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菲凡任务”之医师手记
“全仁中医”是在香港注册的一个慈善团体,由一群年轻中医组成。他们曾多次到菲律宾的贫困地区进行义诊服务(此行动被命名为“菲凡任务”),既帮助了很多贫苦的患者,也凸显了传统中医药的魅力。本版今年3月曾连载过他们的故事。今年7月,他们再次踏上了义诊之旅——
2011年7月23日到8月27日,笔者跟随“全仁中医”再次到菲律宾Infanta进行为期5周的中医义诊服务。如往年一样,由于坚持使用中医治疗,运用经方原方治病取得了神奇的效果,在此记录了几则故事,与同道共享。
故事一
高热不退,“白虎”神效
患者笔者在给发热的病人诊断。是一位54岁的渔夫,14天前高烧入院。他发烧之前如常出海工作,回家后发病,一直高热不退。西医怀疑为“钩端螺旋体病”,但是除了一般输液治疗以外,却没有更好方法,患者只是在等待有一天发热能够消退。
, 百拇医药
当我们在床边触摸他,发觉周身皮肤发热,测体温为38.6℃,患者说有汗,但是皮肤却触之干燥,自觉身体中有火烧感、不欲穿衣,不怕冷,但头痛、口渴而不多饮,大便尚可,1~2天一行。舌淡红苔薄白欠润,脉洪大。
上述症状较为典型,假如熟悉《伤寒论》的中医,都知道如何辨证,于是我们选用“白虎汤”给患者治疗,按照《伤寒论》的原方剂量:知母90克、石膏250克、炙甘草30克、粳米100克,1剂,以水10杯,煮米熟,汤成去滓,每次温服1杯,每隔4小时服1次。我们还特别替患者煎煮中药,中午煎好后,立刻送到医院给他服用。
第二天早上9点到医院再诊,患者已经服药4次,服药后觉热退7成,周身舒畅,头痛已除,大便昨天至今已有两行。触摸他身上的皮肤,已经不觉发热,有湿润感觉,脉象已经由洪大变为浮数。患者说,只余下胃脘及腋下发热,且身体疲乏。
由于患者仍有剩下的一次汤药可服,待他服下汤药后,嘱咐勿吃肉,饮食宜少而清淡,勿过劳、宜静养,以防劳复食复。十多天之后,碰到患者的一位家人,他十分感谢我们的帮助。原来患者当天就已病愈出院,回家后很快恢复健康、正常生活。
, 百拇医药
这一个病案,使我们完全感受到中医治病的“威力”!对于这样发烧已经有两星期的病人,却给中医用一剂药就治好了。就连当地医院内的药剂师亦对我们刮目相看,询问我们可否提供“处方”,赞叹中医实在厉害!
后记:替病人复诊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患者的老父亲在医院中照顾他,可是因为患有血压高而感觉不适,见我们给患者的药物相当有效,于是他父亲自行服用了我们给患者的一杯白虎汤,竟然,服用之后自觉身体不适亦有所减轻!这就是在当地的一种文化,假如一些草药有效,他们就会给家人一同尝尝看。
故事二
美味带来的尴尬
一天出诊路过一个养猪户,他饲养的母猪三天前刚生了十多只小猪,小猪在吃奶十分可爱。逗小猪的时候,养猪的老伯伯跟我们说,他有一个毛病想求助。原来他便秘已有三天了,希望我们帮忙解决。我们想,便秘也不是甚么特别的病,但经询问得知,他过去一直大便畅顺,只是这三天来突然不能大便,究竟为何?
