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药业 > 观察评论
编号:12141305
客观看待活熊取胆之争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660期
    客观看待活熊取胆之争

    活熊取胆之争的焦点在于:人权第一,还是动物的权力第一。面对疾病,患者与医者都想使用天下最好的药物,哪怕只有1%的希望。面对月熊,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又不会无视它们的痛苦。我们只希望,黑熊忍受的每一分痛苦都救治了一位患者。面对争论,本版摘出部分正反双方的观点,相信广大读者会有自己的判断。

    过去杀熊取胆汁,以供药用,有消灭种群之虑。近年各动物保护组织,对珍稀濒危动物加强保护、严禁捕杀,十分必要。但有些情况需要从实际出发加以考虑。

    我们反对为了商业目的,杀象取象牙,杀犀牛取犀角,制造工艺品,谋取暴利;我们反对为了娱乐,猎杀珍稀动物;我们也反对为了食用熊掌、猴脑、鱼翅而捕杀熊、猴及鲨鱼等,甚至造成物种灭绝。

    但是为了治病救人,我们可以取用人血(成千上万的献血者多次取血),通过输血以救治危重病人。我们还取人的骨髓、肝、肾等重要器官进行移植以救治危重患者,为什么不可以取人工养殖熊的胆汁以治病救人?熊比人珍贵?熊是保护动物,人不是保护动物?是应该舍熊而救人?还是舍人而保熊?
, 百拇医药
    近年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有一定药用价值,但不能完全代替熊胆汁。正如人工合成的氨基酸不能完全代替牛、羊、猪肉,维生素C不能代替柑橘。人工合成的化学品仅是熊胆汁有效物质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有效成分,其药用价值有很大区别。

    中药有很多来自天然植物、动物,都含有多种有效物质,不是一两种化学成分所能替代。如人参皂苷不能完全代替人参,丹参素不能完全代替丹参,川芎嗪不能代替川芎,因而熊去氧胆酸不能完全代替熊胆汁。

    保护动物的消极对策是严禁捕杀野生动物,防止濒危动物灭绝。而积极对策则是大规模人工养殖,扩大种群,增加数量,从根本上解决濒危动物的灭绝危机。

    对此问题,我国有足够的经验教训。例如人工养殖孔雀,过去有诸多限制,孔雀园不能自力更生,结果使孔雀园纷纷倒闭,孔雀数量迅速减少。其后改变对策,变消极保护为积极发展,允许合理利用孔雀,使孔雀园重现生机,孔雀种群迅速扩大,数量急剧增加,现在国内已要多少有多少。真正达到保护珍稀动物的根本目的。
, 百拇医药
    但是人工养殖老虎却是另一种情况,最初养殖几十只虎时,国家拨款,社会捐助,虎园迅速发展。但是老虎繁殖到几百只时,巨额资金消耗难以为继,扩大种群,增殖数量,困难重重,甚至养活现有老虎也成了问题。有些老虎严重营养不良,骨瘦如柴,昔日的雄威不再,成为病猫,虎园长期陷于经济危机,维持现状已经很难,更谈不上发展扩大。

    有些年老自然死亡的虎,如能在严格控制下合理利用,那么每只死虎的合理利用,可以多繁殖养育20~30只幼虎,数年之后人工养殖的虎将成倍增加达到千只以上,将不再是濒危动物,真正达到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根本目的。

    因此,使保护动物的消极对策与积极对策相结合,由消极保护野生动物上升为积极发展人工养殖动物。合理调整保护政策应该提到议事日程,认真讨论,加以解决。笔者的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野生珍稀濒危动物严禁捕杀。

    二是人工养殖珍稀濒危动物,传代繁殖达到千只以上,并有多个养殖厂繁殖成功,大规模扩大种群及数量后,才可合理利用。
, http://www.100md.com
    三是使用目的仅限于治病救人,严格控制、监管,特需、特审、特供。绝不允许用于工艺品、食品或娱乐等其他商业目的。

    四是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监管办法等。

    支持观点

    熊胆入药已有上千年历史,熊胆药用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保护动物与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并不矛盾。我国目前主要利用人工繁殖的第二、三代黑熊获取熊胆原料,符合《国际濒危动植物贸易公约》“关于野生动物产品利用的要求”。实现了由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利用人工繁育资源为主的战略性转变,是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深远的意义。理智的做法应该是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如何将这项事业做得更好,而不是以保护动物的名义,简单地用反对、抵制、取消来解决问题。毛嘉陵(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

