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动物类 > 阿胶
编号:12087370
曾国藩送阿胶尽孝心 慈禧用阿胶保胎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548期
     曾国藩送阿胶尽孝心

    晚清重臣、湘军创始人曾国藩,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他一生与太平军作战,有人骂他是“曾剃头”,说他杀人如同理发,残害天下苍生。不过他本人一生则以忠孝自居,扑灭太平天国,算是为清王朝尽忠;而关于他尽孝的故事,却一直和东阿阿胶有牵连。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曾国藩后来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而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

    后来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 百拇医药
    那么,阿胶对老年人的滋补功效,在医理上有何依据?

    对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黄帝内经》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很显然,气血虚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缓衰老,就要从气血两字入手。而阿胶味甘,性平,能补血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益气补虚,除风化痰清肺,利小便,润大肠。这些滋补功效确实十分适合老年人滋补。(栏目主持:向 佳)

    

    水火相济 陈修园参悟天地造化

    阿胶,“借驴皮动风之药,引入肝经;又取阿水沉静之性,静以制动,风火熄而阴血生。”真所谓阴阳互根,水火相济,这东阿地下水与驴皮果然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 百拇医药
    驴皮何以得东阿地下水方能成为上等阿胶?自唐至清,虽然代代有医家强调,代代有医家告戒,但言者醇醇,听者藐藐,说的说不清楚,听的也听不明白,真正是一笔人人都明白的糊涂账。

    直到清代嘉定年间,一个福建长乐人决心解开这个谜底。这个人就是陈修园。

    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四十岁的陈修园赴京会试,未中,遂留寓北京,悬壶应诊。期间光禄寺刑部郎中伊云林患中风症,不省人事,手足瘫痪,汤米不进已十余日,都门名医皆云不治,陈修园以三大剂起之,名震一时。

    陈修园最风光的故事发生于1794年,当时文华殿大学士和绅病足痿,不能上朝,太医院束手无策,陈氏杀狗取皮,和药裹患处,旬日而愈。现在流行于民间的狗皮膏药,就起源于陈修园。

    此后陈修园宦海沉浮十几年,闲暇时研究中医,亦官亦医,著书九十一卷,计150万言。端的是一代宗师。
, http://www.100md.com
    在《神农本草经读》中,陈修园写道:“人之血脉,宜伏而不宜见,宜沉而不宜浮,以之制胶,正与血脉相宜也。”这个“以之制胶”的“之”,就是“清而重,性趋下”的东阿地下水。

    制作阿胶的另一种基本原料是驴皮。关于驴皮,陈修园很学术地写道,“所以妙者,驴属马类,属火而动风,肝为风脏而藏血,取水火相济之意也。”

    如此制作出来的阿胶,则可以“借驴皮动风之药,引入肝经;又取阿水沉静之性,静以制动,风火熄而阴血生。”

    这一解释,正如“独活不摇风而治风,浮萍不沉水而治水”一样,充满了“医者意也”的中医智慧。所以陈修园顾盼自雄,接下来自我赞美了几句:“此《本经》性与天道之言,得闻文章之后,犹难语此,况其下乎?”,捎带着把其他医家骂了个遍。

    对略懂医术的人来说,陈修园对阿胶的解释,简直就是我佛慈悲,妙法莲花,但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依然是一头雾水,古怪得很。
, 百拇医药
    1994年1月24日,山东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试图用自然科学语言给出答案。他们的化验结果表明,东阿地下水每50千克比一般水重1.5至2千克,矿物质含量则高于一般水质几倍乃至几十倍。

    自然科学的解读分为两层:第一是因为东阿地下水“性趋下,清而重”,所以熬制过程中,杂质上浮,制作出的成品东阿阿胶质地纯粹;其次是大量矿物质可助药性发散,疗效迅速。

    真所谓阴阳互根,水火相济,这东阿地下水与驴皮果然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尤其是东阿地下水,对那驴脾气的呵护,可谓体贴入微,善莫大焉。

    稍后的民国医家黄杰熙归功于东阿地下水,继续发挥道,“人之病虽多,不外水火气血之病,真阿胶滋补潜流血脉之力甚大,故为妙药。”

    栏目主持:向 佳

    
, 百拇医药
    阿胶改朝换代 驴皮取代牛皮

    号称唐宋八大家文魁的韩愈说,真正的良医应该是“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惧收并蓄”。韩大家文章百代,但也不忌讳用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鲜活口语入文,所谓牛溲马勃,其实就是牛马的排泄物。至于牛溲治疗什么病,在下端的不知,但源远流长的阿胶,在早期却和那牛大有关系,准确地说,是牛皮。