, 百拇医药
原来,在当地盛产一种水果叫“Santol”,这种果实就像荔枝那样,但是它的果核颇大(大概比一粒蚕豆稍大吧),没什么果肉,核上面有一些白色黏糊糊的果肉,成熟时味道很甜美。在这老伯伯的家旁边,有好几颗这种果树,因为果实全都成熟了,若再不吃就会坏掉,所以他就一连吃了好多。
但是,由于这种果肉通常都是连着果核,难以分开,假若馋嘴吃得快,就会连核吞下去。结果这位伯伯,因为一连吃了好几个果核,就不能大便了。
因为没甚么方法解决,他十分发愁,过去也没有类似问题。他没钱去看病,而且还需要看着这个养猪的棚子,无法离开。老伯在小时候曾经得过小儿麻痹症,现在右腿萎缩,也不方便行动。
我们给他看病时,觉得他身体壮实,于是就按照《金匮要略》所说:“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选用了大承气汤原方,药用:“生大黄60克、厚朴125克、枳实90克、芒硝42克”,2剂,按原书煎服法服用,我们替他煎好两剂药物,晚上送到他家去。
, 百拇医药
晚上9点,他服了第一次汤药,15分钟后仍未有大便感觉。接着再服第二次,药后稍有排气,却仍未能排便。在夜间再服第二剂,便仍未下,至第二天早晨,服第四次,终于能够解下,一早上大便四次,排出了约6枚果核,老伯伯形容果核都变干变小了。停药后,到中午的时候再有一次大便,便量不多,其后则一切恢复正常。
我们这次用“大承气汤”,感觉它用于一般身体正常的人,其实并不非常“猛烈”,其效果亦非服一次即能通下。可是其效果确实明显,便后患者十分舒畅,对于这种宿食的病证效果确切,又不如一般“泻药”那般痛苦。
这一次治疗,虽然不是甚么大病,但却是真正帮了需要帮助的人。这位伯伯甚至连生病了也无法求医,幸好碰巧我们路过“拔刀相助”,这正是我们全仁中医的理念,无论有多远,我们都希望把温暖送到各个地方。
故事三
治未病的中医精神
, 百拇医药
全仁中医诊所内来了一位63岁的女士,她咳嗽了一个星期,有痰,但没有其他不舒服,仔细询问之下,说平时容易头晕、心悸,劳累时平躺则会觉背痛。
可是,当我们给她诊脉时,发现脉象“结代”,即现代一般所说的心律不齐,跳动虽然有力,但完全没有规律,时快时慢。我们很重视这种脉象,这在西医看来属于心脏病,可大可小。而从中医来看,虽然患者现在没什么明显不舒服,但是有这种脉象,可知病情以后会继续发展。
对于这个患者,我们拿不定是应该给她治疗咳嗽?还是给她治脉象“结代”的问题?还是能够两者一起考虑?最后我们认为,不能单独考虑咳嗽,咳嗽应是比较次要的,应该尽量考虑给她治本吧。
经过详细考虑,我们开出了《伤寒论》的炙甘草汤,用的是原方剂量,这一个方中药物剂量甚重:炙甘草60克、生姜45克、党参30克、生地黄250克、桂枝45克、阿胶30克(烊化)、麦门冬45克、麻仁53克、大枣112克,共两剂。而煎服法也按照原书中是“酒水同煎”,用了当地的一种棕榈酒叫Lambanog,1杯酒加上14杯水一起煎药,煎成3杯水,一天内分三次服用。
, 百拇医药
三天之后,在我们的猜测中病人来复诊。她说:咳嗽已经好了,也没有痰,心悸头晕也都好了,现在一切不舒服都没有。摸她的脉,让我们十分惊讶的是,她的脉律不齐完全消失了!脉象很有规律、有力,是一个正常的脉搏。
这一个简短的病案,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经方的神效,只两剂药,就治好了心脏的毛病,而且,即使我们不想治他的咳嗽,却都一并治好了,这说明两者有同一个病因,只要找到疾病的根本,那就可以一起解决。更重要的是,这病案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精神,虽然这个病人还未感觉到明显的心脏问题,但是我们透过脉诊及早发现了,预防了病情进一步恶化,连患者自己也不知道。这就是中医“上工治未病”的精神了,相对于病情到了危重时的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这种轻描淡写的预防则显得更有意义。
后记:后来想起,《金匮要略》附方中的炙甘草汤条文说:“《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可知炙甘草汤亦能治疗咳嗽、心悸之证。
, http://www.100md.com 故事四
嗳气不断的伤心女孩
患者是一位27岁的女孩子,得了一个奇怪的病,就是“嗳气”连连,即俗语说的“打嗝”。但是这个女孩的病十分奇怪,她的嗳气频频,每分钟大约有2~5次,这样算的话,一个小时大概有300次,一天更可以嗳气数千次!她这样已经4个月了,十分焦急,当地医生束手无策。
