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研快迅
编号:12087672
腰围过粗会使听力受损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541期
    腰围过粗会使听力受损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的新研究发现,在48~59岁的美国人中,大约21%的人有听力丧失问题,在80岁以上人群中,听力丧失比率更是高达90%。对此,台湾大林慈济医院副院长尹文耀教授认为,肥胖是造成老人听力急剧退化危险因素之一。

    肥胖从壮年时期开始损害人的听力,男性55岁前腰围过粗的,比同龄男性的听力要差。女性则在停经期后,由于缺少了雌激素的保护,听力也随着腰围变粗急剧恶化。科研人员建议,健康生活方式能延迟听力丧失。比如减肥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方式之一,而心血管疾病会使内耳或耳道其他部位血氧量减少导致听力丧失。为避免听力丧失风险,男性的腰围要在90厘米以内,女性腰围要在80厘米以内。

    
, 百拇医药
    人肚子不是野物的“坟”

    滥捕滥吃野生动物的丑恶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和“国耻”,理应象对待毒、赌、黄、走私、盗版一样,予以坚决遏止和打击。这种野蛮的违法行为呈蔓延之势的事实,提醒我们应加强和改进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并探讨更为有效的措施和途径——

    有人曾戏言:“现在广州没有天鹅敢落下来,因为一落下来就煲成汤了。”这份诙谐实在过于沉重。据粗略统计,在广州这个“食野成风”的城市,每年都有百万只(头)野生动物葬身人腹。一位犯罪专家甚至如此形容:“野生动物走私,已成为继军火、毒品之后第三大走私贸易。”

    国人的头上,一直戴着滥吃的“破帽子”。客观地说,我国是世界上食用野生动植物最严重的国家,人们几乎无所不吃。穷的时候,为了果腹充饥;富裕之后,则是为了提升“品位”。大量野生动植物被塞进人的肚皮,其后果是相关物种的国内资源量大幅度下降。从某种意义上说,贪吃和贪污的罪过同等严重。目前,为了遏制贪吃狂澜,全社会常会使用几种“战术”:其一是“骂”。据报道,南方某地的餐馆竟然挂出“想吃天鹅肉,请出一千元”的招牌。经媒体调查,那儿家家都有鸟肉上桌,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天鹅也能吃到。中国人都知道一句俗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居然敢吃天鹅,难道您就不怕当癞蛤蟆吗?这种骂法,能否让食客知耻?
, 百拇医药
    如果骂战失灵,动物学家就会“吓唬”食客——专家称,吃熊掌、摆蛇宴是很多人的追求,因为传统观念中认为吃啥补啥。研究发现,食用野生动物对身体有害无益。因为许多野生动物本身就是寄生虫和病原体的中间宿主,包括豹子、獐、蛇等珍稀动物,如果食用,很可能一并“享用”寄生虫和病原体。另外,由于环境受到污染,导致很多野生动物体含有毒物质,如食用也能危害健康。一项调查显示,近来,一些山区林场患肺吸虫病的几率重新抬头,这和当地居民食用野生动物有很大关系。诚然,恐吓不是战斗,但或许有效。

    如果吓唬还不行,那就奏响“哀乐”吧。近年,媒体特别喜欢操办赚眼泪的感动节目——不是感动这个,就是感动那个。那么,是否可以请出一位动物明星,当众讲述一下它们悲惨的遭遇?我要是一只动物,就盼着能举办一场“感动人类”的节目,让那些灭绝动物和濒危动物依次出场,对人类的“暴行”进行血泪控诉。我就不相信:鹤唳狐鸣,打动不了铁石心肠?

    滥捕滥吃野生动物的丑恶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和“国耻”,理应像对待毒、赌、黄、走私、盗 版一样,予以坚决遏止和打击。这种野蛮的违法行为呈蔓延之势的事实,提醒我们加强和改进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并探讨更为有效的措施和途径。许多环境工作者形成共识:只有通过立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而目前手无缚鸡之力的法律条文,是管不住饕餮的大嘴巴的!还有,战斗在禁吃第一线的公安人员说得好:不光要打断它的“运输线”,更要拜托政府部门风气的根本转变。这就是说:只有当官的不吃,民口才能禁。
, 百拇医药
    沉重之中,南方传来轻松消息。听说广东人喜欢上了新“野味” ——起初我心里一惊,他们又惦记上了什么?原来,此野味不是彼野味——广州市区内多家菜市场里,一些昔日深山野草,如今变成新鲜野菜,深受市民欢迎。一千克香椿叶卖到了40元,贵过鱼肉一大截。在许多餐馆,包括紫背菜、银丝菜、人参菜、马兰头、水芹菜、珍珠菜、益母草、枸杞叶等野菜,被做成多种特色的“野味”,做法有上汤、蒜蓉炒等,令食客大快朵颐。从前有句话说:“广东人的胃,野生动物的‘坟’。”看来这种说法有可能改改了。野物变野菜,说明广东人的餐饮文化有了巨大进步。当然,真正做到不吃野生动物,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野生动物变成餐桌上的菜,人类剩下的时间就不多了!(作者系中国质量报记者) (林鸣)