    梁代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写道,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不过到了七世纪,阿胶的原材料发生了重大变化,驴皮取而代之,而牛皮不仅地位急剧下降,甚至连名字都改成“黄明胶”。当时的《食疗本草》记载道,牛皮作之谓“黄明胶”,驴皮作之则称之为“阿胶”。

    从此,驴皮取代牛皮青云直上,阿胶取代黄明胶而成为名门正宗。

    不过阿胶取代黄明胶虽然起自七世纪,但中间跌宕起伏,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八世纪的《本草拾遗》,沿用了唐代陈藏器“驴皮胶”而不是阿胶的说法,直至十一世纪,出了本《博济方》,开始很严肃地告诫医家和消费者,要用“真阿胶”,而牛皮制作的胶开始被指斥为假阿胶,其江湖地位一落千丈,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 http://www.100md.com
    两百年后中国出了个李时珍,后被誉为药圣。他为驴皮与牛皮之争说了句公道话,算是盖棺论定,从此一语定乾坤。在他那本传世名著《本草纲目》中,李药圣很学术地写道,“大抵古方所用多牛皮,后世乃贵驴皮。”牛皮者定位在黄明胶,而驴皮定位在阿胶,名称各异,疗效各异,自此泾渭分明,各奔东西了。这一招端的毒辣,牛皮胶可以叫做黄明胶,而且也更加源远流长,但如果它一门心思想以阿胶来面世,世人就不由分说,劈头盖脸地指责它为假阿胶。所以古代关于假阿胶的定义,一是不用驴皮者为假,二是不用东阿地下水者为假。

    原来那驴本是“外来的和尚”,黑驴来自阿拉伯之西奈半岛,栗色驴来自美洲之墨西哥。前者是魏晋之时,后者是明末清初,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的农业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在最初,没有人琢磨用驴皮熬制阿胶。原来那黑驴刚到中国之时,是进贡给皇上的奇珍异兽,身份颇为尊贵。

    可惜好景不长,那畜生一来生就的坏脾气;二来个人私生活不够检点,非我族类也往往动了春心,做些龌龊的事情;三是忘记了物以稀为贵的法则,一撇腿就是一窝,弄得遍地是毛驴;四是那畜生脚力虽不够雄健,但天生吃苦耐劳,于是从皇家大院一下子掉到寻常百姓之家,踏踏实实做起那劳动模范。
, http://www.100md.com
    值得赞美的是,毛驴生时模范,死时光荣。关于死时如何光荣,最好的赞美词出自药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那驴肾可强阴壮筋;驴乳可治疗气郁,解小儿热毒而不生豆疹;至于乌驴头一枚,只要蒸熟切细,入豆豉汁内煮后食之,可治中风头眩、心肺浮热、手足无力、筋骨烦痛、言语似涩、一身动摇者;那驴肉,俗话说的好,“天上的龙肉,地下的驴肉”,李时珍火眼金睛,在口腹之欲后,洞察到驴肉的学术本质:“补血益气,治远年劳损”。

    从此,驴皮替代牛皮入药制作阿胶,飞黄腾达。(栏目主持:向 佳)

    

    假阿胶如何现原形

    真阿胶必须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驴皮,二是东阿地下水,否则一概打入伪品之列。
, http://www.100md.com
    欲知何为伪品阿胶,就要从伪品阿胶的出身说起。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得详细:“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靴、鞍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茔漆者为真。真者不做皮臭,夏月亦不湿软。”

    李时珍是医学大家,炼就的一双火眼金睛,区区猪、马、骡等怎能逃过他老人家的法眼。对普通大众来说,如果上述眼观鼻嗅方法依然不能断定真伪,还有水火两个方法,可以鉴别真伪。

    比如说杂皮胶。以火法试之,取杂皮胶碎粒4~5克,置于坩埚内灼烧无迸裂现象,膨胀溶化后生烟色浊,具浓裂焦臭味,残渣呈颗粒状或粉泥状,质硬而色深,入口具砂感,常与坩埚粘结;以水法试之,取杂皮胶10%水溶液观察,呈棕褐色胶状混浊溶液,下层有少量残渣沉淀,冷却后表面可见油滴。静置4小时后下层有黄白色沉淀,液面有脂肪油凝集。

    非驴皮所做当然是伪品阿胶,但并非所有伪品阿胶都一无是处,不可不分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
, http://www.100md.com
    比如说我们此前提到的牛皮,虽然被驴皮篡夺位置,只好忍气吞声,换了个名字叫“黄明胶”,但黄明胶倒也别有一番功效,不可冤枉了它。

    至于猪皮胶,被认为虽然不如阿胶,但部分功效可与阿胶媲美,专家们亲切地称之为“新阿胶”。

    古代医学大家法度森严,明辨真伪,要求真阿胶必须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驴皮,二是东阿地下水,否则一概打入伪品之列。这个约定俗成的戒律,使得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厂家只好自称驴皮胶。直至今日,南方依然有类似称呼。

