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驾驭须有道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科教授 吕跃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加速,超过了骨髓造红细胞的代偿能力而出现的贫血,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
当各种原因引起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过多、溶血增多时,如果原来骨髓的造血功能正常,那么骨髓的代偿性造血功能可比平时增加6~8倍,可以不出现贫血。这种情况叫“代偿性溶血病”。
如果骨髓的代偿造血速度比不上溶血的速度,那么就会出现贫血的表现。临床上,引起红细胞寿命缩短还有一些其他疾病及其贫血,如慢性炎症、感染、广泛转移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肾功能衰竭、肝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巨幼细胞贫血等伴发的症状性贫血或继发性贫血。
明确病因 重在治本
溶血性贫血症是一类性质各异的疾病,其治疗方法不能一概而论。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科教授吕跃认为,应根据病因及病情,有效打击溶血性贫血症的罪魁祸首,需消除病因才能根治。
如疟疾引起的红细胞破坏须待根治疟疾后才能纠正;肿瘤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应先进行手术或相应的治疗;红斑狼疮则须加用糖皮质激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