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大医罗有明养生经验
◆罗有明不仅是一位“大医”,还是位健康长寿的老人。她年近百岁仍坚持亲临诊室为患者看病,并有很好的记忆力,常侃侃而谈。罗有明105岁去世,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国家几次为罗有明派送专车,她都再三谢绝了,并将车转送到人民卫生事业最需要的地方。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位骨科专家要用年薪20万元聘老人赴日开办诊所,也被她婉言拒绝。
罗有明,女,1904年出生在河南省夏邑县的罗楼村,“罗氏正骨法”的第五代传人。罗家是个中医正骨世家,有近三百年的历史,“罗氏正骨法”以诊断准、手法轻、见效快远近闻名。
罗有明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双桥老太太”享誉京城,在医学界,她是公认的中医正骨专家;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她是“捏骨神医”、“华佗在世”。在她八十多年的行医生涯中,上自国家领导人、外国首脑,下至平民百姓、外地民工,经她亲手治愈的患者有数万人。老人105岁去世,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 百拇医药
罗有明不仅是一位“大医”,而且还是位健康长寿的老人。她年近百岁,仍坚持亲临诊室为患者看病,并有很好的记忆力。老人常侃侃而谈,不仅讲自己的身世,而且还讲自己的老祖母如何传授她医术、如何教她做人。
淡泊名利 爱国爱民
红军长征时期,罗有明的丈夫王治中在红一方面军中任连长,因为罗有明懂正骨,也随红军参加了长征。她没有名字,人们按旧风俗,都叫她“老王家的”。建国后,一次,罗有明应邀到周总理家做客,刚在客厅坐下,总理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啊,你的名字叫什么?我还不知道呢,总不能光叫你老王家的吧!”她回答:“王门罗氏。”总理说:“怎么还是罗氏?新社会了,得有名字。你不是很有名吗?我看就叫罗有名吧。”周总理为老人推荐了名字,老人心里暖融融的,但总感到“有名”有点太显眼,就把“罗有名”改为“罗有明”。虽一字之改,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谦虚谨慎的长者风范。
罗有明老人一生不图名、不图利、不爱钱,心胸宽阔, 爱国爱民。1974年春天,周总理批示,让罗有明举办全国正骨学习班。在听说罗有明上下班都是挤公共汽车时,总理说:“这样的专家是祖国的宝贵财富,怎能没车呢?”他当即指示有关部门办理此事。三期学习班结束,一辆崭新的奔驰车开到罗有明面前。罗有明却说:“我不用车,也没地方放。开会干啥的,来车接我就是了。”于是把那辆车送给了卫生部。1985年秋天,卫生部又给罗有明送来一辆尼桑轿车。罗有明说:“这车我不要。要给就给医院一辆救护车吧。接送病人方便些。”按说,总理有指示,卫生部门又再三落实,罗有明老人接受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她却再三谢绝,并将车转送到人民卫生事业最需要的地方。她说自己是一位平民老百姓,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 百拇医药
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位骨科专家要用年薪20万元聘老人赴日开办诊所,被她婉言拒绝。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
中医学认为,精、气、神乃人身之三宝,是祛病延年的内在因素,精与气又是神的物质基础。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虚则神衰。淡泊名利、情志安闲而不追求过多的欲望,人体真气才能运行正常,精气和神气固守在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或少发生。
坚持锻炼 粗茶淡饭
罗有明老人的起居饮食很有规律,每天早睡早起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罗有明早晨4点多钟起床后,在医院附近跑步、踢腿、抡胳膊,做一遍自己编的体操。为病人正骨按摩推拿,在治病过程中也是一种体力付出和锻炼的过程。总之,有规律的生活,既合乎人体生理功能,也有利于维护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人的新陈代谢正常,人的精神和身体就能循其道而长盛不衰。
在饮食方面老人从不讲究,她常吃的有玉米面窝头、青菜、辣椒、咸菜,偶尔也吃些鸡、鱼、羊肉等,红薯、玉米面粥是她每餐必备的固定食谱。红薯被称为冠军菜,含有大量糖类以及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B组维生素。玉米具有补中健胃,益肺宁心,利尿消肿,除湿利水,降脂降压,二者都是较好的保健食品。
一个人一生不求样样精通,干好一件事即足矣。罗有明老人心胸开阔,敬业爱岗,一生致力于中医正骨事业,这一方面得益于她家数百年的积淀,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健康长寿打下了一个强有力的基础。长年忙碌的正骨工作,使她忘却了烦恼,忘却了年龄。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只要有事可做,或自己找事情去做,没有过多的贪欲就容易获得高寿。D4, 百拇医药(唐祖宣 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
