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新书评介
编号:12216275
试为名药一写真 ——《话说中药》前言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8日 中国医药报 2011.12.08
试为名药一写真 ——《话说中药》前言

     ——《话说中药》前言

    □ 安铁生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从事中药工作有40余年了,我由一个“文革”前懵懂无知、枯燥无味的“愣头青”,变成一个在新千年里自在多味、追真多趣的“白头翁”。“光阴荏苒”中的“荏”即指中药白苏,一种软弱的小草;“苒”指草木轻柔、茂盛的样子;至于“愣头青”是一种不起眼的小爬虫,“白头翁”则是一味苦寒的“草根”中药,具清热解毒的功效。用这些中药比喻我浑浑噩噩、在“百草”里摸爬滚打的大半生似乎有那么几分相像。

    记得2007年因疾病而失去37岁年轻生命的上海周家渡社区中医师陈海新,她生前曾以中药自比:“平凡的平地木,不必说成参天树。”中国中医药界泰斗级人物、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邓铁涛也曾自比:“甘草又名‘国老’,中药讲究君臣配伍,甘草的作用就像国老调节朝廷纠纷。它有调节百药功效。我的性格比较平和,应该和甘草差不多。”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深为观众喜爱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当人们问他定位何种风格时,他自命是“草根萝卜”史学家。“中国第一职业投资人”、国内最老的股民杨怀定(“杨百万”),也说自己是钢厂工人出身,是“草根”,现在则是草根中的“冬虫夏草”。著名相声演员郭德刚说:“草根是世上最高贵的东西,人参、冬虫夏草、灵芝,哪一个不是草根?人们吃的米饭、馒头,哪一个不是从草根里得来的?草根代表着生命和贵重。所以说,说我是草根,过奖了,过奖了!”……“药无分贵贱,验者是灵丹”,如此多名家的“中药人生”,让我这个“白头翁”听了深为感动。
, 百拇医药
    “百草聚凝日月光”,两千多年来,中医药为炎黄子孙的繁衍昌盛发挥了巨大作用。中药古称“本草”,为本之自然的意思。博大精深的《本草纲目》告诉每一个中华儿女,国医国药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是我们祖先唯美的思辨产物。《说文解字》对中药作了“治病草”的独特解释,苦味的中药为苦难的民族、苦痛的病人解困救治,这都是因为草木有情、虫石有性啊!而如今,我们能见到许许多多涉及名家、名作、名花的书籍,而专写中药“草根”文化的书籍竟然难觅踪迹,让我心里颇为不平。

    我佩服《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根据中草药的性味、功能特点,运用“生”、“旦”、“净”、“丑”的戏剧行当,编写成了古代舞台剧本名篇《草木传》。书中通过“戏剧人物”,即一味味中药的道白、说唱、赋诗等形式阐述了五百余种药材的性味、形状、功能主治及加工炮制等有关知识。其幽默风趣,寓中医药知识于娱乐之中,堪称科普作品“以人为本”的典范。

    近代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有一句印文:“试为名花一写真。”我现在借用并改写为:“试为名药一写真。”不揣浅陋,从闲谈中为传统国药作一素描。于是,我将曾在《健康报》、《新民晚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医药报》、《中国中医药报》、广州《医药经济报》、重庆《中药事业报》、《上海中医药报》、《中国妇女报》等报刊上发表的500余篇稿件,精选浓缩汇总整理,集成《话说中药》180余篇书稿。

    中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一朵奇葩。“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中国之当代文化,不经意间就变得这样了——娇滴滴、嗲兮兮、甜丝丝、轻飘飘、黏糊糊的一团。”这是梁晓声《中国人的性格悖论》中的一句话。我写这本《话说中药》,就是想改一改此现象。央视崔永元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谈到中医药发展时说:“不能‘酒好不怕巷子深’……有很多切入点可以向公众传播,激起大家对古老医药的喜爱。”能为推广介绍传统百草出一点点绵薄之力,让隽永的苦味提升我们的味蕾和档次,即是我最高兴的事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