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就别逼他(健康大课堂)
编者按:6月16日,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与《生命时报》联合主办、特仑苏协办的“2011年企业员工健康行暨中国企业健康管理巡礼”活动,走进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南方基地。姬雪松教授呼吁那里的员工们,为了孩子幸福、健康的成长,应该保持他们的自然天性。
专家小传
姬雪松,博士,中国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副主任
玩蹦极的时候曾遇到过令人难忘的一幕。电梯还没有把我们送到塔顶之前,就听到塔上传来凄惨绝望的哭声。原来,是一位年轻妈妈为了锻炼儿子的勇气,正逼他从80米高的蹦极塔上跳下去。已经绑好蹦极绳的孩子看上去10岁左右,双手死死地抓住栏杆,声嘶力竭地哀求:“妈妈,我不跳!求求你,别让我跳!”孩子脸色煞白、泪水横飞,妈妈则冷静而严肃地对孩子说:“男人怎么连这点勇气都没有?你长大了怎么保护妈妈?不要哭了,今天想不跳是不可能的,我就是要锻炼你的胆量!”工作人员和周围的游客都企图劝阻,但是,妈妈硬是掰开孩子的手指把他推下蹦极塔。跳下去之前,孩子那惊恐和绝望的表情至今挥之不去。
妈妈的用意也许可以理解,她希望儿子能战胜恐惧,勇敢无畏。可是,这种方式不仅无益于妈妈的初衷,相反,它能强烈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尽管,已经被安全器械保护好的孩子不会在蹦极中受伤,更不会丧命,可是,这个孩子也许丧失了更宝贵的东西——对母亲的信任。
的确,勇气是需要历练的,但勇敢的性格并非来自被迫的历险,人的勇敢更多地取决于他的安全感,安全感越充分,人就越勇敢,就越乐于尝试冒险和挑战自我。
对于孩子而言,可以信赖的、能保护他的妈妈(或爸爸、或其他的重要养育者)是形成安全感的重要基石。可是,这位妈妈却“无情地”让孩子陷入无助和绝望的体验之中。“连妈妈都这样对我,还有谁能够信任呢?”——这也许会是孩子从蹦极中获得的经验。
尽管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勇敢,但是,更多的父母不会像这位妈妈一样硬生生地把孩子推下去,他们会鼓励孩子而不是逼迫他,因为他们能理解自己的胆怯和退缩,也能尊重孩子的胆怯和退缩。而这位妈妈却无法容忍儿子的软弱,从她“无情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内心对恐惧充满了恐惧,她把这种恐惧投射给孩子,企图通过控制孩子的行为来抵御自己内心深处的脆弱和无助,孩子成了她保护自己的防弹衣。在这样的教养中,孩子将感到更加无助和绝望,可能因此会变得更加胆怯,或者,为了迎合妈妈而变成一个莽撞与不负责任的冒险者。
父母之爱是无私的,然而,很多时候爱却因为父母对自己的无知而变质,我们善意地提醒为人父母者:去了解自己,不要让伟大的父母之爱南辕北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