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对策
编号:12087341
培训全科医师应统一标准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548期
    培训全科医师应统一标准

    笔者在门诊碰到一位骨科病人,对自己的处理有些疑问,打电话给一位骨科的同事。他很兴奋地说,我在广州某某医学院学习一个月,参加全科医生培训;学完回来实习几个月,就可以考全科医师证了。

    后来,笔者又打电话问了几个在异地工作的同学:在大医院的,对此不感兴趣。在小医院的,几乎都考了。他们分享的经验是,考得越早,越容易通过。一位在广西玉林工作,第一个拿到全科医师证的同学说,那个并不难考,绝大部分人都可以顺利通过。证虽然到手了,但感觉业务水平还是没什么提高,短短几个月时间,实在学不了什么东西。

    而在笔者眼前的一条新闻是,我国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其中提出要求,到2012年使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再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更好地为群众提供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管理部门的说法是,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提及的目标是,到2020年争取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
, http://www.100md.com
    由此,笔者有一个疑问,我们打算培养什么样的全科医师呢?我认为,首先就要强调统一标准。如果缺乏这种必要的标准,很可能使全科医师的质量良莠不齐。比如在深圳,你现在要从事社区全科医师工作,必须经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才行。但在其他城市,很可能就像上面一样,只花半年多到一年的时间,就得到一样的认证。最后导致的是,老百姓不信任全科医师提供的医疗服务。

    而且,这几乎是当下医疗服务业的一个通病了。因为标准和要求不一样,导致医生们医疗水平也有很大差别。很多病人就有过这样的体验,一样的症状与问题,看不同的医生,可以得到五花八门的答案,最后不知道应该相信谁才好。有着太多迷惑的人们,只能选择相信大医院及专家的说法,习惯于往大医院跑,不愿意再去基层医疗机构冒那种被误诊的风险。

    在国外从医的一些同行说,在发达国家,这样的现象极少发生。因为医生们都是接受过长年的、统一的培训,他们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是没有太大差别的。所以,在接诊中,碰到一样的症状,无论是社区的家庭医生,还是大医院的医生,他们给病人的解释与处理都是一样的。所以病人根本不需要什么问题都往大医院跑。
, 百拇医药
    在全科医师这件事情上也是一样,考试由各个省卫生部门统一组织考核,但如何培训却下放到城市各个医疗机构,实在太缺乏统一的标准。会不会导致最后的“产品”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其次,一些地方,管理者会不会迫于缺口太大的压力,最后选择牺牲质量,通过急功近利的培训,弥补不足?根据前车之鉴,这种冲动是存在的,而且可能不少。这就是很多人都担心的一点。毕竟,全科医师要数量,但更要质量,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吴帅 广东肇庆市端州区红十字会医院)

    

    宁阳为基层中医药培养三种人才

    近年来,山东省宁阳县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改和保障群众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建好中医网,已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而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笔者在此,针对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 百拇医药
    培养“全科型”人才,提高服务能力

    以县卫校为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分期分批对县乡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中医全科医生转岗规范培训,着重提高中医全科专业水平,培训率达100%。目前已有665名乡村医生参加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260名乡村医生参加中药专业中专学历教育。

    为加快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着力提升村级中医药技术水平,今年宁阳县出台政策,为乡医指派“中医老师”,规定乡镇卫生院每位中医师以上职称人员与1名乡村医生“结对”,进行至少1年的中医帮扶教育,为村卫生所培养“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指导老师要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帮扶计划,每月至少到帮扶对象所在村卫生所指导一天,现场传授或帮助开展工作;按月、季度、半年、年度考核被帮扶对象的学习、工作情况;指导帮扶对象撰写学习笔记、工作心得、论文等。

    被帮扶人要在指导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医药学习计划,明确目标,分步实施;主动向指导老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水平;按时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学习、工作任务;每半月至少到指导老师所在科室进修实习一天;向指导老师一月呈交一次学习笔记,一季度呈交一篇行医心得,一年至少完成一篇中医药论文;保留完整的学习、工作记录,供常规检查和评价使用。目前已有中医帮扶结对人员163对,帮扶结对教育工作效果明显。
, 百拇医药
    培养“研究型”人才,提高传承能力

    成立县中医药研究所,选聘12名专业人员开展中医“病、方、效”协作和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研究,系统挖掘、整理名老中医专家常用诊疗经验与民间验方,形成规范,传承推广。目前,已整理名老中医诊疗经验10项,民间验方30个,编写《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册子》、《中医适宜技术50项速记口诀》、《中医适宜技术50项解读》等读本6套,研制自制中药制剂22个,取得技术创新16项,有20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县科技进步奖。

    培养“领军型”人才,提高带动能力

    为全县10名具有高级中医专业职称人员各选拔1名弟子,结成师徒,进行传帮带;推荐40名中医骨干参加全省培训班;选拔培养37名中年中医药学科带头人或专科领军人物,65名基层优秀青年中医培养对象,逐步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机制。现已涌现出1名全国、1名省级和7名市级“基层名中医”或“优秀基层中医”。
, http://www.100md.com
    总之,我们本着“立足长远育人才,凸显能力强素质”的宗旨,保证了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确保了“县级中医院发挥龙头作用,乡镇卫生院发挥枢纽作用,村卫生所发挥网底作用”工作的实施。 (董磊 山东省宁阳县政府)

