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帮你防暑湿感冒
专家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人们感觉闷热。今年暑湿感冒主要特点表现为:浑身肌肉酸重、全身乏力、头胀如裹、咳嗽、纳差、口粘、便溏不爽。如果有发烧症状,多在午后发低烧,体温通常在37.5℃~38.5℃之间,持续不退,或者吃退烧药下去了,不吃体温又上去了;脾虚的病人大便溏稀或粘腻不爽,多有舌苔厚腻。按照中医说法,就是“热裹湿,油裹面”,热中夹湿,症状缠绵难愈。
从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的角度看,7月22日~9月22日这段时间为一年当中的第四步气,今年的四之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太阳寒水,寒湿相合,寒雨下降,容易因感受寒湿而患咽喉干燥、口渴饮水、心痛、眩晕、疮疡痈肿、寒性疟疾、腹泻、便血、小便不利、腰脊酸痛等病证。从病机上考虑,暑湿之气由湿热逐渐转化为寒湿,在三伏后半期,体质虚弱、久病和夏季贪凉的人们患病数量将有所上升。在治疗上,用药应以苦温淡渗为主,代表方剂有三仁汤、藿朴夏苓汤、达原饮、藿香正气散等。饮食上注意清洁、勿过食生冷、亦不宜过食海鲜或甜品。适宜吃冬瓜、薏芢米、扁豆、生姜、赤小豆等。生活起居规律,适度运动微汗出,避免早晚着凉、注意下肢保暖,还要避免长期待在空调房中,因寒主收引,不利于阳气外达,与“春夏养阳”背道而驰。家居备些藿香正气胶囊、加味香连丸等非处方药物。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 金玫, 百拇医药
从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的角度看,7月22日~9月22日这段时间为一年当中的第四步气,今年的四之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太阳寒水,寒湿相合,寒雨下降,容易因感受寒湿而患咽喉干燥、口渴饮水、心痛、眩晕、疮疡痈肿、寒性疟疾、腹泻、便血、小便不利、腰脊酸痛等病证。从病机上考虑,暑湿之气由湿热逐渐转化为寒湿,在三伏后半期,体质虚弱、久病和夏季贪凉的人们患病数量将有所上升。在治疗上,用药应以苦温淡渗为主,代表方剂有三仁汤、藿朴夏苓汤、达原饮、藿香正气散等。饮食上注意清洁、勿过食生冷、亦不宜过食海鲜或甜品。适宜吃冬瓜、薏芢米、扁豆、生姜、赤小豆等。生活起居规律,适度运动微汗出,避免早晚着凉、注意下肢保暖,还要避免长期待在空调房中,因寒主收引,不利于阳气外达,与“春夏养阳”背道而驰。家居备些藿香正气胶囊、加味香连丸等非处方药物。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 金玫,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