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105172
领悟新指南,治疗更规范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29日 《生命时报》 2011.07.29
领悟新指南,治疗更规范
领悟新指南,治疗更规范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人群患病率接近1%,按此计算,我国的房颤患者高达1300万”。7月23日,在由《生命时报》携手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第七次“心血管事件干预学术圆桌会议”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吴旸教授指出:“房颤不仅常见,而且危害严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死亡率和脑中风的发生率。”

    本次讲座吴旸教授和医学同道们一起分享了欧洲ESC(2010)房颤管理指南的学习心得,对规范化治疗房颤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心血管事件干预学术圆桌会议”旨在邀请权威心脏病学专家与临床一线专家进行交流,共分八期,此前已邀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高润霖院士、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主任李虹伟等专家主讲。

    房颤危害有“三升三降”

    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近70%的患者年龄为65—85岁。此前,男性被认为是发病的高危因素,但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女性预期寿命比男性长,75岁以上房颤患者中6成为女性,所以,房颤同样危害女性人群。近年来房颤患病率呈增长趋势,预计来5年房颤患病率将增加1倍。
, http://www.100md.com
    房颤的危害主要有“三升三降”。三升:1.死亡率升高,与窦性心律相比,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增加1倍。2.住院率升高:因房颤住院患者占心律失常住院者得1/3,其引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衰加重、血栓栓塞等合并症,以及心律失常需要急诊处理等都是住院的主要原因。3.脑卒中率升高:脑卒中患者约20%由房颤引起。三降包括:1.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降低,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受明显受损和下降。2.心功能下降:房颤一旦发生,心房辅助泵的作用丧失,心功能至少降低10%—11%,而心室率的绝对不规整也使左室功能下降9%,心输出量受损,左室舒张末压升高,心功能下降。3.认知程度降低,出现认知障碍:小型临床观察表明,无症状性血栓事件可能是无明显栓塞患者认知障碍的元凶。

    分类分级更加细化

    目前国际上房颤的分类很多,新版指南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将房颤分为5类:首发房颤(首次发现房颤,与房颤持续时间及相关症状无关)、阵发性房颤(有自限性,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可以自行终止)、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7天,或不足7天但需紧急药物或直流电转复的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房颤时间持续超过1年并决定进行节律转复治疗的房颤)、永久性房颤(房颤长期存在,患者已处于适应状态)。除此之外,2010年ESC房颤指南还提出无症状性房颤,因脑血栓或其他原因住院而发现房颤,仅偶尔在心电图检查或发生房颤相关并发症(如缺血性脑卒中或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时诊断,而患者本身无明显症状。与2006版指南相比,增加了长期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分类更加细致,便于临床管理。
, 百拇医药
    新指南中指出:房颤的急性期管理应该包括缓解症状,评价相关危险因素。因此指南提出了房颤危险度分层的概念,主要依据患者症状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分为四个等级,即:Ⅰ级:无症状;Ⅱ级:症状轻微,日常活动不受限制;Ⅲ级:症状严重,日常活动明显受限;Ⅳ级:不能从事任何活动。该分级为临床评价房颤发作期患者的症状甚至评估房颤管理后的效果提供一个简单方便的工具,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抗凝为首,上游治疗亦受肯定

    2010年ESC房颤指南开创了以降低死亡率为直接治疗目标的新时代,即从根本上逆转房颤危害,达到“三降三升”:降低死亡率、住院率、脑卒中率,提高生活质量、心功能及活动耐量。在新治疗目标的驱动下,房颤治疗策略调整为抗凝治疗、率律治疗和上游治疗,由于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抗凝治疗一跃排在治疗总策略的第一位。新指南强调在房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尽早和全程给予高度重视,抗凝和上游治疗能降低死亡率,率律治疗主要缓解症状。

    此外,2010年ESC房颤指南首次将上游治疗正式肯定为房颤治疗的新策略、新方法。所谓上游治疗,即用非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和治疗房颤的一种新方法。分成一级预防性治疗和二级预防性治疗。针对房颤的高危患者或是已发生过阵发性房颤,减少其首发或复发率,阻滞其进展为永久性房颤。▲

    (王 坤),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