    据资料显示,熊胆汁的天然成分无法被单一化学药品简单替代。而且,进口的合成熊去氧胆酸胶囊的价格也非常昂贵,25粒装就要300元,是国内天然熊胆粉价格的2~3倍。而同时,熊胆汁制品的药用价值极大,不仅在中医上用于清热、眼药,在现代医学中也用于治疗胆结石、反流性胃炎、胆源性胰腺炎、酒精性和脂肪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胆汁淤积性肝病,甚至还能帮助提高肝脏移植成活率。可以说,这就是救命药。于是,对于活熊取胆汁能否替代,渴望健康的病人和焦虑的家属,默默地用自己的钱投票做出了选择,如果真能替代,为何不用价廉物美的呢?
, http://www.100md.com
    在这个世界中,当动物伦理和人类伦理相碰撞的时候,人类伦理必然优先。在这个逻辑之下,为了人类的福利,作为人类近亲的灵长类也是医学实验的对象。而用熊胆汁制药救人,显然也正是这一逻辑的延续。

    如果一些人为了口腹之欲就可以吃小猪、小鸡,阉割宠物,观看斗牛,那么,另一些人仅仅是为了活命而购买熊胆汁制品为什么就不道德了呢?

    人类和动物之间的伦理问题将长期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要想最大化地缓解这个问题,就不能用“天真的完美主义”情绪化追求道德快感,而应该运用多重理性多想几层,用“世故的折中”来反复权衡。这不但不会妨碍解决这个问题,反而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它。《东方早报》

    2006年初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王伟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保护野生动物是人类文明的一个象征,中医药治病救人的传统也是人类的一大宝贵遗产。熊胆是传统中药中的重要原料,它具有止疼和消炎等综合功效,其综合功效尚无法用其他药物代替。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中药还有123个品种是需要熊胆作原料的,有183个企业需要熊胆粉支撑。在没有找到很好的替代品之前,目前我国还没有宣布取缔“活熊取胆”的时间表。我们只是说在今后养熊的过程中,通过增加科技含量和技术含量进一步解决黑熊取胆痛苦的问题,这是我们今后加强和努力的方向。(网易)
, http://www.100md.com
    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一位高级工程师表示,饲养一头黑熊取胆汁相当于220头黑熊免遭猎杀,是以小种群保护大种群的很好的措施。关于熊胆药物的中医药替代问题,国务院新闻办2006年新闻发布会曾提及,中药里面还有123个品种需要熊胆作为原料,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替代品。(人民网)

    针对“虐熊”的指责,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周荣汉认为,从20世纪50年代打熊、杀熊到现在养殖黑熊无痛引流,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他认为,用人工养殖来解决天然药物资源不足,按照规范化生产的要求来管理,对此不应该有责难,而应该是表扬与支持。

    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中国天然药用资源动物药专家李宜平表示,他去过60多家企业,“我跟大家保证,这些规模企业生产的熊胆粉安全性都有保证。养殖过程也不像电视片宣传的那样,其实网上流传的照片都是十几年前的旧照,或者用一些个别不好案例例无限扩大来渲染‘虐熊’。”《中国青年报》

    反对观点
, 百拇医药
    在亚洲有超过1万头黑熊被囚禁在养熊场狭窄的铁笼内,被人以残忍的方法抽取胆汁用于传统医药。亚洲动物基金与政府合作,救助养熊场内的受困黑熊,致力于在亚洲彻底终止这一残忍且毫无必要的行业。(亚洲动物基金)

    亚洲动物基金外事部总监张小海2月15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并不愿意特别强调反对归真堂上市,或采取什么手段阻止归真堂上市,只是反对“活熊取胆”这个产业。

    针对有关网络“虐熊”图片真假的事情,张小海表示,这个行业不对他们开放,希望归真堂在下次与外部沟通时,能让他们去公司养熊现场看一看。

    针对“活熊取胆”技术的改进,张小海表示:“个人不同意。”他认为,无痛无管引流,外观上看没什么问题,但是打开的伤口会发炎,胆囊炎、肝炎会给熊带来很多痛苦。根据国家规定,现在只有无管引流方式才是合法的。据介绍,国内有11个省允许养熊,包括东北三省、陕西、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海南。《中国证券报》
, 百拇医药
    在网络论战中,“熊胆是否可替代”成为争议焦点。其中,长期从事包括黑熊在内的动物福利保障工作的动物福利慈善机构“亚洲动物基金”成为“熊胆可替代”一方的活跃成员。亚洲动物基金中国区对外事务总监张小海称,在中医理论中,熊胆的功效仅为清热、解毒、清肝、明目;而经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药品中,已有大量可替代其药效。目前国内外医药界甚至还研制出非熊胆类的鹅胆、猪胆和人工合成熊胆等产品,完全可替代熊胆的药用价值。《南方日报》

