡镇卫生院设置“国医堂”,积极推广中医药精湛治病诊疗技术,扩大社会和广大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中医药文化日益被群众所熟知,中医药服务越来越受到群众青睐。 (张学文 张绍学 山东省宁阳县卫生局)
, 百拇医药
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农村比较突出,其主要症结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低,满足不了群众需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普遍较弱的现状制约着中医药网底建设,这也是中医药体系建设中的短板。
面对群众日益高涨的中医药需求,一些乡镇卫生院缺乏中医人才,无法开设中医科,基本丧失了中医药服务能力;一些乡镇中医药从业人员能力低下,中医药服务得不到百姓的认可。久而久之,百姓渐渐对中医药失去信任,一些本可以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解决的小病被推到了县、市级医院。
为此,陕西省医改注重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夯实中医药网底。统筹城乡卫生发展,实现县乡、乡村一体化管理,切实提高乡、村中医药服务能力,用中医药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医改目标。
政策鼓励 加强中医药网底建设
, 百拇医药
为解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偏低问题,各级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中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全面参与,把县级中医院纳入公立医院医改范围,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省里出台了《关于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网底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在网底建设中,省中医管理局坚持城乡齐头并进,每年将争取到的2000万元中医事业费,60%都投向县级和县级以下的乡村体系建设。
对基层医疗机构加大投入,弥补了中医药体系中的短板,改变了基层服务能力偏弱的现状。目前,全省300多所乡镇中心卫生院都已建立了标准的中医科和中药房,实现了“三有四统一”,即有中医药人员,有中药柜,有中草药;统一门诊登记,统一门诊处方,统一出诊登记和统一中医特色疗法(针灸、推拿、拔火罐等)。
此外,县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连为一体的一体化管理,提高了农村卫生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服务能力。一体化管理,是县级中医院按照“三统一、三不变”原则(人员、财务财产和医疗业务进行统一管理,在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职能和任务、财政投入供给机制不变)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统一管理、运行的一种新型模式。
, 百拇医药
这种新型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乡镇卫生院的编制隶属于县中医院,解决了乡镇卫生院职工不安心工作的问题;县中医院派出技术骨干轮流到乡镇卫生院坐诊,解决了乡镇卫生院无高资职技术人员问题;县中医院组织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培训、进修,解决了乡镇卫生院医护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以一体化管理为核心 大幅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许多村民虽然不知道“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的具体内容,但他们已经切身体会到了“一体化”给自己带来的便利和好处。“镇上有城里来的大专家轮流坐诊,我们乡里人有个疑难病症再也不用往城里跑了,在镇上就能给解决,方便得很,还能省下不少车费钱呢”,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麟游县招贤镇村民王大爷对此深有体会。
全省46个县实施县镇、乡村一体化管理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基本满足了群众日益高涨的中医药需求。如麟游县中医院对招贤镇实施一体管理,县中医院派出的高职称医技人员到镇卫生院坐诊后,卫生院的门诊量、收入有了20%以上的增长,群众也不再为镇上没有好大夫犯愁了。同时,麟游县还将一体化管理模式延伸到村卫生室,全县90%的村卫生室都能开展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服务。千阳县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后,偏远山区群众不再为看中医吃中药而远涉县城,在村里即有中医人员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山区群众。
, 百拇医药
阎良区中医院对武屯镇中心卫生院实施一体化管理后,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在卫生院增添了中医内科、康复科等科室,改建了住院部,彻底改变了以前只有门诊治疗而无住院治疗的状况。以前,卫生院内科只能处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现在对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病也能进行诊治,检验科也增加了生化系列的检查;以前要到城区二级医院做的妇科手术和胆囊、骨折等手术在乡镇卫生院就能完成。卫生院日门诊量由以前的40-50人增加到现在的80-100人,以前没有住院病人,现在每月有30人次左右。昔日无人问津中医门诊,现在病人要排起长队才能看得上病。
新型管理模式激发了乡镇卫生院活力
