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39089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非农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蔡冬晓
    参见附件。

     摘 要:本文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的背景下,旨在探究医疗制度与劳动力供给的关系。首先本文引述了西方经济学现有的理论,认为疾病的产生将会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医疗条件的改善会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劳动力的供给下降了,但是作为劳动者个人的福利是增加的。其后,本文利用劳动-消费效用模型,建立了医疗制度下的劳动力供给与其他因素相关的模型。并在简单效用函数的情况下进行了求解,得出的结论与前人基本一致。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预防性劳动力供给 劳动-消费效用模型 效用期望

    一、背景分析

    “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将进一步加剧,因此,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健康状况对于劳动力供给具有基本的影响。健康状况的好坏对于劳动力选择劳动或闲暇具有直接影响。本文将探讨新型农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行对于农村非农劳动力供给存在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中,劳动—休闲跨期替代理论认为,劳动与休闲存在互相替代关系。个人会在工资率高的时候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闲暇;在工资率低的时候减少劳动力供给,增加闲暇。但在另一些研究中表明,劳动力供给在工资水平低的时候会增加,在工资水平高的时候会减少。

    因此在此引入预防性劳动力供给理论。

    2005年,Low提出预防性劳动力供给理论,核心是在未来收入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个人会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时间来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预防性劳动力供给理论在此后的实证中获得了支持:

    Parker通过对美国1963~1993年的PSID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美国自雇人口的劳动力供给,回归结果证实了预防性劳动力供给理论的存在。Josep利用英国2002年的CPS数据分析了工资收入存在不确定性情况下的劳动力供给,其分析结果证实了预防性劳动力供给的存在。

    将此理论应用于中国农村的实际,分析如下:

    由于我国农村非农劳动力收入较低,收入来源较少,其消费支出几乎全部依赖与其劳动收入,且结余较少,储蓄增长缓慢。在没有医疗保障的前提下,会选择工作来为日后不确定的健康状况提供保障。而在不工作就无法生存的情况下,尽管面临健康恶化的风险,劳动者只有采取预防性劳动力供给的方式来应对可能的健康风险冲击。因为此时的消费的边际效用趋近于无穷大,必须以一切手段来获得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消费。但是在医疗有保障的前提下,农村非农劳动力可以跨期分配休闲时间,在健康状况好的时候增加劳动时间,反之,则减少劳动时间或不工作。所以理论上,医疗保险能够减少预防性劳动力供给,使得劳动者能够跨期分配其资源,从而使劳动者在不同时期的消费边际效用相等。

    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行,弥补了农民医疗保险的缺失。通过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在实行之初,财政补贴力度较小,对农村非农劳动力的福利影响较小。经过不断的调试和改进,现阶段共有两个缴费标准,分别为年缴40元与年缴140元,满足不同层次的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国家财政对于两种标准均补贴180元,即形成220元筹资标准和320元筹资标准形成两种报销比例:按220元筹资标准的报销比例:乡镇卫生院9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级医院80%、二级医院65%、三级医院50%;按320元筹资标准的报销比例:乡镇卫生院9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级医院85%、二级医院65%、三级医院50%。

    从理论分析可以看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对于减少预防性劳动力供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接下来将利用模型对此进行分析。

    三、模型分析

    1.模型准备

    根据带禀赋的劳动力消费模型,假设:

    L为农村劳动力输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