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准糖友没把病当事
指导专家
李光伟 教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临床医生科普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副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和心血管病中心主任
姬秋和 教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中华糖尿病杂志》副总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
编者按:如果体检时发现血糖偏高,你会怎么办?前不久,芬兰举办了一次“全国糖尿病预防与干预项目”,于韦斯屈莱大学研究者通过调查1.01余万名参与者后发现,在所有处在糖尿病前期的人里,仅有36%的男性和52%女性意识到需要向专业人士咨询,该如何应对自己的健康问题。那么,准糖友到底该怎么做,他们有哪些疑问呢?本期,《生命时报》特别邀请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光伟教授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姬秋和教授为您解答。
困惑
, 百拇医药
5大疑问须解决
“所谓‘准糖友’就是指通过糖耐量试验筛查出的血糖异常升高者,他们的血糖水平尚不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服糖后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之间的人,他们都是糖尿病后备军。”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光伟教授向《生命时报》记者介绍,还有一些情况,即使目前血糖不高,也可能加入“准糖友”,比如典型的基因异常;一级亲属有2型糖尿病史;曾经妊娠中有血糖升高史或有胰岛素抵抗的标记和表现。
很多人准糖友认为,自己能吃能睡,完全不必理会血糖异常问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姬秋和教授针对准糖友常见的5大疑问进行了详细解答。
1.了解自己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对我有什么用?
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之前关系非常密切。据估计,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大约1/3转变为糖尿病,1/3维持原状,1/3转为糖耐量正常。知道自己处于糖尿病前期后,采用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能让你不得糖尿病或延缓得糖尿病的年龄。早期干预还可能逆转病情,使部分人群的血糖水平恢复正常。
, 百拇医药
2.糖代谢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检查前一天要吃晚饭,但进食时间不能太晚。检查当天早上应空腹(即8小时内不能进食),如有发烧、感冒等疾病应推迟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
3.我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为什么要干预呢?
这是很多人常见的心态。实际上, 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比较隐匿,并且发病缓慢。2010年,一项涉及近10万人群的全国性调查发现,70%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实际上,趁你不重视时,它正一步一步侵蚀你的健康。糖尿病前期人群虽然还没有戴上糖尿病的帽子,但不管是空腹血糖受损还是糖耐量减退,都说明你已经有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细胞功能缺陷。如果不重视,一旦从“后备役”转为糖尿病患者,你所要付出的健康、财力、精力等代价就更大了。
4.哪些人群风险高,要密切重视?
, http://www.100md.com
主要有:45岁以上不常锻炼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腰围超过90厘米的男性和超过80厘米的女性;曾有妊娠期糖尿病分娩超过4公斤婴儿的妇女;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病变者等。
5.我多长时间需要检查一次?
如果是健康人群,40岁以下每一到两年应做一次常规检查,40岁以上则每年应做一次体检。如果确诊为糖尿病前期,每年都应检查1—2次,关注糖代谢的变化。▲
治疗
半年控不好
可能得用药
很多人是通过体检发现血糖异常的,此时应去医院做个糖代谢检查。在查完空腹血糖后,如果空腹血糖升高(现观点认为高于5.6毫摩尔/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标准的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从口服第一口算起两小时后再测血糖。只要空腹血糖大于6.1毫摩尔/升或口服75克葡萄糖2小时血糖大于7.8毫摩尔/升,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标准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前期了。
, 百拇医药
“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前期,就要进行必要的干预了。”姬秋和教授介绍,干预主要可分为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两大类,而生活方式干预应为首选,它是最有效的。尤其是因饮食过量、运动不足等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干预效果更为明显。我国著名的“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在全球首次证明,以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就可以让高危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风险降低30%—50%。芬兰、美国、日本等国此后进行的类似调查,也证实了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实际上,即便是已确诊为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也是治疗的基础。此外,很多糖尿病前期人群,同时存在血压、血脂异常等情况,采用生活方式干预,体重减轻后,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这些代谢异常问题也将随之缓解。“可以说,生活方式干预对健康的好处是全方位的。”
姬秋和教授表示,如果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失败或者无法完成,可以考虑采用药物干预。目前已有研究证实,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对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前期人群转为糖尿病患者,有一定效果。建议大家在坚持生活干预3—6个月后,再检查一次糖代谢情况,如果发现无效,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 百拇医药
四成出现并发症
危害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去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中国现有9240万成人患有糖尿病。更加值得警醒的是,据推测,我国有15.5%的成人,即1.48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李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迅猛增长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水平提高密不可分。他们正以每年5%到10%的速度汇入糖尿病的洪流。若这类人群能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相当多的人可能免于发生糖尿病。但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我们的研究表明在20年后,这些人将成为糖尿病患者,并且他们大多都伴有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或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大大增加了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其中44%会转化为心脑血管疾病。
当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肥胖“大会师”,就更加剧了血糖的控制难度,这个洪流带来的冠心病、脑卒中和截肢将是患者个人、家庭、中国医学界和政府所不能承受之重。从这个意义上说,为有效控制糖尿病和心血管并发症的流行,必须充分认识糖尿病前期的危害,并积极实施防治措施,从现在做起。▲, 百拇医药(尹若雪 江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