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待遇亟待提高 健康守门人不能再缺位了
□ 田豆豆
除了在全科诊室按时坐诊,解决居民各种各样的常见病,还要一周至少下两次社区,上门服务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随访社区居民,为800多位居民建立、更新健康档案……年轻的傅琳琋没想到,做个全科医生是如此忙碌而充实。
教学与实际脱节
2007年7月,傅琳琋从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了一名社区全科医生。4年过去了,傅琳琋不仅没有如大家猜想的离开社区,相反,在这里扎下根来,成为社区居民熟悉和信任的“小傅医生”。
“科班出身”的年轻医学生为什么不愿到社区当全科医生呢?傅琳琋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首先,现在的医学系学生在学校主要学的是攻克某些疾病,而在社区做全科医生,主要负责慢性病管理,和学校所学专业关系不大,与同学们学医的初衷也有差距,所以一般医学生不愿选择社区医疗机构。其次,社区卫生机构的收入待遇等和大医院比确实差距很大,学医比学其他专业的同学付出的更多,大家当然希望得到更好的回报,这也是人之常情。”傅琳琋之所以选择社区,因为她的专业是公共卫生,她认为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对口,大有可为。
, http://www.100md.com
6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包括建立统一规范的“5+3”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即要求全科医生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对此,傅琳琋说:“要落实这项制度,首先应该从学校开始,设立专门的社会医学课程或专业,然后引导这些专业的学生下社区。否则,医学生一般是不会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她建议借鉴“免费师范生”的政策,对自愿下社区的医学生减免学费,并签订合同,毕业后必须到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若干年,以激励和引导医学生。
社会认同有待提高
树立全科医生的职业认同感、职业成就感也非常重要。“现在社会上,包括医疗界,对全科医生的评价并不高。大家认为全科医生大病看不了,只能治治小病。但实际上,全科医生承担着‘健康守门人’的重要职责,未来70%的病将在社区卫生机构治疗,这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全科医生急需社会认同。”武汉红钢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刘明瑜说。
, http://www.100md.com
目前,他所在的中心共有130多位医技人员,其中全科医生只有27位,绝大多数都是由过去的专科医生经半年左右的全科培训转型而成。刘明瑜坦言,全科医生“缺口很大”。一般来说,每万人配备8名全科医生才能满足需要,但目前该中心服务范围内每万人只有2~3个全科医生。“我们中心还是力量比较强的,有的地方,每3万人只有5个全科医生,甚至更少。”
傅琳琋为什么愿意留在社区呢?她说:“现在我一走进社区,沿路都有人跟我亲切地打招呼,我感到这里的病人非常需要我。居民的信任、尊重让我很有成就感、归属感。”由于热情细致地服务辖区群众,她先后获得2008年度“全区卫生防病先进个人”、2008年度“优秀公卫服务明星”、2009年度全区卫生服务十佳工作者、2009年度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另外,傅琳琋的职业发展丝毫不逊于她的同学。今年,工作4年的她已取得了中级职称,而在其他大医院工作的同学,甚至还没有开始申请。“其实,在社区卫生机构,晋中级职称所需年限比在大医院还短一年。我们同样有做科研、发文章的机会和平台,只是研究方向与其他医院不同。大医院的专科医生主要研究某一病种的治疗方法,而我们主要研究某些慢性病的管理方法。”
, http://www.100md.com
待遇低是一大瓶颈
不过,评了中级职称之后,再往上走,社区全科医生会很快碰到“天花板”。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的刘明瑜至今还是主治医师,而他的很多同学已经成为大医院的主任医师(相当于教授)了。“目前的人事制度规定,基层卫生机构原则上不设正高职称,这给社区医生的未来发展形成了很大的瓶颈。”红钢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目前只有唯一的一位正高职称的医生,而且即将退休。
与大医院相比,待遇低是社区卫生机构难以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刘明瑜透露,该中心的全科医生一般年收入只有3万到4万元。而新来的、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大学生,月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当医生的不如洗盘子的,自然留不住人。而放眼望去,该中心唯一有正高职称的老医生,一年的收入只抵得上在大医院工作的同学一个月的收入。所以,很多医学毕业生即使进不了大医院,宁可转行也不愿进基层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的缺口很难填补。
如何提高全科医生乃至所有基层卫生机构医生的收入待遇?除提高财政补贴的力度外,全科医生们更期待出台扶持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快速发展的新政策。例如上海已经实施的门诊统筹制度,患者看病,必须首先到社区治疗才能报销,社区治不了,再转诊到大医院等。“让更多的人认可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愿意到社区看病,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感才会提高,收入也会增长。”傅琳琋说。, 百拇医药