一体化管理不是简单的整合,而是触及现行管理体制和机制的一次改革。乡镇卫生院编制全部纳入县级中医院管理,人员整体纳入县级中医院统一使用,由县级中医院招聘、委派乡镇卫生院院长,在体制上实行统一领导,对行政、财务、后勤等实行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人员与县医院人员在福利待遇、职称评审、选拔使用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而且还能享受到政府全额预算工资。
, http://www.100md.com
乡镇与县中医院实施双向流动,择优上岗。一方面按照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和群众就医需求,县级中医院将调配相关人员到乡镇卫生院长期工作,发展适宜的技术与特色科室,让群众在家门口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另一方面,乡镇人员可到县中医院工作,前提是要取得执业资格才能上岗,这就迫使乡镇人员加强学习,提高技术,获取资质,同时,一体化管理后,县中医院通过服务质量、工作量、医德医风、出勤考评等绩效考核标准对乡镇卫生院核定绩效工资,鼓励为民服务,多劳多得,奖勤罚懒,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医护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比、学、赶、帮、超”在乡镇卫生院蔚然成风。
一体化管理后,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由原来的简单服务转为集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生技术指导、卫生监督的综合服务。“常见病到卫生院,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卫生院”的双向转诊就医模式,全面推进了以卫生院为重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仅减轻患者负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收入也是成倍增长,实现了县、乡、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效益双增的良性发展格局。 (赵文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
, http://www.100md.com
提高中医药使用率关键在疗效
2011年5月下旬,笔者参加了中医管理年检查工作,对基层中医院中医药使用率感悟颇多。
中医院中医特色优势在门诊,中医药使用率大多不错,各个医院多有中医名家坐诊,治疗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中医思维、理法方药、辨证施治面面俱到。但住院病人的中医药使用率不容乐观,值得我们深思。
一是多数医务人员认为,中医对危重病人治疗无好的措施,为避免医患矛盾和医疗事故的发生,中医院首先限制病种,或精心挑选不轻不重的住院对象,结果由于病种太少,医护人员缺乏实际锻炼,难以提升服务质量。这种限制病种,挑选病人的做法,实际是画地为牢,自己缩小阵地,显然是消极的。
, 百拇医药
二是有一些医院,对病种不加限制(特别对危重病人门户开放),采用所谓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什么药好就用什么,虽然病种扩大了,医护人员也受到了锻炼,但中医药使用率则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中医的治疗特色。
虽然这种扩大治疗阵地的动机是积极的,但是由于缺乏治疗手段,满足于不痛不痒地用些中医药点缀一下,这反而会妨碍中医药的发展,长此以往,中医院会名存实亡。
以上两种结果,一者是中医药使用率上升,但病种数量下降;另一种是治疗病种上升,但中医药使用率下降。这两种矛盾在基层中医院普遍存在。目前仍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在中医药使用率低的背后有值得深思的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要发展中医事业、提高中药使用率,关键在疗效。特别是危重病人,靠传统的治疗方法,靠口服为主的给药方法,已难以达到临床的需要。故中医要发展,一定要重温经典,多临床实践,重视中医科研。
, 百拇医药
有许多国医大师、中医名家对危重病的治疗经验,值得后人学习借鉴。如山西李可老中医对重症心衰病人用“救心破格汤”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充分说明中医人只要潜心学习、勇于实践,就能有所突破。中医事业一定会光辉灿烂,前程似锦。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给基层敬老院护工评优的机会
6月11日是中国人口日,而人口老龄化已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笔者在街道办事处从事银发帮扶工作,经常要到辖区里的两家敬老院。在这两家敬老院里,住的主要是社区内生活不便的残疾人、“三无”独居老人及60周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在这里,笔者常听到老人和残疾人夸奖在敬老院里工作的年轻护工们。
, http://www.100md.com
她们大多数是从卫校毕业,年龄在20岁左右。平时尽职尽责,不怕脏、不怕苦,并运用自己掌握的中西医知识为老人和残疾人服务。
笔者由此想到,每年公立医院都要轰轰烈烈地开展评选优秀的活动,但敬老院里的护工却没有这样的机会。现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接近2亿,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有不少家庭中的老人自愿选择到敬老院里去安度晚年,城乡敬老院也在逐步增多。为了把城乡敬老院办得更好,笔者建议民政、卫生等部门,每年选择合适时机,也能开展一次大规模的评选表彰敬老院里优秀护工的活动,让优秀护工披红戴花,以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尊重,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姚国勇 安徽蚌埠市龙子湖区曹山街道办事处)
为乡镇卫生院培养“铁杆中医”
, http://www.100md.com
常有学者批评中医是伪科学,其实他们对中医是一知半解,故而发出外行的评论,再正常不过了。但我们还是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一下,真是中医“赶不上新时代”了吗?