    

    自闭症与环境因素关系密切
, 百拇医药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自闭症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这项研究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完成的,研究涉及192对双胞胎,其中54对为同卵双胞胎,138对为异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中,约42.5%的男性双胞胎及43%的女性双胞胎均患有自闭症;异卵双胞胎中,约12.9%的男性双胞胎及20%的女性双胞胎均患有自闭症。

    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及行为科学副教授约基姆·哈尔迈尔指出,如果自闭症完全由基因因素造成,那么基因特征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胞胎都会患自闭症,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研究人员认为,基因和环境都是造成自闭症的因素,而且后者产生的作用可能更大。所谓环境因素是指生育年龄、怀孕期间受感染和服药、婴儿体重过轻等。此前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在怀孕期间服抗抑郁药,其孩子出生后患自闭症的几率会提高。
, 百拇医药
    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7月4日出版的《普通精神病学文献》网络版上。(高原)

    

    使用手机“不大可能”致癌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机构5月底发布的报告称使用手机“可能增加”患脑瘤几率,引发不少争论。一些专家就此完成的最新研究报告回应说,现有证据无法证明使用手机会致癌。这份报告认为,使用手机“不大可能”导致癌症。

    英国癌症研究所7月2日发布公告说,该机构教授安东尼·斯沃德洛领导的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的专家小组,对已知与手机致癌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美国《环境卫生展望》杂志最新一期上发表了分析结果。
, 百拇医药
    这个专家小组认为,现有证据无法证明使用手机会致癌。他们尤其关注了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之前发布的认为使用手机“可能增加”患癌几率的报告,并分析了该中心报告所依据的一项大规模调查的数据。

    这个专家小组认为,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援引的相关调查存在一些“方法上的缺陷”,尚不能在使用手机和脑瘤之间找到令人信服的关联。

    最新研究报告还说,近一二十年来手机更加普及,综合其间相关研究结果可以发现,从一名成人首次使用手机算起,此后10~15年间他患癌风险都“不大可能”因此增加。(黄堃)

    

    科学家发现癌症早期基因突变征兆
, http://www.100md.com
    美韩等国科学家7月1日发表研究报告称,某个基因的突变可能是正常细胞转变成癌细胞的最早征兆。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癌症。

    癌细胞由正常细胞“异化”而来,在此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基因突变。有些突变远在正常细胞癌化之前就已发生,这些最早突变的基因,可能成为癌症早期诊断的“风向标”。研究人员必须根据癌细胞现有基因序列确定基因的突变时间,这一工作相当于基因研究中的“考古学”。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伯克利分校、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及韩国三星先进技术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癌症发现》期刊上报告说,他们对两种原发性癌细胞的TP53基因分析表明,在多数情况下,这个基因的突变是在细胞癌化之前最早发生的,而不是原先所认为的那样在癌化后发生。

    研究人员分析了常见皮肤癌——鳞状细胞瘤和常见卵巢癌——浆液性卵巢腺瘤中癌细胞的基因突变过程后发现,TP53基因的序列早在细胞癌化之前就已异常复制。TP53是已知的致癌基因,与这两种癌症密切相关。
, 百拇医药
    研究人员指出,虽然癌症与许多基因突变有关,但最早的基因突变很可能是后来进一步异常的前奏。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越早越好,因此确定癌细胞基因突变的时间顺序,找出细胞癌化的“风向标”,将极大帮助人们早期发现和治疗癌症。(高原)

    

    双酚A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更多危害

    美国科学家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化工原料双酚A可能对健康有更多危害。

    双酚A(BPA)也称为聚碳酸酯,用于饮料瓶、食品包装等多种塑料制品。它有类似激素的作用,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由于担心双酚A对婴幼儿健康的损害,欧盟、加拿大、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禁止将双酚A用于婴儿奶瓶。
, http://www.100md.com
    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的研究人员认为,受激素调控的特征可能对双酚A之类的内分泌干扰素特别敏感。研究显示,用富含双酚A的食物喂养的怀孕雌鼠,其雄性后代看起来正常,体内雄性激素水平也正常,但空间导航能力较差,在设计实验中很难学会迅速通过迷宫的办法。此外,幼年时曾接触双酚A的雄鼠,成年后相对不受雌鼠欢迎,择偶的成功率大约只有普通雄鼠的一半。

