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说长道短
编号:12115839
@微博·中医药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31日 中国中医药报
    @微博·中医药

    @晓言堂:

    “我的中医情怀”沙龙分享:一是养生是中医的副业,治病才是中医的本色,中医能治大病、急病,只是患者及家属给中医的机会太少。二是学中医、做中医要能耐得住寂寞、抵制诱惑,坚持用中医的思维诊断疾病。三是中医教育、医疗体制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现在变不了,但可以管好自己。

    @毛嘉陵:

    中医教育改革说难也难,要改变习以为常的事情,确实很难。就像朱清时院士所说,身在一列方向错误的火车上,你明知道方向错了,你也不敢跳下火车,跳下去更危险。但在目前这种体制下,说容易也很容易,有时候很难的事情,只要管理者一句话就搞定了。

    @幻想希奇:

    刚把东西收拾完,明天一早就上运城,目前在运城小儿推拿学校挂靠,将在这里启动中医文化传承教育培训基地,希望成为我们中医文化传承团队的一个新的起点。同时也希望为我们将来的中医文化传承学院和中医文化传承医院做好铺垫,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我们能团结更多的中医人,一起为中医教育的复兴而努力。
, 百拇医药
    @茹人毕:

    我觉得如果国民教育中能加入一些中医教育,普及中医正确的理论,这样因无知而批判中医的人就少了。

    @外闹情:

    从事中医临床十几年,从事中医教育二十年,天天给学生上课,讲多了,自己也就善于讲了。书上有的我不说,谁都认得字,我说书上没有的。“标新立异”,说别人不说之语,说一般人不敢说之话。

    

    @微博·中医药

    @新东城报:
, 百拇医药
    “第二届北京中医药膏方节”近日在地坛公园举行。活动以“普及秋冬保健知识、宣传传统膏方文化”为主题,设立了“膏方传统工艺制作体验”、“名院名科名药展示”等特色活动,现场还举办了膏方知识专题讲座,免费发放了宣传手册。

    @上海膏方:

    中医认为“人过四十,阴气自半”。中年人工作负担较重,如果不加注意,就容易出现体虚或未老先衰的各种病症。老年人气血渐衰,脏腑功能活动逐步减退,选择膏方来调理补养,以补益脏腑气血,维持人体阴阳平衡,可起到强身抗老,延年益寿的作用。

    @artes:

    10月24日霜降,怪不得阴冷潮湿。据说太阳黄经达到210度,此时民间有谚“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

    @中医马儿:
, 百拇医药
    药物的冬令进补,以传统膏方为代表,应根据机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或大补,切不可盲目乱补。

    

    @微博·中医药

    @甘肃刘维忠:

    甘肃省中医院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患者陪护服务中心,电话0931-2687173。运转2年效果很好,有些患者住院孩子上班,无人陪护,打个电话就可以找到陪护。中医院招了一批劳务人员,做了医学护理常识培训,等待给患者有偿服务。我让把规模做大,替没有按卫生厅要求成立护工服务中心的医院开展护工服务。

, 百拇医药     @甘肃刘维忠:

    今天与《读者》董事长吉西平谈了编辑出版《话说中医》的事。吉西平说乐于合作,明年4月前与卫生厅签协议,《读者》集团负责经费,卫生厅负责组织专业人员。请大家帮助找几位漫画家和能编辑脚本的中医。

    @医药手机报:

    关于中医大夫通过微博提供咨询和处方的活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文明副局长表示,中医药管理局是期望这种方式能够给广大百姓普及更多关于中医药学方面的知识。但如果通过微博来开展医疗咨询服务活动,则必须有法律的授权才可以,需要有资质的医生、有资质的机构才能从事这一活动。

    @米内网:

    针刺、灸法、推拿、拔罐、敷贴、刮痧、熏洗,这些中医疗法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医院和中医诊所都能见到。现在部分中医大夫通过网络开办微博,提供咨询和处方活动,这还挺新鲜的。
, 百拇医药
    @甘肃之窗:

