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专家 > 专家咨询
编号:12104829
老年患者都喊她“闺女”(天下名医(38))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2日 《生命时报》 2011.09.02
老年患者都喊她“闺女”(天下名医(38))

     名家介绍

    马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精神病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保健局干部保健会诊专家。

    名家语录

    作为医生,我追求的不是一时的轰动,而是实实在在为患者谋福利。

    她面带微笑,为人谦和,听人讲话时喜欢微微侧着头,用眼神传达肯定;她语气坚定,做事执着,在精神科这个特殊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7年。她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马辛教授。

    初见马辛教授的人,很难将她与严肃的院长联系起来,因为她待人亲切,如同知心大姐一样。但熟悉后,就会为她献身精神卫生事业的决心和长远的战略发展眼光所震撼。“做一名老百姓满意的精神科医生是我毕生的事业。”马辛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 百拇医药
    “我是院长,但首先是名医生”

    1983年秋天,风华正茂的马辛从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分院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安定医院。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她走进了医院,却被眼前的景象“打击”了——低矮的平房和泥泞的窄道,像是进了乡村卫生院。那一刻,马辛的心头掠过一丝犹豫与迷茫。但作为一名医生,责任感马上战胜了片刻的犹豫,出于对病人的爱与责任,她很快投入了工作。

    工作后,马辛的专业定向为老年精神病专业。“1988年我剖腹产生完孩子,产假没休完就往医院跑。当时也没察觉自己已经非常喜欢这个专业了。”马辛说, 1997年,她曾被派往美国学习,那期间她日夜挂念医院的病人,也是在那时她意识到:自己的事业在安定医院,自己的根在老年病人中,“他们需要我,我更离不开他们”。

    一位患者家属在写给马辛的感谢信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到北京安定医院这种全国权威的医院看病,来之前我们就做好了受“冷遇”的思想准备,可实际上却是大不一样。我们看上了马院长的号,并且她态度十分和蔼。当马辛大夫为母亲看完病后,我问她:“如果来京看病您不出诊怎么办?”她马上就给我写了两个电话号码,让我可以先打电话问是否出诊。这看似普通的小事,却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 百拇医药
    马辛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把为患者治病看得很重很重,马辛常说,我是院长,但我首先是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是我的天职。无论工作多忙,她决不让患者失望。为了那些远道而来没有挂上号的患者,多少次她的办公室成了临时诊室。为了让更多的患者不失望而归,马辛在百忙的工作中,坚持出门诊。每周的工作时间表都排得满满的,她就利用休息时间加出门诊。她的诊室外永远都是远道而来的患者排成的长龙。

    从不直呼老年患者姓名

    这是一个普通的上午门诊。一个中年妇女在女儿的搀扶下小心翼翼地走进了诊室。“现在还好吧?”马辛面带微笑,眼神中流露出关爱与温情。看着面前的专家,中年妇女有些犹疑不定:“我就想一个人回老家,躺在床上静静死了算了。”

    马辛的眼睛看着她,轻轻抓住中年妇女的手,说:“你的情况很严重,住院吧,让我们院里最好的医生给你治疗。”中年妇女低着头,像小孩一样轻轻询问:住到院里是否要打针、是否能见到家里人。马辛轻声细语地一一解答。自从第一次见到这个病人,她已经惦记在心里:“就怕她出意外,又不能勉强,只能一点点地劝说病人接受治疗。”马辛给中年妇女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叮嘱她有问题就打电话。门诊中,她会握住患者的手,传达安慰。
, http://www.100md.com
    马辛对待患者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她从不直呼患者的名字,总是“大爷”、“大妈”地叫着。“大妈,您哪儿不舒服?”“大爷,多保重啊!”这让患病的老人和家属们心里热乎乎的。对病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使马辛多了一个“闺女”的亲切代称。马辛说,“闺女”是她最喜欢的称呼。

    要实实在在为患者谋福利

    2003年,马辛意识到我国存在着巨大的抑郁症潜在人群,大部分患者不知道应该到何处就医,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会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于是,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马辛和她的专家团队组织进行了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率不足40%,到精神病专科医院就诊者仅为5.8%。为了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到专业机构就诊,她又牵头成立了全国首家抑郁症治疗中心。

    马辛说,我们追求的不是一时的轰动,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实实在在为患者谋福利。为了让患者得到更有科学依据的治疗,2006底,马辛带队开展了“抑郁症早期诊断方法和标准化综合治疗模式”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管理方面,马辛也由她独特的见解。传统上,对精神疾病患者采用半封闭式管理。患者被隔离在病房中,一周内只有几个小时的探视时间能够见到家人。看到女儿和妈妈被一道病房门相隔,只能隔窗含泪相视,马辛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曾在一次医院的会议中对职工说:“我也是孩子的母亲,我不忍心看到女儿和妈妈的分离,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封闭管理模式,即使护理风险再大,我们也要改变。” 现在,医院正在试行分级开放管理模式。将人文管理与社会功能康复相结合,让患者和家属感到满意。

    马辛说,精神卫生工作本质上就是一项公共卫生事业,作为一名精神卫生工作者,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 百拇医药( 本报特约记者 虹 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