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信息
编号:12126253
消除中医翻译尴尬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633期
     制订翻译标准 突破人才瓶颈

    如同四喜丸子被翻译成“Four Glad Meatballs”(四个快乐的肉丸子)一样,一些中医术语被翻译成英文时也让人啼笑皆非。近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分会、河南中医学院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分会第三届换届大会暨第五届学术年会上,与会专家剖析了中医翻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中医翻译标准化、中医翻译研究、中医国际教育以及中医英语水平考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明堂”是“明亮的大堂”——胡乱翻译遇尴尬

    中医理论中的“五脏六腑”被翻译为“5个仓库和6个宫殿”;中医的“生气”是指人体生命的动力,有人将其直译为“发怒”;“带下医”是古人对妇科医生的称呼,翻译成英语时则成了“裙带下的医生”等等。诸如此类的翻译,不但让中医工作者啼笑皆非,也让老外们一头雾水,对了解和学习中医造成了障碍。
, 百拇医药
    上述翻译问题,不仅出现在一般的中医药国际交流中。“对中医方剂学、经络学、养生学、康复学、温病学等中医学科名称,英译是五花八门,即使是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英译标准》也不准确、不规范。”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李磊教授列举了其中的一些问题。

    “精明之府(脑)”被译为“储藏光明物质的房子”,“明堂(鼻尖)”成了“明亮的大堂”,“前阴”、“后阴”的“阴”与“阴阳”之“阴”不分,“肾间动气”这种宝贵的生命之源被翻译成“肾区搅动的气”,至于内涵复杂的“亢害承制”、“阳损及阴”、“虚实真假”等就翻译得更让人糊涂了。

    李磊教授说:“在这样一个有影响的国际标准中出现众多翻译问题,引起我们深思,中医术语到底应该怎样翻译?标准化、规范化任重道远。”

    “贼风”成了“小偷的风”——不懂中医惹的祸
, 百拇医药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夏祖昌说:“中医翻译工作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基础和桥梁,要不断提高中医英译质量,完整准确地宣传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经典。”中医药理论内容丰富,名词术语言简意赅,内涵深奥。三焦、宗气、卫气营血、六经传变、阳虚水泛、痰涎壅盛等术语,一般国人都难解其意,翻译成英语难度就更大,直译极易出现不伦不类情况。

    翻译分会顾问、河南中医学院外语学院朱忠宝教授是中医翻译队伍中的一名老将,多年来在中医翻译阵地上不断耕耘,编写了30多部中医药英语书籍,传播到海内外。他结合长期的中医院校英语教学体会说:“要想翻译好中医,必须先学习中医,懂得中医。”中医的“贼风”曾被人翻译为“小偷的风”,他说:“20年来,我不断学习中医后才明白,诸如此类的翻译不但让人汗颜,而且严重曲解了中医。”

    “翻译人员不但要有外语水平,还要有中医基础。”朱忠宝说。只有在理解中医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翻译,所以提高翻译者的中医理论水平是保证中医英译规范的基础,否则出现将“白虎历节”译为“白色老虎的疾病”的情况就不奇怪了。其实,中医翻译要在掌握中医知识的基础上讲究“信、达、雅”。
, 百拇医药
    中医翻译分会成立15年来,组织专家在中医翻译理论研究、中医翻译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医药法律法规翻译、中医药双语教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表和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论文论著,正本清源,为准确传播和应用中医药做出了贡献。

    “我们要继续扩大中医翻译队伍,吸收专业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境外人员加入,进行多学科交叉人员的集成,坚持深化学术研究,加大中医翻译团队建设。”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分会主任委员施建蓉(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在新一届分会工作计划中提出了工作任务。

    即将启动的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负责的中医英语水平考试,在提高中医药人员外语水平,推进中医药名词术语标准化上将发挥重要作用。该中心主任、翻译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北婴说:“中医英语水平考试,是对中医药人员英语能力的评定。”

    占领中医药翻译制高点——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
,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常务副校长谢建群教授在介绍中医教育国际交流现状时说:“随着中医药对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各国对中医药的重视,中医药国际话语权的争夺也日益激烈,特别是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制订上,我们受到了尖锐的挑战。近年来中医药人员的英语水平虽有大幅度提高,但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在国际交流中,能熟练运用外语工作的中医专业人员不足,有话表达不出来。”我国的中医翻译工作者要抢占中医翻译话语权,占领中医翻译制高点,已成为大家的共同愿望。

    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中医药方面的准则多是由外国人完成的,在国际合作中中方负责人是中医药专业的也太少。外语水平高的中医药人才或者说具有中医药知识的外语人才匮乏是制约中医药对外交流的瓶颈。谢建群教授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中长期规划(2011-2020)》中提出了中医药对外交流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是当务之急。”他指出,培养这方面人才就要营造国际化环境,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解决人才问题的关键,开展全英语中医药课程建设是重要途径。
, 百拇医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对中医翻译人员提出要求:“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医翻译队伍是一支核心团队,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加强中医院校中医药双语教学研究,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中医外语学科人才培养,把中医药翻译和外语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重视中医外语课程的研究与建设,以学生外语应用能力提升为核心,探索中医药院校特色外语教学体系,提高中医药及相关专业人才国际交流的基本能力。

    在加大人才培养同时,加强中医药术语翻译的标准化研究,率先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发挥引领作用,从而占领中医药术语翻译的制高点。要加强中医药基础知识学习和翻译理论研究,翻译中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不断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全方位面向和服务于需求。与国外一些大学加强合作关系,发展海外中医药翻译队伍,共同承担研究课题,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河南中医学院外语学院在中医多学科教学基础上,重视以英语再现中医知识,还及时介绍当今中西医领域最新知识,如中医治疗艾滋病新成果等。外语学院院长杨英豪说:“随着中医药国际交流的广泛深入,我们要不断探索中医院校外语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在中医药国际教育方面也在不断创新和总结经验。

    相信随着中医药翻译人才队伍的不断增长,我国中医翻译人员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话语权的不断增强,以及中医药翻译标准化研究进展,中医翻译中出现的尴尬现象会越来越少。, 百拇医药(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