    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启动了甘肃“古代十大名中医、近代十大名中医”考证确认工作。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腾讯官方微博公布了29名“甘肃古代、近代十大名中医”考证对象名录及其相关基础资料。同时设立了投票栏,邀请广大群众积极通过微博投票,并可推荐新的考证对象

    @发疯的瓶子:

    关注中医的朋友,可关注@傅延龄,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的主讲老师,在伪中医理论家纷纷出书立传,伪中医医师携“绿豆”诓遍神州的今天,他算是兼备理论与实践的中医人,中医传统教育的中坚力量了。他的微博很好看。

    @不悲过去非贪未来:

    这年头起名字是老大难,平常能想到的名字都被人用了,想着别出点心裁用咱中医的名词,如大承气汤、小柴胡、桂枝汤等等都被人注册了,包括中药名,如大黄、半夏等等。看来中医药的宣传真到位了,微博人都知道。
, http://www.100md.com
    @太极正骨陈启锋:

    希望中医、武医、道医等等专家同仁联手加入百病运动、百病食疗、百病自治家园,参与到中华百病自治行动活动中来,我相信会有成千上万人支持我们。我快乐因为我能帮助别人快乐。

    

    @微博·中医药

    @中医萝卜会V

    我最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从事中医的老先生看上去都很年轻。干祖望教授今年100岁;肖少卿教授88岁,上楼下楼,腿脚便利;刘敏如教授79岁,说话中气很足,看上去像60多岁;刘恂美老师60岁左右的人,皮肤看起来比许多二三十岁的小姑娘还好。这些,就是中医效用的最好明证。
, http://www.100md.com
    @合自然:

    周末和多位中医专家老师相叙,他们很欣赏我们对中医的热爱和投入,说我们这些本不是中医专业的人选择了中医,是件大好事。我说其实是中医选择了我们,在浩浩荡荡的传统文化面前,个人是渺小的,因缘际会能够体悟传播一些好东西,是幸运,也是缘分。

    @渊鬼-宝贝回家:

    我记得以前刘海若也是在英国被判为脑死亡,后来回国在北京用中医辅助救了回来。不知道小悦悦能否也用中医试一试?即使不成功,至少我们为她努力过了。

    @刘力红:

    看到“上火”的内容那么多人转载,即知这年头上火的人确实很多。虽然部分“上火”与中焦滞碍有关,但更多的却是着急上火,此类“上火”则非通降中焦所能治,必从性上用功方能得力。古云:成办大事,缓即是速。或可资为借鉴。
, 百拇医药
    @灵猫法师:

    今天又一次体会了大道至简和举重若轻。吴老师的课,一开始听得我如坠云里雾中,因我不懂解剖学。随便扎扎、随便捏捏、随便治治,看似轻松写意,其背后深藏的是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功底和丰厚的临床经验。

    

    @微博·中医药

    @甘肃刘维忠:

    读了罗大伦、于春华的《漫画中医》,用百姓看得懂的语言讲中医,值得称赞。书里讲了个例子:什么是中医?中医是一棵参天大树,“有5000年华夏文明做根,有历代医家的皇皇巨著为干,有各具千秋的流派为枝,有众多名医绝技的传奇为叶”。我加一句,患者是这颗大树的水和肥。
, 百拇医药
    @刘力红:

    中医认人,西医认门。目前形成的就医格局基本是西医的格局,若能在社区基层培养一批不错的中医,就能慢慢改善这样的局面。

    @嘉峪关市卫生局李娜:

    21种中医药新技术将率先在甘肃推广。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成果转化会上获悉,作为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改革示范省之一的甘肃省,率先推广21种重大疑难病中医防治研究成果和重要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

    @罗增刚:

    普京今日访华。中医药在中俄外交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正在成为中俄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

    @科普作家贺军成:
, 百拇医药
    在日常生活中,一说起急救,可能没人能够想到中医药。实际上,中药里也有急救生命的黄金组合,俗称“急救三宝”,它们分别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这“三宝”又名“温病三宝”,它们都是中药里的“老方子”。

    @服气堂:

