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医保焦虑”需改革付费方式
□ 廖海金
个人自付比例仍较高
付费改革势在必行
近期,“北京医保没钱了”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尽管很快被证实是误传,但传言的背后,不能排除公众对医保基金的担忧。笔者认为,公众对医保的焦虑不无道理。毕竟,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医保基金的钱用在哪儿,用得是否合理等,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关注。笔者认为,缓解“医保焦虑”还需改革付费方式。
个人自付比例仍较高
毋庸置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国家新一轮医改总目标。因此,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医疗服务体系应着眼于可及性、公益性、公平性,适应不同人群需求和利益,实现一体化,提高医疗服务运行效率。
, http://www.100md.com
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医保的盘子越做越大。数据显示,全国基本医保的覆盖人数已达到12.8亿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年人均补助标准也由80元提高到200元。患者个人自付比例大幅下降,由2003年的55.9%降到2009年的38.1%。
尽管如此,但个人自付比例离30%以下的合理线仍有一段距离。与此同时,卫生总费用又在快速上涨。据卫生部的统计,我国卫生总费用2010年为19600亿元,近5年间年均增长13.6%,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简单计算,分担给每个人的卫生费用是1500多元。这足以证明,公众自付的绝对数额依然较高。
付费改革势在必行
专家指出,要缓解公众的“医保焦虑”,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对当前医保支付方式进行改革。
当前,我国医保的支付方式主要是“按服务项目付费”,属于后付费制度,也就是医保机构按照医生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来付费。在这种支付方式下,付费方在医疗服务行为发生后,按实际费用进行补偿,必然会导致一些医院和医生倾向于多做检查、多开药,以获得更多的费用补偿,难以有效控制费用,也助长了“以药养医”的落后机制。从国内外医疗保险的经验教训来看,按项目付费这种单一的支付方式是造成过去几十年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最终结果是导致患者的看病费用居高不下。
, http://www.100md.com
由此看来,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目标在于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充分体现付费方与服务提供方进行博弈的过程。支付方式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关系到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行,改革的目的应该超越过去医保控制费用保持基金平衡的单一行政目的,通过支付方式的创新,发挥合理的支付方式对服务提供方的激励机制,改革不合理的医疗行为,规范引导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医疗机构加强内涵建设和自我管理,推动内部运行机制改革。
付费方式如何改革?近些年来,一些医保管理经验较丰富的省市,已经认识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作用,他们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支付方式,并不断调整完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支付模式。譬如:上海市的“以总额预付为主、多种方式并存的混合模式”;江苏镇江市的“总额预算、弹性结算、部分疾病按病种付费”模式;湖南株洲市的“总额控制管理”以及云南禄丰县“新农合”医疗实行的“门诊总额预付、住院单病种付费与床日付费相结合”模式等。这些地区在支付方式改革方面的探索均取得了较好效果,也为我国在总体上进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
, 百拇医药
有鉴于此,今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出的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方向及目标是:结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加强总额控制,探索总额预付,在此基础上,结合开展门诊统筹探索按人头付费,结合住院门诊大病保障探索按病种付费。其改革的原则是在不增加参保人员个人负担的前提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从改革总体来说,总额预付将成医保付费主流。总额预付可加强对医疗行为的控制,有效地遏制医疗机构开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任意扩大服务项目等弊端。目前,改革正在稳妥有序地推进。
诚然,在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同时,还应进行卫生体系的配套分配机制改革,让医生靠绩效获取合理收入,让医保的杠杆发挥出对卫生服务的监管作用,最终让百姓看病少掏钱,花小钱。此外,还应引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严格过程管理。医保基金收支情况也要定期公布,并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协商机制,促进预算指标分配的公开透明,促进医院与医保的关系从对抗走向合作。这样一来,有利于促使医疗机构加强内涵建设,参与自我管理,主动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保证付费方式改革的有效实施。
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也许“医保焦虑”终将纾解。, http://www.100md.com
