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391111
农村医疗救助重点选择问题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肖益
    参见附件。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分别从救助对象、救助内容、救助标准三方面思考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设计,提出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应以贫困人口为救助对象,重点于小病救助,并认为我国救助标准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状况,展开分层救助。

    关键词: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救助对象;救助内容;救助标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7-0052-02

    1 制度设计的前提——有限的资源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第一原则,一切经济学理论皆基于该原则,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所以人类的经济及一切活动都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问题。从经济学意义上讲,稀缺、有限的资源应该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用。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也具有稀缺性,至少具有有限性。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的有限性。农村医疗救助试点实施后,各试点纷纷建立了中央、省、市、县(市、区)各级财政分担为主,彩票公益金和社会各界捐助等其他社会投入为辅的筹资体系,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总量日趋增加。但对于庞大的需要医疗救助的农村患病对象来说,这些资金的筹集仍然有限。截至2009年底,全国农村低保对象就有2290.6万户、4759.3万人,而用于农村医疗救助的资金只有58.6亿元,救助人次共688.4万人次,人均大病救助水平只有676.6元。诚然,并不是所有的农村低保对象都患病需要救助,但根据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表明,如下表所示农村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因病致贫,根据现有的数据保守估计,4759.3万人中有1586.4万人需要救助,这就表明有898万救助缺口,如果算上患病但未纳入低保体系的农村人口,缺口将更大。而人均救助水平只有676.6元,这一水平显然也偏低。巨大的制度救助缺口和偏低的医疗救助水平,直接反映了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的有限性。

    表1 农村致贫原因比率表(%)

    资料来源: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有限性。为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各级政府在使用社会保障资金时都倾向于保守,年底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资金结余,但近几年,社会保障资金的结余越来越大。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的研究表明,到2008年年底,全国范围内社保基金滚存结余已从2000年的1224亿元迅速扩大到1.41万亿元。而2011年人社部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五项社保基金结余近19000亿,投资渠道有限。可以推断,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作为社会保障资金的一种,也存在资金大量结余的现象,资金使用十分有限。

    农村医疗救助管理资源和管理水平有限性。2003年《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指出,医疗救助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由民政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并未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各地的实践也表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部门通常是和新农合的实施部门相重合的,管理人员有限,管理水平也有限。

    正是由于医疗卫生资源的有限性,因此,对于由医疗卫生资源支撑起来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也存在制度的重点选择问题。即这些有限的医疗救助资源应该由谁享有?享有多少?如何享有?

    2 救助对象的重点选择——农村贫困人口

    从道德意义上讲,患病的人只有严重程度之分,而没有贫困与非贫困人口之分。贫困人口与其他非贫困人口是平等的,他们有权和他人一样得到基于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所需得到的必要的医疗服务。国家和社会有义务保障患病公民享有必需的医疗服务。但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有限的资源必须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创造最大的社会福利。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救助对象的重点选择到底是农村贫困人口还是患重病的人口呢?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福利的是:第一,国民收入的大小;第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大多数人的福利才能造就更高的社会福利,在这个过程中,难免要牺牲小部分人的福利,但这是不可避免的,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也是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幸福的。制度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覆盖到全部人群,因此只能做出最有利于社会整体福利的选择。

    通常来讲,医疗救助对象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贫困人口,二是贫困人口中的患病者,三是上述人员在实施了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后仍不能支付医疗费用。而根据国家相关文件,农村医疗救助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类对象:农村五保户和享受各类特殊救济对象,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户家庭成员。截至2009年底,全国已有2291.7万户、4760.0万人得到了农村低保,比上年同期增加454.5万人,增长了10.6%。农村贫困人口一直在增加,如表2所示。

    表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与增长率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从人数多少来看,显然,患重病的人数要远远少于贫困人口数。而《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民政部门资助大病医疗救助730.0万人次,人均救助水平才676.6元。而大病的医疗费用少则上万元,多则十几万,676.6元的救助水平根本是杯水车薪,起不了实质性作用,但如果把这人均676.6元的医疗费用分给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效用会更大。当然,重点选择贫困人口作为救助对象并不意味着对患重病对象不管不顾,可以通过其他渠道为患重病对象筹集资金,如慈善、政府临时救助等。

    3 救助内容的重点选择——小病和基本防治服务

    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广大困难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仍然突出,这就决定了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首要的目标在于帮助困难群众看得起病,享受基本的健康权利。因此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救助内容重点放在小病上,而大病的救助则应主要靠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从救助范围来看,大病救助项目单一、救助病种较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