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炎 > 慢性胃炎
编号:12126373
五型辨治慢性胃炎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637期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容易复发,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常因嗜食辛辣肥甘、酗酒,湿热内生;情志不遂,恚怒忧思,致气郁伤肝,横逆犯胃;过于劳倦,饥饱失宜,病后或先天禀赋不足等致脾胃虚弱。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肝胆。病的实质是脾虚兼气滞、湿热、血瘀。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可分为脾虚肝胃不和、脾胃气虚挟气滞、脾胃湿热、脾胃气阴两虚和气滞血瘀五型。以脾虚肝胃不和、脾胃气虚夹气滞和脾胃湿热三型最多,且脾虚贯穿于各型之中。脾胃湿热、脾胃气虚夹气滞和脾虚肝胃不和型,病变以脾胃运化功能受损,中焦湿热内蕴、气机阻滞为病机核心。而气滞血瘀和气阴两虚型疗效较差,与病程长、病位深有关。

    脾虚肝胃不和型 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嗳气频繁,嘈杂泛酸,与情绪有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拟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柴胡疏肝散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处方:柴胡12g,白豆蔻6g(后下),炒白芍15g,炒白术12g,神曲15g甘草6g。伴胆结石者加用大叶金钱草30g,鸡内金15g,海金沙15g,广郁金15g,赤芍18g;胃酸多者加用锻瓦楞子20g,淅贝母12g,海螵蛸20g或用旋覆代赭汤。

    脾胃气虚挟气滞型 胃脘隐痛或胀痛,食后脘闷,纳呆少食嗳气,便糖腹泻,四肢乏力,舌质淡红或舌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脉细软无力。治拟益气运脾。处方:生黄芪12g,炒党参12g,炒白术12g,茯苓15g,半夏10g,陈皮10g,枳壳12g,川厚朴12g,砂仁8g。消化不良者加神曲20g,可加少许黄苓(6g)防止上述药物温燥太过(反治法)。

    脾胃湿热型 胃脘灼热胀痛,口苦口臭,渴不欲饮,舌质红,苔黄厚或厚腻;脉滑或濡数;治拟清化湿热,运脾和胃。药用连朴饮或三仁汤加减:黄连4g,厚朴9g,半夏10g,陈皮10g,茯芩12g,桅子10g,枳壳10g,生薏苡仁20g,飞滑石12g,神曲24g,甘草5g。热重于湿加用蒲公英15g,黄芩12g;湿重于热加用藿香6g,白豆蔻6g,桂枝3g;伴肠化者加用白花蛇舌草12g,藤梨根12g;红斑渗出糜烂者加用地榆12g,白及12g。

    脾胃气阴两虚型 胃脘灼热痛疼,口干舌燥,大便干燥,神疲乏力,舌淡红或有裂纹;脉细软无力;治拟益气健脾,养阴泄热。处方:太子参15g,炒白术9g,茯苓10g,竹沥半夏9g川厚朴花12g,佛手花12g,炒白芍12g,南沙参15g,石斛12g,麦冬12g,玉竹12g,知母4g。

    气滞血瘀型 患者胃脘痛疼明显,嗳气频作,舌红,苔薄白;脉弦。治拟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处方:败酱草12g,蒲公英12g,黄芩12g,柴胡12g,枳壳10g,炒白芍12g,佛手12g,炒白术10g,茯苓10g,陈皮9g,莪术10g。痛疼者根据轻重程度分别用延胡索15g,失笑散,三七粉。, 百拇医药(贺德宝 湖北省十堰市中医医院)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辩证论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