除了嗳气之外,她还觉得胃胀,胃脘部有堵塞、硬满的感觉,每每轻按胃部则会立刻嗳气,而每天早上醒来和到晚上的时候,嗳气更加频繁。平素常常觉得头晕、怕冷,她的两胁部位感觉有水在里面;大便不畅,3~5天才一行。每于来月经时乳房胀痛、小腹痛,一般月经3天就没了。舌暗红苔薄灰白,脉细略数。
针对上述病情,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伤寒论》记载的一首方剂,叫“旋覆代赭汤”,因为在原文中记载的病情是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正好符合这样一种病情,而我们今年又刻意买了旋覆花和代赭石带到菲律宾,正好合用。
, http://www.100md.com
病人吃了两剂药,两天后回来复诊。她进诊室之前,我们自以为是地想,吃了这个药方,她的嗳气应该能够缓解吧。怎料,她说病情没有好转,而且好像还有恶化的迹象,嗳气次数更加频繁了。怎会这样呢?仔细询问之下,原来吃药后并非完全没有效果,每次她吃了汤药之后,能够止住嗳气一个小时了,这是过去少见的,而且胃中胀满感觉亦稍减,可是其他症状如前。
重新考虑之后,我们认为旋覆代赭汤在《伤寒论》中,毕竟属于“治标”之方,只是考虑降气而未能治疗寒热之本,于是,换用了另一个经方——生姜泻心汤,也是按照原方剂量开了两剂。
两天后病人回来。见到她走进诊室时笑靥如花,就知道答案了。她说吃完药后嗳气终于基本消除了,有时一天只是嗳气一两次,各种不适都同时消除了。为了巩固疗效,我们再给她开了两剂药,吃完以后,病情再没有复发。
让我们感受最深刻的,是她起病的原因。原来四个月前她姐姐过世了,而同时发现了自己的男友另有新欢;可是她仍然住在男友家中,不想与他分开。她不是本地人,是从外地来的,在这个村镇里面,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或者家人可以倾诉。就是因为遇到这么多伤心的事,而又无法释放,才得了这个怪病。看来疾病都是有原因的,假如能够看到每一个病人背后的故事,都像是一部情节曲折的电影。
, 百拇医药
义诊的新服务
今年的义诊服务,我们特别买了一台“中药磨粉机”,可以提供“散剂”,使治疗手段更加灵活。除了磨粉以外,对于个别需要的患者,我们还会制作“大蜜丸”,以维持长期的治疗,也方便患者不用经常跑诊所。这种制作散记、丸剂的中药加工服务,其实在古代不少药店或诊所均提供的服务,可以方便患者随着病情变化而选择剂型。
全仁中医在当地的诊所中服务一流,而且中药的加工服务由医师亲自操刀,可以立刻取药,不用等,比许多香港以及内地的诊所服务还要周到呢!
中医真是一个“成熟”的医学
今年在菲律宾义诊,前4周我们3位医师,一起看了大约300多个病人。同去年一样,除了使用针灸之外,还会使用中药汤剂,但开方子有一个特色,就是坚持使用“经方”(即《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的方剂),还必须使用“原方”、抑或按照原方加减,同时按照原方剂量(笔者认为汉代一两约等于15克)。
, 百拇医药
坚持使用中医经方的目的,一方面是因为有了去年的经验,确实体会到经方疗效的迅速,所谓的“功专力宏”;而且经方药味少,一般在3~7味药左右,方便配剂,适合给贫困患者使用。另一方面,我们亦想尝试证明“三用”:即古方能为今用、经方能在“热带”地区使用、中医能在国外使用。通过这两年的努力,疗效足以说明一切。
由笔者亲自开出中药饮片处方,共治疗169名患者,100%用经方且均是严格按照原方开出,其中有87人完全治愈或显效,1位患儿没有服药,7位效果较差或者无效,其余患者则没有回来复诊。这一个情况,与往年基本相似。(往年的3周诊治,开出处方149个,有78人完全治愈或显效)
至于没有回来的患者,我们很想知道,是因为不喜欢看中医?效果不好?抑或治好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通过当地工作人员的帮助,我们电话追访了部分患者,能够接触到的24位病人之中:有1位患者吃药以后病情加重了,有1位没有吃药,有2位效果不明显,但因为在外地无法回来复诊,而其余的20位病人,不是因为治好了,就是因为病情已经很轻了,所以不用再回来了。如从这个数字来推算,我们的疗效应达到83%了,可算是“十全八”,那就是介乎“中工”与“上工”之间的水平了!
