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57521
防治沙眼,早期、足量、全程用药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7日 医药经济报
     专家指导篇

    ●局部用药应至少持续10~12周

    ●急性期时如症状较重,可考虑全身用药,但至少持续3~4周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病专科副教授 袁进

    沙眼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结膜病,据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病专科袁进副教授介绍,虽然近年来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严重沙眼患者在大中城市比例已经明显下降,临床上大部分就诊的是轻中度沙眼患者,但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和边远地区,严重沙眼的发病率仍高居不下,因此,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工作者,规范防治沙眼,避免其反复发作尤为重要。

    慢性炎症可损坏角膜

    沙眼是由A、B、C或Ba型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急性期出现畏光、流泪、异物感,较多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多伴眼睑红肿、结膜充血、乳头增生、上下穹窿出现大量滤泡、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和耳前淋巴结肿大。
, http://www.100md.com
    据介绍,沙眼感染后的潜伏期为5~14天,急性沙眼感染主要发生在学前和低年学龄儿童,但在20岁左右时,早期的瘢痕并发症开始变得明显。成年后的各个时期均可以出现严重的眼睑和角膜合并症。袁进指出,沙眼感染慢性期,睑结膜充血、水肿,结膜乳头增生,形成滤泡,滤泡破裂形成疤痕化。长期慢性的炎症导致结膜下组织变厚、瘢痕形成,结膜透明度降低。此外,感染时炎症因子的分泌,诱导角膜周围血管扩张增生,严重者可因血管向角膜侵犯而形成角膜血管翳,破坏角膜的透明性。“更为重要的是,不断的炎症刺激,造成结膜杯状细胞丢失,导致黏蛋白的分泌减少,而黏蛋白是泪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泪液分泌减少会引起干眼,使角膜上皮角化,失去光泽,进一步加重了角膜透明性的破坏。”袁进如是说。

    药物规范防治

    袁进指出,控制沙眼,必须将治疗和预防结合起来,遵循早期介入、足量和全程使用抗沙眼药物的基本原则,同时结合手术治疗沙眼并发症,注意预防沙眼。

, 百拇医药     轻度沙眼可表现为畏光、流泪、眼痒、异物感,少数会有刺痛烧灼感等。如果不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后期则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如结膜结石、慢性泪囊炎、眼睑内翻、倒睫、角膜炎、干眼、上睑下垂等。但若治疗得当,可不留瘢痕。因此,规范地使用药物可令患者及早获益。

    据袁进介绍,沙眼的局部治疗药物主要有滴眼液和眼膏两种剂型。临床上常用的滴眼液有利福平、酞丁胺等,用法为白天滴眼,一天4~6次;常用的眼膏有四环素、红霉素等,用法为晚上临睡涂于结膜囊一次。袁进提醒,因沙眼衣原体对药物有抵抗,药物治疗被认为是抑制性的,而不是治愈性的,故疗程不宜太短,否则难以达到疗效。局部用药应至少持续10~12周。

    袁进建议,在沙眼染急性期时,如症状较重,可考虑全身用药进行治疗,口服强力霉素100mg,2次/日;或红霉素1g/d分4次口服,至少使用3~4周。

    积极治疗并发症

    沙眼并发症是引起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应根据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作相应的处理和治疗。袁进谈到:“若只是轻微的倒睫,只需将倒生的几根睫毛直接拔出;若有较多的睫毛倒位或反复再生,可用电解针破坏毛囊,使之不再生长;若出现严重倒睫(异物感明显或角膜上皮广泛脱失)伴眼睑内翻时,则应考虑通过睑内翻矫正手术进行干预。”

    "沙眼的感染是一个隐性的过程,在慢性病程中,常有进行性发作,可能是重复感染的表现。多次的反复感染,会加重原有的沙眼血管翳及瘢痕形成。"袁进强调,预防沙眼的发生和再感染非常重要,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防止沙眼的感染流行。, 百拇医药(文 王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