其实,若要用现代医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中医,那一定是“落后”的,因为中医和西医根本就是两种完全不同思维模式的医学,只有真正认识中医药,让中西医相互取长补短,才能让患者受益。
但在基层医疗单位中(尤其在乡镇和村级医疗机构),由于无法吸引高层次人才,且对现有人员培训不足,那种“中不中,西不西”的人员普遍存在。他们对中西医两种医学知识都没吃透,只是凭着一点个人经验为群众服务。他们是我国医疗服务的网底,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如果他们自己都“不分中西”,怎能很好地为老百姓服务呢?
笔者认为,要从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师抓起。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还比较薄弱,甚至有些卫生院的中医科形同虚设,连一个助理中医师都没有,或者就是一个“冒牌中医”坐诊,对中医一知半解。
, http://www.100md.com
所以,国家应该在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方面下功夫,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应培养一名具有执业中医师资格,且热爱中医、相信中医、愿意一生从事中医事业的“铁杆中医师”。这样,他们就可以用正确的中医理论去影响和引导各个村的村医,当村医的理论提高后,再一对一地普及正确的中医常识,形成“人人懂中医”的良好氛围。如此,才能让群众认识中医药、相信中医药、愿意使用中医药。 (梅松政 四川省古蔺县观文镇梅松政诊所)
强化基地建设 发展基层中医药
山东省宁阳县
山东省宁阳县大力实施中医强基工程,使全县基层中医药工作水平明显提升。措施如下。
, 百拇医药
强化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结合山东省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慢病控制项目的实施,借助省卫生适宜技术远程教育网及省卫生厅配发的影像教学设施,以乡镇卫生院为视频培训基地,定期举办专题培训讲座;以县卫校为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分期、分批安排乡村医生接受规范化培训;以县中医院为实践培训基地,对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实践轮训;县中医院定期派专家轮流到乡镇卫生院言传身教,指导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
强化中医药科研基地建设
按照“抓攻关、促转化”的办法,成立县中医药研究所,积极开展中医临床应用、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研究,筛选整理民间验方,不断引进新技术、推广新项目,编写4套《春夏秋冬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册子》,并研究自制了中药制剂22个,取得技术创新16项,20项科研成果获县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会阴部电脑诊断仪及临床应用研究”荣获泰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辨经远道针刺足三里三阴交治疗肩周炎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荣获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颈腰椎二位一体治疗仪”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
, 百拇医药
强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坚持“医药一体,协同发展”的原则,县政府把种植中药材作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方法来抓,结合本地中药材种植传统,引进中药材种植技术,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种植丹参、菊花、桔梗、牛蒡、大青叶、旱半夏等中药材1600亩。2011年,又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逐步建成全省知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成立中药饮片厂引进项目建设指挥部,筹备建立中药饮片厂,逐步做大做强,形成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中药产业化生产链。
强化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
实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地产中药材标本采集工作,设置4处宁阳地产中药材展室,开展对地产中药材的宣传、研究。县卫生局利用“星期六课堂”的平台,组织卫生系统开展“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梳理出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和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建议措施40多条。各医疗单位充分利用门厅、走廊、候诊区、诊室、宣传栏、墙报、展架、展室、视频系统、指示标牌等区域及设施,宣传展示中医药文化。部分乡镇卫生院设置“国医堂”,积极推广中医药精湛治病诊疗技术,扩大社会和广大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中医药文化日益被群众所熟知,中医药服务越来越受到群众青睐。 (张学文 张绍学 山东省宁阳县卫生局)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