, 百拇医药
由此,我只能赞叹地说一句:“中医真是厉害!”我们用的方法,其实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都是张仲景在1800年前已经记载的东西了。可是在今天,依然活生生地显示出效果。只能说,中医真是一个太“成熟”的医学了。中华儿女,几千年来有着中医的照顾,确实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
医者也有心路历程
菲律宾的义诊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当地的生活时常浮现在脑海。远离喧嚣的城市,抛开一切束缚,真诚地为病人服务;没有任何利益关系,寻找一种简单的理想。为了爱、为了梦,为了帮助世界上需要的人。
这次旅程,内心是平静的。或许由于天天都在看病,是没多少时间去顾及自己;假如诊所病人不多,我们就会主动出诊,到医院或者病人家中出诊。晚上下班回来,还要整理当天的病历,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
五个星期的时间,真是只能以“眨眼即逝”来形容,好像没做过多少事就要离开了。这一次的感受跟去年不同,去年同样是在那里停留了一个月,但那一次还是初出茅庐,第一次尝试这种长期的异地行医,第一次尝试如此密集地使用经方治病,心里总是战战兢兢的。而今年,有了去年的经验,心里踏实了许多,驾轻就熟,运用经方治病,已经不再是“尝试”,而是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正是古人所谓效如桴鼓、立竿见影的疗效。去年的惊讶,现在我们已经亲历太多,不再是神话。, http://www.100md.com(北京中医药大学 李宇铭)
2011年7月23日到8月27日,笔者跟随“全仁中医”再次到菲律宾Infanta进行为期5周的中医义诊服务。如往年一样,由于坚持使用中医治疗,运用经方原方治病取得了神奇的效果,在此记录了几则故事,与同道共享。
故事一
高热不退,“白虎”神效
患者笔者在给发热的病人诊断。是一位54岁的渔夫,14天前高烧入院。他发烧之前如常出海工作,回家后发病,一直高热不退。西医怀疑为“钩端螺旋体病”,但是除了一般输液治疗以外,却没有更好方法,患者只是在等待有一天发热能够消退。
, 百拇医药
当我们在床边触摸他,发觉周身皮肤发热,测体温为38.6℃,患者说有汗,但是皮肤却触之干燥,自觉身体中有火烧感、不欲穿衣,不怕冷,但头痛、口渴而不多饮,大便尚可,1~2天一行。舌淡红苔薄白欠润,脉洪大。
上述症状较为典型,假如熟悉《伤寒论》的中医,都知道如何辨证,于是我们选用“白虎汤”给患者治疗,按照《伤寒论》的原方剂量:知母90克、石膏250克、炙甘草30克、粳米100克,1剂,以水10杯,煮米熟,汤成去滓,每次温服1杯,每隔4小时服1次。我们还特别替患者煎煮中药,中午煎好后,立刻送到医院给他服用。
第二天早上9点到医院再诊,患者已经服药4次,服药后觉热退7成,周身舒畅,头痛已除,大便昨天至今已有两行。触摸他身上的皮肤,已经不觉发热,有湿润感觉,脉象已经由洪大变为浮数。患者说,只余下胃脘及腋下发热,且身体疲乏。
由于患者仍有剩下的一次汤药可服,待他服下汤药后,嘱咐勿吃肉,饮食宜少而清淡,勿过劳、宜静养,以防劳复食复。十多天之后,碰到患者的一位家人,他十分感谢我们的帮助。原来患者当天就已病愈出院,回家后很快恢复健康、正常生活。
, 百拇医药
这一个病案,使我们完全感受到中医治病的“威力”!对于这样发烧已经有两星期的病人,却给中医用一剂药就治好了。就连当地医院内的药剂师亦对我们刮目相看,询问我们可否提供“处方”,赞叹中医实在厉害!
