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安全 > 抗生素专题
编号:12104621
抗菌药不当使用影响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4日 《中国医药报》 2011.07.14
     感染性疾病在临床较常见,治疗以抗菌药为重要手段。在诊断正确、药物选择适当的情况下,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是控制、治疗疾病的重要因素。但如果使用方法不当,则会影响到疗效。

    给药方法与途径不当

    1.给药方法不当

    青霉素钠盐常规给药途径为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输液浓度一般为1万单位/毫升~4万单位/毫升。而临床常将240万单位~320万单位青霉素溶于10毫升~40毫升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推注,浓度为规定的2倍~6倍。如果青霉素较大剂量快速输入,可因脑脊液药物浓度过高导致抽搐、肌肉痉挛、昏迷或严重精神症状(青霉素脑病),虽然发生率低,但后果严重。此外,以5%葡萄糖或葡萄糖盐水作为青霉素钠盐溶剂的不合理使用也存在。青霉素钠盐在中性溶液中较稳定,酸性或碱性则增强其降解速度,疗效减低,且过敏反应发生率增加。5%葡萄糖或葡萄糖盐水pH值为3.5~5.5,偏酸性,因此不宜作为青霉素钠盐的溶媒。
, 百拇医药
    2.给药途径不当

    主要表现在妇科各类阴道炎症的治疗上,临床上常以灭滴灵片、制霉菌素片、红霉素肠溶片等口服药临睡前阴道给药。口服片剂根据治疗需要设计,在胃液、肠液等不同生理环境中崩解释放,而阴道的生理环境有别于胃肠道,普通口服片剂在阴道内崩解减慢,生物利用度低。如红霉素肠溶片在阴道pH值4~5的生理状态下,几乎不崩解,药物最终以原型排出,达不到治疗目的。目前阴道给药的剂型常见的有栓剂、泡腾片剂、膜剂、双层阴道片等,临床应根据阴道局部用药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剂型,既可取得最佳疗效,又可防止细菌耐药。

    违背药动学等特点

    1.β内酰胺类抗菌药给药时间间隔过长

    β内酰胺类抗菌药静脉滴注,1天只给药1次是不合理的。青霉素钠盐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半衰期小于2.5小时(头孢曲松除外),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决定其临床疗效的是血清药物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持续时间,一般要求达到给药间歇时间浓度的40%以上才能产生疗效。因此β内酰胺类抗菌药原则上应增加给药次数,缩短给药间隔时间,即1天的总量分3次~4次给予,使药物增加与细菌的接触时间,充分发挥杀菌效力。
, 百拇医药
    2.喹诺酮类药物给药时间间隔过短

    喹诺酮类药物1天3次口服和1天2次静脉点滴不合理。临床上两组喹诺酮类药物静脉点滴之间往往只间隔250毫升~500毫升的液体,因此按正常的滴速1天2次的抗菌药总量往往在4小时之内就滴完。而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喹诺酮类药为浓度依赖型抗菌药,其抗菌效果依赖于给药剂量而不是频繁给药,且多数具有比较明显的抗菌后效应。因此,在确定给药间隔时,可根据血药浓度>MIC的时间,加上抗菌后效应的持续时间。目前较为提倡的是,喹诺酮类、氨基苷类等具有抗菌后效应的药物,采用1日1次的给药方案。

    3.超剂量给药

    如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舒巴坦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每次用药4克是不合理的。一方面,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后,抵抗多种β内酰胺酶降解的能力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头孢曲松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为时间依赖型而非浓度依赖型抗菌药,当达到最大治疗浓度后,即使血药浓度再增加,也不增加抗菌效力。因此,头孢三代每次用药1克~2克即可。
, 百拇医药
    联用出现配伍禁忌

    1.抗菌药与微生态制剂联用

    微生态制剂在腹泻、急慢性肠炎中应用广泛,而抗菌药是治疗消化道感染的重要手段,由于后者对前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杀灭或抑制,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原则上任何一种微生态制剂都不宜与抗菌药同时服用。药敏实验表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对常用抗菌药敏感,不宜与其配伍;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钠不敏感,可与之配伍,但不宜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四环素配伍。因此,对单纯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可不用抗菌药,单用微生态制剂,能起到调节肠道正常菌群的作用;如必须同时服用抗菌药与微生态制剂,则最好选择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与庆大霉素、头孢噻肟钠,或者错开给药时间。

    2.喹诺酮类药物与硫糖铝、氨茶碱等合用

    口服喹诺酮类药物如氟哌酸、左氧氟沙星与硫糖铝混悬液同时服用,可由于硫糖铝降低胃液酸度,而减少吸收,降低疗效;且喹诺酮类药物极易与铝离子(亦包括钙、镁、铁等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螯合物,使抗菌活性大为降低,应避免同服。环丙沙星与氨茶碱合用时,因环丙沙星抑制氨茶碱的代谢,使后者血药浓度升高,易发生氨茶碱中毒。

    3.杀菌药与抑菌药联用

    磺胺类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联用时,前者为细菌生长慢效抑菌剂,后者为细菌繁殖期杀菌剂,两者联用有药理性拮抗作用,均无法充分发挥抗菌效力,应避免联用。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 http://www.100md.com(金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