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标准废旧立新
解读2011新指南——
[受访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科教授 蔡绍曦
编者按:2011年3月《美国呼吸和危重症学杂志》全文发表了由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学会(ERS)、日本呼吸学会(JRS)和拉丁美洲胸科学会(ALAT)共同制定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诊治指南。新指南分析了1996~2010年5月的文献,纳入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新指南的修订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在第五届基层医院呼吸病学论坛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科教授蔡绍曦就2011版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治指南中新的诊疗变化,做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系指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病理表现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的一种类型,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中最常见,占47%~71%。病变局限于肺部,引起弥漫性肺纤维化,导致肺功能损害和呼吸困难。据介绍,此次新指南着重于更新了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建议,尤其是诊断部分,现将该指南主要的观点进行简要的介绍。
1定义:强调影像学特点
新指南将IPF定义为一种原因不明的,局限于肺部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病因不明,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组织学和/或影像学表现为UIP。新指南在IPF的定义中特别强调了UIP的影像学特点。
2诊断:高分辨CT可作为确诊手段
UIP以往专指IPF患者病理组织学的特征性变化,新指南首次提出根据UIP的高分辨CT特点可作为独立的IPF诊断手段,从而使新的诊断标准大大简化。许多研究证实高分辨CT诊断UIP准确性可达到90%~100%,因此新指南提出具备UIP典型高分辨CT表现者不必行病理活检,从而废除了2000年ATS/ERS 发布的IPF诊治共识中提出的主要和次要诊断标准。 新指南主要根据高分辨CT(表1)和病理组织学表现(表2)然后再进行综合判断。IPF诊断步骤具体见表3。
链接<<<
UIP的高分辨CT典型表现
(图1)
(图2)
(图3)
注:UIP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HRCT为高分辨CT;IPF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文 魏平)
閻庣敻鍋婇崰鏇熺┍婵犲洤妫橀柛銉㈡櫇瑜帮拷
闂佺ǹ绻楀▍鏇㈠极閻愮儤鍎岄柣鎰靛墮椤庯拷
闁荤姴娲ょ€氼垶顢欓幋锕€绀勯柣妯诲絻缂嶏拷
闂佺懓鍚嬬划搴ㄥ磼閵娾晛鍗抽柡澶嬪焾濡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