    10号晚上,在@中医萝卜会的组织下,再次免费学习了中医经典。@南京中医张树剑对《黄帝内经》的历史有很深的研究,观点新颖。《黄帝内经》是一部论文集,从春秋到魏晋唐朝,各种学说和流派都有,观点不一,还历经修改。中医哲学、道家思想还是贯穿其中。

    @寻欢苍狼:

    列车上救人的“最美女研究生”找到了。记者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拨打电话联系了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学院的老师讲,这名研究生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实习。(10月4日,一辆由图们驶向长春方向的列车上,一名妇女突发疾病,一位身穿白色衣服的女孩对病人进行救助。)
, 百拇医药
    

    @微博·中医药

    @胡大一:

    名利可得不可求。81岁的屠呦呦在失败190多次后提取青蒿素,拯救全球数百万生命,获“拉斯克奖”,众望所归。

    @勤快凉风:

    一个“三无”(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背景、无中国两院院士桂冠)教授屠呦呦获美国“拉斯克奖”医学奖,并同时遭到了质疑。这两点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无头衔不代表我们不努力工作,不代表我们就没有成就。反观质疑者为什么不去申报?反正她代表中国得奖了。这就是事实!
, 百拇医药
    @jy荷兰豆:

    一直默默无闻的屠呦呦在发明青蒿素后,让这一研究成果为世界所共享,造福于全人类。她应该比乔布斯更伟大!

    @丁冬V:

    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药给人类的一份礼物,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摘自马未都博客)

    

    @微博·中医药

    @甘肃刘维忠: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为“中医”。
, 百拇医药
    @医内冷笑话:

    甘肃省卫生部门上周启动了一项名为“杏林觅宝”的活动,旨在从民间征集中医药诊疗技术和方法,经过专业筛选、验证和评价后,再进行推广使用。

    @养生博导刘焕兰教授:

    在第八届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展览会上,广州中医药大学养生博士点科技洽谈区,受到企业的极大关注,不少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希望能与我们博士点开展合作,充分利用大学专家资源优势,与企业资金设备优势,实现强强联合,研发高端产品,为解决当今人类的健康问题共同努力。

    @新安医者:

    “十宣穴”在十个指头上,有宣通阳气、调整气机的作用。它不仅仅治中风,其他如中暑、昏厥、霍乱等急症危证都可用。但其位置不固定,现在说它在指尖,是错的。宣通阴分之阳,刺指尖,如中风、中暑即是;宣通气分之阳,宜刺指甲盖后方位置,如霍乱、高热等。书上不写,仅师徒于临证间口传心授而已。
, 百拇医药
    @李琳Fighting:

    “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的自我治疗方式已被很多消费者接受。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专业用药知识的缺乏,用药不当让家庭药箱变得不安全起来。

    @浦东中医:

    早卧早起宜“秋冻”:立秋之后,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此时适当“秋冻”有助于增加抵抗力。

    @钟士元教授:

    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保健与实用针灸推拿技术研修班”试听的人不少。有对中医感兴趣的,有来自马来西亚的,有医生还有研究生。听了这节课,众人感到:中医保健并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单、易懂、好学、有效。学习保健,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 百拇医药
    @微博·中医药

    @刘力红:

    很多人关心“上火”的问题,因为大家都在谈上火,久之也就真以为是火多了,该清掉它。其实,就生命而言,火是何等珍贵!怎么可能多?我们所谓的“上火”多是阳气下降有碍,把阳气下降的道路拨通了,尤其是中焦畅达了,很多的“上火”就自然下去了。

    @罗大伦:

    给新浪亲子频道的一些朋友讲了中医育儿公益讲座,本来计划一个小时,结果一下讲到快五点了,讲得确实很疲劳,但很希望以后有更多人了解中医的智慧。

    
, http://www.100md.com
    @微博·中医药

    @戴碧波:

    屠呦呦的获奖给长期萎靡不振的中医药研究打了一针强心剂。中国的历史之所以能够五千年延绵不绝,也是得力于传统中医药的贡献;每一次欧洲人口因为瘟疫而大量减员的时候,中国人却能一次次奇迹般地挺过来。

