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谷宝园芝麻开门 ——评《走进〈本草纲目〉之门》
——评《走进〈本草纲目〉之门》
□ 温长路
“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此话,是明代著名文人王世充对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评价。金谷园是西晋大富豪石崇在洛阳依邙山、临谷水所建的一所规模宏大的花园式别墅,尽收天下宝藏,曾有“天下第一园”之称。将《本草纲目》与之相比,可见其中宝藏之多!如何走进这座令人眼花缭乱的宫殿,第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打开大门的问题,《走进〈本草纲目〉之门》一书(华夏出版社出版),做的就是这项工作。书中把古人的书比为“一幢幢房子”,把《本草纲目》比作“一片灰瓦房当中的大厦”,作者自喻是守卫这幢大厦的门卫——迎着晨钟“全力推开那扇500多年的沉重大门”,“带领想进入《本草纲目》大厦的人们去参观、去学习”。
看“外墙与建筑”,是该书的第一章。立足大门之外先把《本草纲目》的轮廓看个清楚:书中通过《李时珍其人》、《〈本草纲目〉其书》、《李时珍与中药的分类》等篇章,把这幢大厦的构架、材料、建筑特点等推到读者面前,让门外人首先产生了迫切进门的欲望。在第二章里,作者通过《四气五味》、《神奇的配伍七情》、《〈本草纲目〉中特殊给药法》等篇章,把这幢大厦内的布局、装饰、摆设风格等仔细地介绍给读者,以强化他们进一步欣赏、了解个中内幕的兴趣。第三章“金谷之园”,是这幢大厦的核心部位、藏宝迷宫。通过《李时珍与三七》、《李时珍与白花蛇》、《李时珍见过番红花吗》等篇章,把读者带到瑰宝的面前,一件件去展示光彩,一层层去揭开谜团,把《本草纲目》的形象一下子摄入脑海的快门。《走进〈本草纲目〉之门》这种纲目条理、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巧妙构思,成为该书的亮点之一,是中医学术著作普及的一种成功尝试。
, http://www.100md.com
该书着眼于休闲阅读,“读者可以随意选读不同的章节,既可以直接进入大门,也可以只在门外徘徊,还可以先到花园游览。”鉴于此,全书既把纷繁的事物进行必要的归拢,给大厦以浑然一体的概观;又把每个大纲下的问题疏散开来,给大厦以五彩斑斓的风格。如读《中药知识与理论》一章,可以宏观了解中药基本知识结构,追寻其来龙去脉;也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或性味归经,或升降沉浮,或君臣佐使,只为欣赏感受而来,并不要专门深究。读《中药实例》一章,可以瞄准书中罗列的全部药物,努力去当个半拉子“药先生”;也可以只看其中的某味、某种药,或补气的人参,或补血的当归,或滋阴的麦冬,用得上的先学,用不上的后看,也不失为一种学法。《走进〈本草纲目〉之门》一书就是这样细品慢饮、轻弹个唱,在娓娓谈笑中把读者带入缤纷的中药世界。这种结构清晰、阐释明快、言语动情、表述灵活的自由意境,成为该书的亮点之二,是中医学术著作普及的一种有益探索。
“历史研究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在复原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走进〈本草纲目〉之门》一书就是通过“充分的信息”和“足够支撑这些史实的知识结构、思维方法”,去寻找李时珍这位历史伟人及其所著《本草纲目》的足迹,“缅怀他,纪念他,用我们的心去感受他”。透过这本书,人们“仿佛看到他在晨曦中登上山冈采药的背影,仿佛看到他耐心而又渴望地和渔夫、樵夫询问交谈”,又“仿佛看到他为患者诊脉的手指,仿佛看到他不为世俗所动、坚定不移的步伐”,这是作者在该书“引子”中的自白,也是编著本书的初衷。
, http://www.100md.com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历史上的洛阳金谷园早已人去楼空了,而李时珍打造的“金谷园”却坚不可摧,流芳千古。“至今,这部伟大的著作仍然是研究中国文化中的化学史和其他各门科学史的一个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李约瑟《中国科技史》)2011年5月,在英国曼彻斯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永远记忆。《走进〈本草纲目〉之门》一书带领更多的人走近的、走进的,正是这座非常的殿堂。对于这样一本优秀的科普图书,我早有写篇评论的想法,但终究还是拖了5年才得以成文,可谓“迟议”了。而5年的市场考验告诉人们:这是一本深受读者喜爱,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书,是一本值得向社会推荐的好书。
(作者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