    研究人员表示,还不清楚双酚A对人体是否有类似的影响,但显然必须引起关注。

    

    慢性胃肠不适 不妨找心因

    一位慢性胃肠不适的年轻患者,8个月以来反复腹部胀痛,大便次数明显增加,日达4~6次,临床检查未见任何器质性病变,各种药物使用了不少,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后经心理检测显示,该患者存在抑郁症状。经心理及抗抑郁药物治疗,两周后其症状明显缓解。
, 百拇医药
    其实,类似的病例在消化内科并非罕见,约占门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20%。没有胃肠道器质性疾病基础,可胃肠道症状却持续存在,消化内科对这种经处理久治不愈的患者,应考虑是心理疾病在作祟,症状的出现源于心理、情绪因素。因为胃肠道是人体内唯一由中枢神经、肠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共同支配的器官,既有感觉功能,也有运动功能,所以称之为“情绪的反应器”。异常的精神状态、情绪活动及应激会引起不同的脑肠肽反应,造成胃肠运动功能失调及内脏高敏性。

    我国消化专家研究表明,以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人及以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约40%存在抑郁、焦虑症状,其发生和发展与饮食及作息时间不规律、失眠及负性事件有关。以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肠易激综合征病人中,有抑郁和焦虑症状等心理异常的分别为41.9%和69.2%,负性生活事件可加重其症状。慢性功能性便秘者中,有焦虑、抑郁倾向的人占64.29%。
, http://www.100md.com
    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目前,因抑郁和焦虑因素所导致的躯体不适来综合医院就诊者被识别率在10%以下,多数患者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应引起医生的注意。因此,当你或者家人出现慢性胃肠不适,经详细检查没有胃肠道器质性病变,久治不愈时,应该考虑是否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找一找“心”因,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或者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陈福新 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他汀类药物服用量越大患糖尿病风险越高

    不少人服用他汀类药物预防或治疗心血管疾病。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服用剂量越大患糖尿病的风险也越高。因此,人们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衡量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两方面的利与弊,来确定如何服用他汀类药物。
, 百拇医药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报告说,综合分析了过去相关研究中超过3万名他汀服用者的资料,他们最开始都没有糖尿病,但后来有2700多人出现了糖尿病症状。如果按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剂量分析,服用高剂量他汀类药物的人群患糖尿病风险要比服用低剂量的人群高出12%。

    这些研究人员去年曾报告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增加糖尿病风险,而本次研究进一步显示,服药剂量越大,风险也越高。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高剂量并不是说超出正常范围的剂量,而是药物说明中接近上限的剂量,而低剂量同样指接近下限的剂量。

    不过研究也显示,他汀类药物虽然会增加糖尿病风险,但在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仍有效。因此,正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没有必要因为担心糖尿病而马上停药,而应咨询医生后再决定。(黄堃)

    
, http://www.100md.com
    运动后喝巧克力牛奶身体恢复快

    很多人在锻炼之后,爱喝运动饮料或者大量喝水。《力量与训练研究杂志》近日刊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完成的两项研究表明,巧克力牛奶是运动后最佳饮料,身体恢复速度最快。

    新研究负责人约翰·艾维博士表示,专业和业余运动员完成高强度训练之后,饮用低脂巧克力牛奶可使身体恢复加速。与饮用含糖运动饮料的参试者相比,饮用巧克力牛奶的参试者运动后肌肉强度更好,脂肪更少,塑身效果也更明显。

    在第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10名专业自行车运动员完成中等强度骑车90分钟,之后进行10分钟高强度间歇运动。结果发现,与运动后饮用含糖运动饮料或无热量饮料的运动员相比,运动后饮用低脂巧克力牛奶的运动员力量更强,骑车速度更快,平均骑车时间快6分钟。

    在第二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试了32名业余男女自行车运动员,让他们每周完成5次高强度运动,之后分别饮用三种不同饮料。结果发现,四周半之后,巧克力牛奶组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提高幅度比其他两组参试者高两倍。最大摄氧量是运动员有氧耐力和持续运动能力的一大指标。艾维博士表示,“运动后饮用巧克力牛奶加速身体恢复”的具体机理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但是该饮料中的自然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陈宗伦)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