    @sunyy0:

    如何用新方法和手段去研究中医?最近科学家屠呦呦获奖的消息引起了很多注意,要知道传统的祖国医学对人类贡献的不仅仅是青蒿素,另如20世纪50年代的流脑、2003年的非典、当今的艾滋病等等,我们都可以发现中医的优势,怎么去拓展、挖掘这些优势?就看大家的了。

    @任晋生:

    屠呦呦青蒿素的获奖,并不说明中医药学获得世界认可,青蒿素及蒿甲醚等系列均属有效成分单体,是来源于中药,但经提取、分离、纯化后成植物来源化学药,部分还需人工合成。这说明传统中医药学必须纳入现代科学体系才有更大价值,中医药学也有一个如何改革和开放的问题。
, 百拇医药
    

    @微博·中医药

    @杭州阿贤:

    屠呦呦先生不是院士,退休年龄单位才给了一个研究员的职称,如果拉斯克大奖不颁给她,她在中国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科学工作者。中华民族之所以在百般磨难中坚持至今,就是因为有屠呦呦这样伟大而平凡的一员。(博文片段来自马未都)

    @详迪:

    陈竺说,屠呦呦获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科学家群体的骄傲。他认为,真正有价值的医学科研,不应简单看论文数,而应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重大健康问题。
, 百拇医药
    @科学网:

    9月1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亭栋,获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举行。

    @华西医院廖志林:

    新中国四大发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王选的激光照排技术、屠呦呦的青蒿素、集体研究的人工牛胰岛素。

    

    @微博·中医药

    @Valerie-Lee:
, http://www.100md.com
    今天我们几乎是全家出动去中医院治疗。我的腿肿找出病因了,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腿部。活了16年还是第一次做针灸。听着挺怕,其实不痛反倒很舒服。以后每个星期还得请假出去治疗。这老腰啊!

    @梁衍:

    从书上得知:做到三点,大部分人都可以拥有健康。补足气血,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做到;疏通经络,可以通过按摩、针灸、艾熏等做到;祛除寒凉,可以通过了解食物的温热寒凉平而吃对应的东西做到。

    @大自然涂料:

    早期的中医药学与护理学密不可分,医学与护理学合二为一。老话有“三分治,七分养”,是我国古代对医学与护理学的关系所做出的高度概括。

    @鲁伊:

    中国传统医药博大精深,几千年来行医者的仁心仁术,看得越多,越觉高山仰止,或许不能以现代医药的标准来衡量。但是,怎样对待这个宝库?神化、吹嘘、玄而又玄的江湖手段,其实是在毁掉中医与中药。怀念当年那些真正学贯中西医的老先生们。
, 百拇医药
    @医知道kenen:

    中医院西化、中医发展水平不高等,在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到底有多少?以往笼统的感觉,如今有了详细的数字做支撑。近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的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结果公布。大家可以看看。

    @传统中医-唐略:

    过去很多绝活儿,包括中医的很多东西,大家都很保守,不愿传。越是不愿传,越是有人想学,也越是有人会认真学。今天,提倡把自己的秘方、绝活献出来,过去的很多秘籍都公开出版了,但人们反而不懂珍惜、不重视,不愿意认真学了。看来,无论保密与否,都只有有缘人才能得到。

    @黄熙颖:

    今参加海淀区居家养老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的专家义诊活动,忙了一天,中医排队的人是最多的,我只义诊了22位,想想有些名医,一上午就可以看70个病人,真是自叹不如。
, http://www.100md.com
    @薏藤:

    姥爷不小心腿部骨折,住院这几天老拉肚子,护理不便,又不能吃什么,忽然想到张锡纯《衷中参西录》里神奇的山药,一味薯蓣饮,于是用山药和粳米一起煮黏稠,喝了一天就好了。山药除了平补,其实还有固肠止泻的功能。真的很神奇,大家可以研究研究。

    

    @微博·中医药

    @Kennith99:

