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90416
青少年身心健康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5日
     摘 要:约占我国人口1/3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状况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潜在的不和谐因素。本文通过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的综合分析与评价,指出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青少年 身心健康 社会问题 社会稳定 和谐社会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技术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各层面之间的和谐;四是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五是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自身的和谐,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其中,人的身心和谐是第一位的,所以本文所要探讨的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即身心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越占人口总数的1/3。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是祖国的未来,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理想。那么,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 http://www.100md.com
    一 、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状况

    1.青少年的的体质健康状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并没有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提高。根据每5年一次的全国6~22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表明,“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20世纪后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95年的检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耐力、柔韧性素质、肺活量指标10年来一直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1]。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亦表明:与1985年相比,学生身体素质呈全面降低趋势,特别是肺活量、肌力、耐力、柔韧性等多项指标下降幅度较大[2]。

    教育部公布的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更反映出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我国学生的部分体能指标如爆发力、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指标也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各个年龄组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青少年肥胖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近视已成为青少年的顽疾。监测结果显示,7岁至12岁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32.5%,初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4%,高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7.3%,大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0.0%。我国近视眼发病率在2000年就已“跃居”世界第二位,青少年因近视致盲的人数已达30万人[3]。我们一直引以自豪的青少年“身高及身高增长速度低于日本”实在让人吃惊!从近几年各地高考学生的体检结果来看,身体完全合格的不足20%。从以上数据报道看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是不容乐观的,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危机已不是“狼来了”的骇人警告,而是触目惊心的现实情况。
, 百拇医药
    2.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已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问题。由心理问题诱发的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不仅危害家庭的安宁,也危害到社会的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据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致残的原因。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更令人担忧。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称,在我国约3.4亿的18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有3000万受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具体表现在心理承受力低、情绪失控、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难于应对挫折、说谎、厌学、逃学、社会适应性差、性心理偏差等等方面,严重的出现了自伤或伤人现象。青少年成长中的心理问题集中在14岁到18岁这个年龄段。有关资料初步统计,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大学生心理行为障碍率为16~25.4%,并呈上升趋势。有抑郁症这一世纪十大疾病之一的学生占18~ 44%。
, 百拇医药
    自杀是全球性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导致15岁至19岁青少年死亡的五大原因之一。自杀死亡率在我国14岁以上的青少年人群中呈逐年上升趋势。仅在2005年有报道的大中学生自杀者就有十余例,有的是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实在令人痛心。2004年11月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上,有专家指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一份由上海市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在25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的“上海市中小学生自杀行为及危险因素研究”的结果表明,自杀心理行为普遍存在于上海市中小学生中,5.85%的孩子有过自杀计划,且发生率随年级的上升而增多,高二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达到了37.93%[4]。目前日益突出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正在被世界各国所关注。在这些数字面前,我们不仅要反问孩子们怎么了,我们更要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二 、原因分析

    1.体质下降、健康状况不良的原因分析
, 百拇医药
    体质与人的遗传、营养、体育锻炼有密切关系。其中,体育锻炼在后天的影响因素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体育活动和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升学压力的日益增大,中小学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学习负担,一天十余小时埋头学习、做作业,那有时间去进行体育活动。而望子成龙的父母也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孩子回到家中,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如何,很少过问孩子是否进行体育活动,更有甚者,认为体育活动是“玩儿”,会耽误学习时间。而在节假日许多家长又让孩子参加奥数、英语、书画等各种辅导、补习班。一项目调查显示,“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的孩子只占10%左右”。营养过剩、体育活动减少,肥胖悄然而生,胖了既影响身体活动,而且也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导致体质下降。

    专家认为,我国青少年“身高及身高增长速度低于日本”的主要原因是膳食结构不合理和运动不足。一项关于北京和东京两地青少年身体素质的调查表明:70~80%的东京学生固定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而北京只有15~20%;我国有50%的初一学生连一个引体向上也做不了,而日本的初一学生可轻松的完成5~10个[5]。由于我国营养知识的不普及,很少家庭能做到科学饮食,营养不均衡、营养过剩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孩子的身体虚弱,不能健康成长。上述情况不仅反映出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也说明我国学校体育在培养青少年的健康观念、健身意识,以及锻炼习惯方面与之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 http://www.100md.com
    2.心理问题的成因

    面对青少年日益增多的各种心理问题,专家们认为,青少年抗挫折的能力较差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但这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目前,孩子的就业出路似乎就是考大学。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学校实行“疲劳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了学业负担重、精神压力大、运动时间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等弊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的潜在危害已显露出来,青少年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多与此有关。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调查显示,46.9%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标准。另一项抽样调查表明,1/3的中小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异常表现,2/3的学生压力过大。其诱因来自家庭、学校、同学之间的压力。精神压力之下引发逆反心理、厌学心理等不良心理倾向,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5]。, http://www.100md.com(韩丽霞)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