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西部人守护心脏(天下名医)
名家介绍
袁祖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腾飞人才计划”特聘教授,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心血管病学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陕西省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名家语录
面对复杂的病情,容不得半点疏忽,几分钟之内,也许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生命大如天,我得让患者放心。
“医生的责任很大,有挑战也有风险;有时候很辛苦,而且不被理解。但是,当你真正热爱这个职业,尤其是在危重病人抢救成功,或者自己的手术做得很理想时,会很有成就感,这时候哪怕再有多少苦,多少委屈,都是一种感动、一份欣慰。”
说这句话的时候,袁祖贻教授脸上两道标志性的浓眉会微微扬起,双眸看向前方,透露出几分自信与骄傲,还有几分对未来的憧憬。也许正是有了这份感动和欣慰,他才会成为心内科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医院副院长。
, 百拇医药
“中国人真了不起”
上世纪60年代,袁祖贻出生于湖南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憨厚朴实的父母从小教育他与人为善、待人以诚。也许是因为从小吃辣子长大,他从来不拘小节、喜欢广结朋友,并且性格坚韧、倔强,活脱脱印证了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的那句话——“我们湖南人霸得蛮,吃得苦,耐得烦!”
可能是自小爱读书,成年后的袁祖贻,退去了几分湘伢子的霸气,留给人更多的印象反倒是儒雅、谦逊,笑起来甚至还有点腼腆。然而,湖南人骨子里的那份拼搏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从湖南湘雅医学院毕业后,他毅然报考了自己非常向往的心血管内科研究生,成为一名心内科医生。
2000年10月,袁祖贻以互访学者的身份前往日本京都大学攻读博士后,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防治研究。“那是一段十分辛苦的日子,但也有很多值得回忆的地方”,每当谈起那段日子,他总是这样说。为了把国外先进的实验条件充分利用起来,袁祖贻几乎是拼着命和时间赛跑,资料室、实验室、宿舍三点一线。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不久,他就得到了赏识,开始独立开展研究。导师经常笑着赞许:“中国人真了不起,中国人能干!”
, 百拇医药
2003年4月中旬,袁祖贻凭着自己在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出色的研究成果,获得日本医学会颁发的“海外青年科学家奖”,这项荣誉每年只奖励给4名海外青年学者。
我得让患者放心
医生、导师、研究员、副院长……在这众多头衔里,袁祖贻最看重的一个身份就是“医生”。因为他觉得,“袁大夫”这个称呼,赋予他一种庄严的使命感。
上医学院时,他就成天“泡”在科室里,以便更好地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当上了科室主任后,他更加细致地对待每一天查房、每一次门诊、每一台手术。无论多忙多累,他总是保持耐心,不忘一遍遍叮嘱病人:“要少吃盐、多运动、多锻炼,这样预防心脏病的效果不亚于吃药。”曾经有一位心脏早搏的老年患者,因为太着急治好病,总是这个医院看一次,开药吃几天;那个专家看一次,又换药吃几天,看了两年也没有看好。最后老人找到袁祖贻,他并没有急着给老人开药,而是先耐心地解释疾病的发病原理、治疗原则,老人终于明白了,频繁换药很可能起不到治疗效果。最后,老人只拿一种药,坚持吃了一段时间,症状就控制住了。在袁祖贻的门诊,患者经常互相推荐,“袁大夫对病人关心、态度也好,从没见过这么和气的医生”、“袁大夫手术做得好极了”……
, 百拇医药
冠心病的介入手术治疗属于高风险、高紧张的操作,常常穿着厚重的铅衣、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从手术台上下来,全身湿透、两腿发软是家常便饭。特别是面对复杂的病情时,容不得半点疏忽,几分钟内,也许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这时,袁祖贻总是冷静地说:“生命大如天,我得让患者放心。”
把前辈的事业发扬光大
心血管内科是袁祖贻所在医院的传统优势学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无论在临床规模还是科研水平,终于在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拥有了比较高的地位,尤其是在高血压、心力衰竭、介入心脏病学以及临床心脏电生理等研究领域。想到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那么多恩师曾经给予的帮助,如今,袁祖贻最希望的,也是他报答恩师们的最好途径,就是能把心血管内科的担子扛下来,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
在他眼里,一个好的学科一定要“两条腿”走路,临床与科研齐头并进,任何一条腿坏了就是废人。他常常对科室医护人员说,“如今的形势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能辜负了前辈打下的基础。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同行比,我们地处偏僻的西部,‘地利’的因素差了一些。所以,我们只能充分利用‘人和’的优势,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把‘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当成科训,齐心合力,提高科室在全国的知名度。”
作为学科带头人,这些年,袁祖贻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有了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冠心病的发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在发病前综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预防之重,包括戒烟、控制高血压,降血脂、控制糖尿病等,远离心脏“杀手”。未来几年,他还希望建立西部心血管病医生协作网,组织一些多中心研究,让西部地区广大的心血管病患者能够得到更多的实处,享受更多的优质服务。▲, 百拇医药( 本报特约记者 张 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