    屠呦呦因为发现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获得今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我觉得如果没有屠呦呦走访了南方几乎所有的名中医,她很难挑选到合适的药物来做提纯筛选。中医药的经验指明了这条路,而且古方中特别的炮制方法也提示了这种药物的热敏感性。有人说这是经验,我说不是。
, 百拇医药
    @霍小豆有小肚皮: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揭露了五大“伪中医养生”。偷梁换柱:把各种说法都塞入养生是不少伪中医养生的伎俩。以偏赅全:抽象中医的个性化理念也造成了目前中医养生乱象。囫囵吞枣:混淆食养与食疗的概念。瞒天过海:夸大药物或食物的作用。混淆是非:迎合以补为时尚。

    @念头起处:

    养生之道,前人论者颇多,法亦甚详。然不善仿者,非溃则败。善仿之人,必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避其害而就其利,师其法而活其用,不为生贪,不为死惧,一本天然,自能长寿。(言出山东中医药大学张灿玾教授)

    
, http://www.100md.com
    @微博·中医药

    @刘力红:

    对于高血压我一直有一个朴素的思考,大家可以参看拙作。这些年来通过临床,更加坚定了这些思考。大抵而言,血压的生理作用是维系机体血液的基本灌注,尤其是重要脏器的灌注。那么血压为何升高?很可能的因素是某重要脏器(比如脑)的灌注不足,而机体解决这一不足的直接手段就是通过各种反馈机制升高血压。为什么降压药要一直服用?因为影响灌注的障碍一直没有解除,机体升压的反馈机制当然就不会解除。如果能着力于解除影响灌注的障碍,使障碍逐渐解除,正常的压力便能形成足够的灌注量,那么升压的反馈便会自动解除,血压便会自然恢复到正常水平。以上思路供诸位参考。

    @reae:

    最近网上一直风传一条微博:李庆远 (1677-1933),寿享256年,是清末民初的中医药学者。在他100岁时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特别奖励,在他200岁时,仍常去大学讲学。李庆远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活了两个半世纪,比药王孙思邈还要长寿呀!研究中医药的专家应该给大家一个说法,如果是编造的就不要再流传了,有碍中医药的声誉。
, 百拇医药
    @中医萝卜会:

    做投资的朋友捐助了一个项目,旨在帮助有志于中医事业的年轻人投入中医传承,培养一批真正的中医。虽然此项目上海市卫生局发文仅限上海,但并不影响全国其他地区的申报,欢迎从事中医的有志者推荐或自荐。

    

    @微博·中医药

    @甘肃刘维忠:

    前天晚上12点同事说母亲肺心病病危。我赶到医院发现情况严重,所有强心药用遍了不起作用,血压稳不住,医生说要用20年前用过的药,我和各医院联系都无药。于是请来70多岁的中医刘东汉,他开了方子;3点病人服了中药,我回了家。7点,医院说病人尿特别多,肺水肿消了,心功能好多了,能吃饭了。
, 百拇医药
    @中医萝卜会:

    上午去拜访黄煌老师,谈及即将开业的医馆,说会请一些老先生。黄煌老师说:老先生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小先生。诚然,没有老先生,就没有中医的过去和传统;但是,如果没有小先生,则没有中医的未来和创新。所谓传承,就是这个意思。

    @ 刘力红:

    肝病之多,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树木森林的砍伐及大量城市化建设相关。自然木土的关系失调,就会影响到人的肝脾。同理,现在肾衰的人为什么这么多?因为水污染太严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太密切了,破坏自然当然就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三枚鱼:

    中医真的非常奥妙。我发现五行中只有木是可再生长的,而五脏中也只有对应木的肝是可以再生的,真是玄妙啊。

    @南京中医张树剑:

    柴胡有点像智多星吴用,足智多谋且才艺多方。配黄芩清热,配芍药缓急,配郁金疏肝,配牡蛎利胆,配桂枝解肌,配半夏降逆。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等方临床上极其常用。柴胡治病用力不甚,了无痕迹,有四两拨千斤的意味。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