    (栏目主持:向 佳)

    

    慈禧用阿胶保胎
, 百拇医药
    清代咸丰皇帝后宫佳丽无数,但却一直没有子嗣。须知在古代,七出不孝的第一大罪状就是没儿子,更何况帝王之家,牵涉到的是江山社稷。

    当时的慈禧太后小名叫小兰儿,地位不过是一个贵妃。但后宫存在的意义以及德行的美妙,在古代全在于传种接代。咸丰皇帝与小兰儿一夜快活之后,虽然有喜,但却胎漏出血,时作时止,随时有流产危险。

    为天子者,所谓富有天下,何所不能为,咸丰皇帝有本事招集天下名医,却没把握保住自己的种子,正在束手无策之际,一个东阿人的偶然出现,使局面乾坤逆转,也使中国近代史为之一变,想想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这个人叫陈宗妫(1854-1922),山东东阿人氏,官至户部侍郎。关于对他的政绩评价,最高的当属大学士张之洞,他以饱满的热情赞美道,“天下财政在陈部郎一人胸中”。

    陈宗妫略懂医术,上书建议小兰儿服用东阿阿胶,果然药到病除,血止痊愈。后来产下的龙种就是同治皇帝。小兰儿从此自我价值飙升,母以子贵,成为晚清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
, 百拇医药
    中医的劝世格言中说得好,“男子以补气为先,女子以养血为本”,小兰儿的毛病,用中医术语说,就是“崩漏”,用现代医学术语说,就是功能性子宫出血。

    《本草纲目》记载道,阿胶可治疗“女子血疼、血枯、经水不调、无子”,那么阿胶为什么有此神通呢?《本草经疏》解释道,阿胶“入肺、入肾、益阴滋水、补血清热”,秉承的是“求子之道,首先调经”的古训。

    作为报答,咸丰皇帝赏赐制药师傅邓发三件物品,一是四品朝服黄马褂一身,二是进宫用手折一个,三是赐一个“福”字。

    从此,阿胶在晚清直至民国声名大震。(栏目主持:向 佳)

    
, 百拇医药
    阿胶与李鸿章英国“扬眉吐痰”

    公元1896年,也就是清光绪22年,在英国发生了一件小事,却被当时的人们看作是近代外交史上扬眉吐气,准确地说是“扬眉吐痰”的大胜利。

    吐痰的人叫做李鸿章,近代史上声名显赫,所谓二十入翰林,三十为大将,四十出将入相。不过这个人好打一口痞子腔,好随地吐痰。随地吐痰当然不是什么美德,李鸿章一生吐痰无数,最惊天动地的一口痰就发生在公元1896年。

    此前正是中日甲午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一败涂地,李鸿章当然是战败的罪人之一。为了挽救国运,清王朝决定派大臣出使欧洲,来个合纵连横,牵制日本。

    最合适的人选是李鸿章,不过这老先生当时百病缠身,加之内忧外患,夜不能寐,哮喘的老毛病又发作了,咳嗽连连,要知道,那老人家当时已经是74岁高龄了。
, 百拇医药
    派他出国的是慈禧太后,老太太自然过意不去,临行前恩宠备至,赏赐物件若干。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百斤阿胶。

    上次说道,慈禧太后之所以掌控朝局,是因为母以子贵,之所以有子,是受惠于阿胶,所以老太太一生对阿胶青睐有加,不足为奇。流行的见解是阿胶有助于女人补血,但李鸿章是个老爷们,慈禧太后为什么要赏赐给他阿胶呢?

    史书上说,慈禧太后赏赐给李鸿章阿胶,是为了治疗李鸿章的咳嗽。

    关于阿胶有保健养生之功能,并不是个秘密,连明朝嘉靖时期的名人何良俊都写诗赞美道,“万物皆由气血生,将相不合非敌攻。一盏阿胶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不过何良俊强调的依然是“气血”二字。

    那么阿胶为什么能治疗咳嗽呢?细看《本草纲目》,关于阿胶的疗效,还有滋阴润燥,益气补虚,除风化痰清肺的作用,对李鸿章正好是对症下药。

    那李鸿章携带阿胶,不远万里来到英国,谁知英国人出口不逊,惹得他老人家勃然大怒。扬起眉来,随口一口痰,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结结实实地砸落在大英帝国王宫的地毯上。消息传来,国内一片赞美,不仅不责备他不讲卫生,反而赞美他不畏强暴,算是为国人出了一口恶气。

    那口惊天动地的痰,说起来还有阿胶的功劳,否则一个哮喘连连的人,很难轻巧地把痰吐得如此之洒脱。(栏目主持:向 佳)

    ,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与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