◆国家几次为罗有明派送专车,她都再三谢绝了,并将车转送到人民卫生事业最需要的地方。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位骨科专家要用年薪20万元聘老人赴日开办诊所,也被她婉言拒绝。
罗有明,女,1904年出生在河南省夏邑县的罗楼村,“罗氏正骨法”的第五代传人。罗家是个中医正骨世家,有近三百年的历史,“罗氏正骨法”以诊断准、手法轻、见效快远近闻名。
罗有明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双桥老太太”享誉京城,在医学界,她是公认的中医正骨专家;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她是“捏骨神医”、“华佗在世”。在她八十多年的行医生涯中,上自国家领导人、外国首脑,下至平民百姓、外地民工,经她亲手治愈的患者有数万人。老人105岁去世,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 百拇医药
罗有明不仅是一位“大医”,而且还是位健康长寿的老人。她年近百岁,仍坚持亲临诊室为患者看病,并有很好的记忆力。老人常侃侃而谈,不仅讲自己的身世,而且还讲自己的老祖母如何传授她医术、如何教她做人。
淡泊名利 爱国爱民
红军长征时期,罗有明的丈夫王治中在红一方面军中任连长,因为罗有明懂正骨,也随红军参加了长征。她没有名字,人们按旧风俗,都叫她“老王家的”。建国后,一次,罗有明应邀到周总理家做客,刚在客厅坐下,总理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啊,你的名字叫什么?我还不知道呢,总不能光叫你老王家的吧!”她回答:“王门罗氏。”总理说:“怎么还是罗氏?新社会了,得有名字。你不是很有名吗?我看就叫罗有名吧。”周总理为老人推荐了名字,老人心里暖融融的,但总感到“有名”有点太显眼,就把“罗有名”改为“罗有明”。虽一字之改,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谦虚谨慎的长者风范。
罗有明老人一生不图名、不图利、不爱钱,心胸宽阔, 爱国爱民。1974年春天,周总理批示,让罗有明举办全国正骨学习班。在听说罗有明上下班都是挤公共汽车时,总理说:“这样的专家是祖国的宝贵财富,怎能没车呢?”他当即指示有关部门办理此事。三期学习班结束,一辆崭新的奔驰车开到罗有明面前。罗有明却说:“我不用车,也没地方放。开会干啥的,来车接我就是了。”于是把那辆车送给了卫生部。1985年秋天,卫生部又给罗有明送来一辆尼桑轿车。罗有明说:“这车我不要。要给就给医院一辆救护车吧。接送病人方便些。”按说,总理有指示,卫生部门又再三落实,罗有明老人接受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她却再三谢绝,并将车转送到人民卫生事业最需要的地方。她说自己是一位平民老百姓,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 百拇医药
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位骨科专家要用年薪20万元聘老人赴日开办诊所,被她婉言拒绝。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
中医学认为,精、气、神乃人身之三宝,是祛病延年的内在因素,精与气又是神的物质基础。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虚则神衰。淡泊名利、情志安闲而不追求过多的欲望,人体真气才能运行正常,精气和神气固守在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或少发生。
坚持锻炼 粗茶淡饭
罗有明老人的起居饮食很有规律,每天早睡早起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罗有明早晨4点多钟起床后,在医院附近跑步、踢腿、抡胳膊,做一遍自己编的体操。为病人正骨按摩推拿,在治病过程中也是一种体力付出和锻炼的过程。总之,有规律的生活,既合乎人体生理功能,也有利于维护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人的新陈代谢正常,人的精神和身体就能循其道而长盛不衰。
在饮食方面老人从不讲究,她常吃的有玉米面窝头、青菜、辣椒、咸菜,偶尔也吃些鸡、鱼、羊肉等,红薯、玉米面粥是她每餐必备的固定食谱。红薯被称为冠军菜,含有大量糖类以及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B组维生素。玉米具有补中健胃,益肺宁心,利尿消肿,除湿利水,降脂降压,二者都是较好的保健食品。
一个人一生不求样样精通,干好一件事即足矣。罗有明老人心胸开阔,敬业爱岗,一生致力于中医正骨事业,这一方面得益于她家数百年的积淀,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健康长寿打下了一个强有力的基础。长年忙碌的正骨工作,使她忘却了烦恼,忘却了年龄。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只要有事可做,或自己找事情去做,没有过多的贪欲就容易获得高寿。D4, 百拇医药(唐祖宣 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