后记:替病人复诊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患者的老父亲在医院中照顾他,可是因为患有血压高而感觉不适,见我们给患者的药物相当有效,于是他父亲自行服用了我们给患者的一杯白虎汤,竟然,服用之后自觉身体不适亦有所减轻!这就是在当地的一种文化,假如一些草药有效,他们就会给家人一同尝尝看。
故事二
美味带来的尴尬
一天出诊路过一个养猪户,他饲养的母猪三天前刚生了十多只小猪,小猪在吃奶十分可爱。逗小猪的时候,养猪的老伯伯跟我们说,他有一个毛病想求助。原来他便秘已有三天了,希望我们帮忙解决。我们想,便秘也不是甚么特别的病,但经询问得知,他过去一直大便畅顺,只是这三天来突然不能大便,究竟为何?
, 百拇医药
原来,在当地盛产一种水果叫“Santol”,这种果实就像荔枝那样,但是它的果核颇大(大概比一粒蚕豆稍大吧),没什么果肉,核上面有一些白色黏糊糊的果肉,成熟时味道很甜美。在这老伯伯的家旁边,有好几颗这种果树,因为果实全都成熟了,若再不吃就会坏掉,所以他就一连吃了好多。
但是,由于这种果肉通常都是连着果核,难以分开,假若馋嘴吃得快,就会连核吞下去。结果这位伯伯,因为一连吃了好几个果核,就不能大便了。
因为没甚么方法解决,他十分发愁,过去也没有类似问题。他没钱去看病,而且还需要看着这个养猪的棚子,无法离开。老伯在小时候曾经得过小儿麻痹症,现在右腿萎缩,也不方便行动。
我们给他看病时,觉得他身体壮实,于是就按照《金匮要略》所说:“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选用了大承气汤原方,药用:“生大黄60克、厚朴125克、枳实90克、芒硝42克”,2剂,按原书煎服法服用,我们替他煎好两剂药物,晚上送到他家去。
, 百拇医药
晚上9点,他服了第一次汤药,15分钟后仍未有大便感觉。接着再服第二次,药后稍有排气,却仍未能排便。在夜间再服第二剂,便仍未下,至第二天早晨,服第四次,终于能够解下,一早上大便四次,排出了约6枚果核,老伯伯形容果核都变干变小了。停药后,到中午的时候再有一次大便,便量不多,其后则一切恢复正常。
我们这次用“大承气汤”,感觉它用于一般身体正常的人,其实并不非常“猛烈”,其效果亦非服一次即能通下。可是其效果确实明显,便后患者十分舒畅,对于这种宿食的病证效果确切,又不如一般“泻药”那般痛苦。
这一次治疗,虽然不是甚么大病,但却是真正帮了需要帮助的人。这位伯伯甚至连生病了也无法求医,幸好碰巧我们路过“拔刀相助”,这正是我们全仁中医的理念,无论有多远,我们都希望把温暖送到各个地方。
故事三
治未病的中医精神
, 百拇医药
全仁中医诊所内来了一位63岁的女士,她咳嗽了一个星期,有痰,但没有其他不舒服,仔细询问之下,说平时容易头晕、心悸,劳累时平躺则会觉背痛。
可是,当我们给她诊脉时,发现脉象“结代”,即现代一般所说的心律不齐,跳动虽然有力,但完全没有规律,时快时慢。我们很重视这种脉象,这在西医看来属于心脏病,可大可小。而从中医来看,虽然患者现在没什么明显不舒服,但是有这种脉象,可知病情以后会继续发展。
对于这个患者,我们拿不定是应该给她治疗咳嗽?还是给她治脉象“结代”的问题?还是能够两者一起考虑?最后我们认为,不能单独考虑咳嗽,咳嗽应是比较次要的,应该尽量考虑给她治本吧。
经过详细考虑,我们开出了《伤寒论》的炙甘草汤,用的是原方剂量,这一个方中药物剂量甚重:炙甘草60克、生姜45克、党参30克、生地黄250克、桂枝45克、阿胶30克(烊化)、麦门冬45克、麻仁53克、大枣112克,共两剂。而煎服法也按照原书中是“酒水同煎”,用了当地的一种棕榈酒叫Lambanog,1杯酒加上14杯水一起煎药,煎成3杯水,一天内分三次服用。
, 百拇医药
三天之后,在我们的猜测中病人来复诊。她说:咳嗽已经好了,也没有痰,心悸头晕也都好了,现在一切不舒服都没有。摸她的脉,让我们十分惊讶的是,她的脉律不齐完全消失了!脉象很有规律、有力,是一个正常的脉搏。