除了在全科诊室按时坐诊,解决居民各种各样的常见病,还要一周至少下两次社区,上门服务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随访社区居民,为800多位居民建立、更新健康档案……年轻的傅琳琋没想到,做个全科医生是如此忙碌而充实。
教学与实际脱节
2007年7月,傅琳琋从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了一名社区全科医生。4年过去了,傅琳琋不仅没有如大家猜想的离开社区,相反,在这里扎下根来,成为社区居民熟悉和信任的“小傅医生”。
“科班出身”的年轻医学生为什么不愿到社区当全科医生呢?傅琳琋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首先,现在的医学系学生在学校主要学的是攻克某些疾病,而在社区做全科医生,主要负责慢性病管理,和学校所学专业关系不大,与同学们学医的初衷也有差距,所以一般医学生不愿选择社区医疗机构。其次,社区卫生机构的收入待遇等和大医院比确实差距很大,学医比学其他专业的同学付出的更多,大家当然希望得到更好的回报,这也是人之常情。”傅琳琋之所以选择社区,因为她的专业是公共卫生,她认为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对口,大有可为。
, http://www.100md.com
6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包括建立统一规范的“5+3”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即要求全科医生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对此,傅琳琋说:“要落实这项制度,首先应该从学校开始,设立专门的社会医学课程或专业,然后引导这些专业的学生下社区。否则,医学生一般是不会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她建议借鉴“免费师范生”的政策,对自愿下社区的医学生减免学费,并签订合同,毕业后必须到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若干年,以激励和引导医学生。
社会认同有待提高
树立全科医生的职业认同感、职业成就感也非常重要。“现在社会上,包括医疗界,对全科医生的评价并不高。大家认为全科医生大病看不了,只能治治小病。但实际上,全科医生承担着‘健康守门人’的重要职责,未来70%的病将在社区卫生机构治疗,这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全科医生急需社会认同。”武汉红钢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刘明瑜说。
, http://www.100md.com
目前,他所在的中心共有130多位医技人员,其中全科医生只有27位,绝大多数都是由过去的专科医生经半年左右的全科培训转型而成。刘明瑜坦言,全科医生“缺口很大”。一般来说,每万人配备8名全科医生才能满足需要,但目前该中心服务范围内每万人只有2~3个全科医生。“我们中心还是力量比较强的,有的地方,每3万人只有5个全科医生,甚至更少。”
傅琳琋为什么愿意留在社区呢?她说:“现在我一走进社区,沿路都有人跟我亲切地打招呼,我感到这里的病人非常需要我。居民的信任、尊重让我很有成就感、归属感。”由于热情细致地服务辖区群众,她先后获得2008年度“全区卫生防病先进个人”、2008年度“优秀公卫服务明星”、2009年度全区卫生服务十佳工作者、2009年度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另外,傅琳琋的职业发展丝毫不逊于她的同学。今年,工作4年的她已取得了中级职称,而在其他大医院工作的同学,甚至还没有开始申请。“其实,在社区卫生机构,晋中级职称所需年限比在大医院还短一年。我们同样有做科研、发文章的机会和平台,只是研究方向与其他医院不同。大医院的专科医生主要研究某一病种的治疗方法,而我们主要研究某些慢性病的管理方法。”
, http://www.100md.com
待遇低是一大瓶颈
不过,评了中级职称之后,再往上走,社区全科医生会很快碰到“天花板”。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的刘明瑜至今还是主治医师,而他的很多同学已经成为大医院的主任医师(相当于教授)了。“目前的人事制度规定,基层卫生机构原则上不设正高职称,这给社区医生的未来发展形成了很大的瓶颈。”红钢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目前只有唯一的一位正高职称的医生,而且即将退休。
与大医院相比,待遇低是社区卫生机构难以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刘明瑜透露,该中心的全科医生一般年收入只有3万到4万元。而新来的、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大学生,月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当医生的不如洗盘子的,自然留不住人。而放眼望去,该中心唯一有正高职称的老医生,一年的收入只抵得上在大医院工作的同学一个月的收入。所以,很多医学毕业生即使进不了大医院,宁可转行也不愿进基层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的缺口很难填补。
如何提高全科医生乃至所有基层卫生机构医生的收入待遇?除提高财政补贴的力度外,全科医生们更期待出台扶持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快速发展的新政策。例如上海已经实施的门诊统筹制度,患者看病,必须首先到社区治疗才能报销,社区治不了,再转诊到大医院等。“让更多的人认可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愿意到社区看病,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感才会提高,收入也会增长。”傅琳琋说。,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