个人自付比例仍较高
付费改革势在必行
近期,“北京医保没钱了”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尽管很快被证实是误传,但传言的背后,不能排除公众对医保基金的担忧。笔者认为,公众对医保的焦虑不无道理。毕竟,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医保基金的钱用在哪儿,用得是否合理等,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关注。笔者认为,缓解“医保焦虑”还需改革付费方式。
个人自付比例仍较高
毋庸置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国家新一轮医改总目标。因此,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医疗服务体系应着眼于可及性、公益性、公平性,适应不同人群需求和利益,实现一体化,提高医疗服务运行效率。
, http://www.100md.com
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医保的盘子越做越大。数据显示,全国基本医保的覆盖人数已达到12.8亿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年人均补助标准也由80元提高到200元。患者个人自付比例大幅下降,由2003年的55.9%降到2009年的38.1%。
尽管如此,但个人自付比例离30%以下的合理线仍有一段距离。与此同时,卫生总费用又在快速上涨。据卫生部的统计,我国卫生总费用2010年为19600亿元,近5年间年均增长13.6%,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简单计算,分担给每个人的卫生费用是1500多元。这足以证明,公众自付的绝对数额依然较高。
付费改革势在必行
专家指出,要缓解公众的“医保焦虑”,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对当前医保支付方式进行改革。
当前,我国医保的支付方式主要是“按服务项目付费”,属于后付费制度,也就是医保机构按照医生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来付费。在这种支付方式下,付费方在医疗服务行为发生后,按实际费用进行补偿,必然会导致一些医院和医生倾向于多做检查、多开药,以获得更多的费用补偿,难以有效控制费用,也助长了“以药养医”的落后机制。从国内外医疗保险的经验教训来看,按项目付费这种单一的支付方式是造成过去几十年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最终结果是导致患者的看病费用居高不下。
, http://www.100md.com
由此看来,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目标在于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充分体现付费方与服务提供方进行博弈的过程。支付方式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关系到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行,改革的目的应该超越过去医保控制费用保持基金平衡的单一行政目的,通过支付方式的创新,发挥合理的支付方式对服务提供方的激励机制,改革不合理的医疗行为,规范引导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医疗机构加强内涵建设和自我管理,推动内部运行机制改革。
付费方式如何改革?近些年来,一些医保管理经验较丰富的省市,已经认识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作用,他们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支付方式,并不断调整完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支付模式。譬如:上海市的“以总额预付为主、多种方式并存的混合模式”;江苏镇江市的“总额预算、弹性结算、部分疾病按病种付费”模式;湖南株洲市的“总额控制管理”以及云南禄丰县“新农合”医疗实行的“门诊总额预付、住院单病种付费与床日付费相结合”模式等。这些地区在支付方式改革方面的探索均取得了较好效果,也为我国在总体上进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
, 百拇医药
有鉴于此,今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出的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方向及目标是:结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加强总额控制,探索总额预付,在此基础上,结合开展门诊统筹探索按人头付费,结合住院门诊大病保障探索按病种付费。其改革的原则是在不增加参保人员个人负担的前提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从改革总体来说,总额预付将成医保付费主流。总额预付可加强对医疗行为的控制,有效地遏制医疗机构开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任意扩大服务项目等弊端。目前,改革正在稳妥有序地推进。
诚然,在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同时,还应进行卫生体系的配套分配机制改革,让医生靠绩效获取合理收入,让医保的杠杆发挥出对卫生服务的监管作用,最终让百姓看病少掏钱,花小钱。此外,还应引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严格过程管理。医保基金收支情况也要定期公布,并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协商机制,促进预算指标分配的公开透明,促进医院与医保的关系从对抗走向合作。这样一来,有利于促使医疗机构加强内涵建设,参与自我管理,主动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保证付费方式改革的有效实施。
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也许“医保焦虑”终将纾解。,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