这一个简短的病案,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经方的神效,只两剂药,就治好了心脏的毛病,而且,即使我们不想治他的咳嗽,却都一并治好了,这说明两者有同一个病因,只要找到疾病的根本,那就可以一起解决。更重要的是,这病案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精神,虽然这个病人还未感觉到明显的心脏问题,但是我们透过脉诊及早发现了,预防了病情进一步恶化,连患者自己也不知道。这就是中医“上工治未病”的精神了,相对于病情到了危重时的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这种轻描淡写的预防则显得更有意义。
后记:后来想起,《金匮要略》附方中的炙甘草汤条文说:“《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可知炙甘草汤亦能治疗咳嗽、心悸之证。
, http://www.100md.com 故事四
嗳气不断的伤心女孩
患者是一位27岁的女孩子,得了一个奇怪的病,就是“嗳气”连连,即俗语说的“打嗝”。但是这个女孩的病十分奇怪,她的嗳气频频,每分钟大约有2~5次,这样算的话,一个小时大概有300次,一天更可以嗳气数千次!她这样已经4个月了,十分焦急,当地医生束手无策。
除了嗳气之外,她还觉得胃胀,胃脘部有堵塞、硬满的感觉,每每轻按胃部则会立刻嗳气,而每天早上醒来和到晚上的时候,嗳气更加频繁。平素常常觉得头晕、怕冷,她的两胁部位感觉有水在里面;大便不畅,3~5天才一行。每于来月经时乳房胀痛、小腹痛,一般月经3天就没了。舌暗红苔薄灰白,脉细略数。
针对上述病情,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伤寒论》记载的一首方剂,叫“旋覆代赭汤”,因为在原文中记载的病情是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正好符合这样一种病情,而我们今年又刻意买了旋覆花和代赭石带到菲律宾,正好合用。
, http://www.100md.com
病人吃了两剂药,两天后回来复诊。她进诊室之前,我们自以为是地想,吃了这个药方,她的嗳气应该能够缓解吧。怎料,她说病情没有好转,而且好像还有恶化的迹象,嗳气次数更加频繁了。怎会这样呢?仔细询问之下,原来吃药后并非完全没有效果,每次她吃了汤药之后,能够止住嗳气一个小时了,这是过去少见的,而且胃中胀满感觉亦稍减,可是其他症状如前。
重新考虑之后,我们认为旋覆代赭汤在《伤寒论》中,毕竟属于“治标”之方,只是考虑降气而未能治疗寒热之本,于是,换用了另一个经方——生姜泻心汤,也是按照原方剂量开了两剂。
两天后病人回来。见到她走进诊室时笑靥如花,就知道答案了。她说吃完药后嗳气终于基本消除了,有时一天只是嗳气一两次,各种不适都同时消除了。为了巩固疗效,我们再给她开了两剂药,吃完以后,病情再没有复发。
让我们感受最深刻的,是她起病的原因。原来四个月前她姐姐过世了,而同时发现了自己的男友另有新欢;可是她仍然住在男友家中,不想与他分开。她不是本地人,是从外地来的,在这个村镇里面,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或者家人可以倾诉。就是因为遇到这么多伤心的事,而又无法释放,才得了这个怪病。看来疾病都是有原因的,假如能够看到每一个病人背后的故事,都像是一部情节曲折的电影。
, 百拇医药
义诊的新服务
今年的义诊服务,我们特别买了一台“中药磨粉机”,可以提供“散剂”,使治疗手段更加灵活。除了磨粉以外,对于个别需要的患者,我们还会制作“大蜜丸”,以维持长期的治疗,也方便患者不用经常跑诊所。这种制作散记、丸剂的中药加工服务,其实在古代不少药店或诊所均提供的服务,可以方便患者随着病情变化而选择剂型。
全仁中医在当地的诊所中服务一流,而且中药的加工服务由医师亲自操刀,可以立刻取药,不用等,比许多香港以及内地的诊所服务还要周到呢!