    

    全科医师制度拓展中西医结合舞台

    中西医学汇通走过百年,如今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了中西医临床、科研、教学等庞大的系统。但中西医学尚无法在更深层次相结合,也由此给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困惑。

    一是执业身份的尴尬。中西医结合医师手拿中医、西医两套本领却很难在细化的分科面前找到阵地。二是专业发展的尴尬。纯中医排斥,纯西医也不喜欢,到哪里都不受重视。三是中医西化成了各界的诟病。
, http://www.100md.com
    形势的发展要求医学界、教育界对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而探索的根本就是解决中西结合医生的身份和生存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推行的全科医师制度就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解困的良机。

    中西医结合医师符合推行全科医师要求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6月22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会议要求,到2012年使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再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更好地为群众提供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科医师制度的全面建立是为了解决基层群众尤其是社区和广大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为了积极应对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需要不断增长而建立基础性诊疗体系的需要,是建立小病和常见病防治的基础性保障体系。应该讲,全科医师制度适应于中国当前医疗发展的现状,是适合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思路和举措,适应民心。
, 百拇医药
    而笔者认为,这个体系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范围全面性。就是要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全面铺开,广泛地散布于中国的基层和农村,要保障有力、全面。

    二是专业的非高精尖性。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屏障,并不是要把病人压缩或者禁锢在基层医院救治,而是进行适当的分诊制度,让小病不出社区,减少大医院的就医压力,因而并不需要高精尖的技术和设备,也不需要很多水平高深的专家。

    三是队伍的稳定性。这个职业的发展应该定位于基层,是为解决基层就医难问题而进行的专题性探索,因而必须通过各种形式来保证这个队伍的稳定性。

    四是必须结合我国基层实际,推广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师。熟悉基层的人都知道,在基层行医,就应该是全面手,要中医西医都会,都能拿得起,放得下。没有中西、西医的全面参与,就不会有全科医师制度的顺利推行。
, http://www.100md.com
    全科医师制度的推行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找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中西医结合本科层次人才正可满足全科医师发展的需要。在技术上不需要高精尖,只要能保证基础性疾病、常见性疾病的诊疗就行。从队伍上来看,中西医结合一直没有在综合性医院找到适当的职业环境,职业身份尴尬;如果将中西医结合医学置身于基层,那么就很容易找到发展空间。而近些年来,由于全面扩张的中西医结合招生规模所带来的就业压力,也可以通过推行全科医师制度得以有效缓解。

    抓住机遇,发展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师

    笔者认为,国家推行的全科医师制度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将中西医结合医学教育尽快纳入到全科医师制度中来。

    通过笔者对全科医师的研究,了解到当前对于全科医师的范围、概念在国内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如果单纯将现在通行的全科医师概念按照西方医学理解或者翻译为“通科医师”或者“家庭医师”的话,与中国实际不相符合。
, http://www.100md.com
    我们建立的全科医师更多地是要考虑基层群众的需要,必须依据于中国国情,而这个国情就是全科医师的定位不应该局限于家庭的需要,而是基层的基础性保障;不应该局限于西医学领域,而是中西医两条腿走路;不应该是为了解决就业和当前农村需要的一种短暂探索,而应该是有一套保障和运行机制,从而吸引大学生选择全科医学,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就业的发展模式。

    笔者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全科医师制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几个问题:

    一是全科医师的职责范围。这一点是要对全科医师进行精确的定位,其目的是建立基层防御的第一道屏障。必须为全科医师提供更多的优惠,减少一些对中西互通的限制性措施,要鼓励有志于基层发展的优秀大学毕业生通过全科医师考试深入到医疗保障第一线。在执业上让全科医师的执业范围既有限制同时又可以在适当的领域内做到兼顾,尤其是做到中西医在一定层次上无障碍互通。

    二是必须将中医纳入进去,基层需要全科医师,但是更需要全面掌握中医、西医的全科医师。历史证明,我们只靠着略懂中医、西医的赤脚医生,曾顺利解决了建国之初的医疗保障问题。这就显示出了中西医在基层保障中的作用和价值。要建立全科医师,必须推行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师制度。而当前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层次就是全科医师教育的良好模板。
, 百拇医药
    三是必须建立长期的有效机制,让培养的全科医师能够到基层去。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与不愿意到基层去的矛盾突出,根本在于大学生对职业发展的顾虑和担忧,尤其是中医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更是如此,高不成低不就,基层就业热情不高。要推行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全科医师制度,这就必须将全科医师培养与发展进行紧密的考虑,让这些人才在基层生根发芽。而这也是解决当前中医院校中西医结合人才就业难的根本性措施。 (孟长海 王治英 雷蕾 河南中医学院)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