中医真是一个“成熟”的医学
今年在菲律宾义诊,前4周我们3位医师,一起看了大约300多个病人。同去年一样,除了使用针灸之外,还会使用中药汤剂,但开方子有一个特色,就是坚持使用“经方”(即《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的方剂),还必须使用“原方”、抑或按照原方加减,同时按照原方剂量(笔者认为汉代一两约等于15克)。
, 百拇医药
坚持使用中医经方的目的,一方面是因为有了去年的经验,确实体会到经方疗效的迅速,所谓的“功专力宏”;而且经方药味少,一般在3~7味药左右,方便配剂,适合给贫困患者使用。另一方面,我们亦想尝试证明“三用”:即古方能为今用、经方能在“热带”地区使用、中医能在国外使用。通过这两年的努力,疗效足以说明一切。
由笔者亲自开出中药饮片处方,共治疗169名患者,100%用经方且均是严格按照原方开出,其中有87人完全治愈或显效,1位患儿没有服药,7位效果较差或者无效,其余患者则没有回来复诊。这一个情况,与往年基本相似。(往年的3周诊治,开出处方149个,有78人完全治愈或显效)
至于没有回来的患者,我们很想知道,是因为不喜欢看中医?效果不好?抑或治好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通过当地工作人员的帮助,我们电话追访了部分患者,能够接触到的24位病人之中:有1位患者吃药以后病情加重了,有1位没有吃药,有2位效果不明显,但因为在外地无法回来复诊,而其余的20位病人,不是因为治好了,就是因为病情已经很轻了,所以不用再回来了。如从这个数字来推算,我们的疗效应达到83%了,可算是“十全八”,那就是介乎“中工”与“上工”之间的水平了!
, 百拇医药
由此,我只能赞叹地说一句:“中医真是厉害!”我们用的方法,其实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都是张仲景在1800年前已经记载的东西了。可是在今天,依然活生生地显示出效果。只能说,中医真是一个太“成熟”的医学了。中华儿女,几千年来有着中医的照顾,确实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
医者也有心路历程
菲律宾的义诊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当地的生活时常浮现在脑海。远离喧嚣的城市,抛开一切束缚,真诚地为病人服务;没有任何利益关系,寻找一种简单的理想。为了爱、为了梦,为了帮助世界上需要的人。
这次旅程,内心是平静的。或许由于天天都在看病,是没多少时间去顾及自己;假如诊所病人不多,我们就会主动出诊,到医院或者病人家中出诊。晚上下班回来,还要整理当天的病历,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
五个星期的时间,真是只能以“眨眼即逝”来形容,好像没做过多少事就要离开了。这一次的感受跟去年不同,去年同样是在那里停留了一个月,但那一次还是初出茅庐,第一次尝试这种长期的异地行医,第一次尝试如此密集地使用经方治病,心里总是战战兢兢的。而今年,有了去年的经验,心里踏实了许多,驾轻就熟,运用经方治病,已经不再是“尝试”,而是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正是古人所谓效如桴鼓、立竿见影的疗效。去年的惊讶,现在我们已经亲历太多,不再是神话。, http://www.100md.com(北京中医药大学 李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