    首先,“活熊取胆”是极度残忍的,长期采用“活熊取胆”的方法,熊会有胆道炎症,为了不让熊死掉,还要给熊服用抗生素,所以,取出的胆汁中会有抗生素残留。而且发现,被实施“活熊取胆”的熊很多都患有肝癌。

    在药物中,熊胆制品都是生产一些平肝明目之类的“小药”,而且很多研究也发现,熊胆的功效其实可被中草药取代。

    如果活熊取胆上市,能对这样的企业带来巨大利益,我相信受难的熊可能会更多。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产业了,对于这种非常夕阳的产业,如果我国还批准它上市,还不断扩大,这是很不正常的。张越(央视主持人、它基金发起人)
, http://www.100md.com
    刘正才(中医名家、中国药膳研究长务学术部部长)指出,熊胆中的活性成分是脱氧熊胆酸,可以治疗一些因热毒引起的病痛。然而在中医的《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四大中医经典中,没有一个药方提到了熊胆。“这就表明,熊胆可用可不用。”

    事实上,现有的、甚至是寻常的中草药材就可以替代熊胆的功效,类似常春藤、蒲公英、菊花、鼠尾草、大黄、金银花等。就拿清热解毒来说,刘正才指出野菊花、金银花的功效反而比熊胆好。熊胆的功效中还有清肝明目,但龙胆草、栀子的功效更胜一筹。“残忍的活熊取胆方式违背了中医学所遵循的天人合一原则,并导致养熊场抽取出的熊胆受到污染。”刘正才强调,自己行医40多年,从未使用过熊胆。根据多年的研究,这些中草药在药理、毒理上与熊胆基本一致,疗效也是一样的。黑熊救护中心也特意种植了这些草药,提醒人们残忍的胆熊产业其实根本毫无意义。《新京报》 (李连达 李贻奎 中国中医科学院)

    
, 百拇医药
    我国养熊取胆科学规范管理严格

    中国中药协会举行媒体沟通会,房书亭指出

    近日,一家养熊企业谋求上市的话题再次引发媒体和网络新一轮关于“活熊取胆”与野生动物保护的争论,引起广大公众关注。2月16日,中国中药协会举行媒体沟通会,向新闻界介绍中国养熊取胆业的现状和熊胆在中药中的作用和功效,我国珍稀濒危药用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以及我国在珍稀濒危动物保护方面的政策等,还事实一个真相,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介绍,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动物、植物和矿物,目前药源紧缺,动物类的药材资源稀缺,形成了中药发展的瓶颈。由中国科技部、卫生部等八个部委2002年颁布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规定了5条基本原则,其中之一就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保障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多次下文,强调并组织实施人工繁育。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加强中药材野生变家养和家种的研究。目前,养麝取麝香已取得初步成效,养熊取胆汁是一个成功模式。
, 百拇医药
    对于媒体和网络质疑的“活熊取胆”, 房书亭指出,中国的养熊业始于1984年从邻国引进活熊取胆技术,我国有一个时期,确实存在“有管取胆、铁马甲”等。“实事求是地说,这个方法确实残酷,我也不赞成。但那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研制出无痛无管的取胆技术,使我国养熊取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在68家规范化养熊场100%得到普及。

    房书亭告诉媒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颁布一系列的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通过清理整顿养熊厂、禁止从野外捕捉熊类、颁发驯养许可证、取缔不符合法规熊来源、违法或对熊有虐待行为的养熊场所等,强化养熊业的管理,同时推进饲养条件和设施的技术改造,杜绝伤害和虐待熊类的行为,引导、发展规模经营,规范饲养和养熊引流取胆技术,推进养熊业的技术进步。不仅对养熊厂建立的程序、规模、笼舍大小、熊的来源、饲养管理、熊的取胆手术、胆汁引流做出具体规定,还对黑熊的饲料、饮水、卫生防疫、养殖场档案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国家林业局经常组织专家严格检查和督导有合法批准证的养熊场所。
, 百拇医药
    黑熊的数量已经突破1万只,全国可取熊胆的熊有6000到8000只。取胆熊按照国家有关的规定必须符合3岁以上、体重100公斤两个条件。在黑熊养殖厂,能让黑熊自由活动,正常繁殖,保护和合理利用达到双赢的状态,实现了人和动物和谐发展,为我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开辟了道路。

    房书亭强调,要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养熊业。养熊是保护野生资源,又保证合理利用的最佳的途径。在国家企业进行人工养熊后,我国野生熊的黑熊种群数量稳中有升,据2002年统计数据,我国野外野生熊已由过去的8000头左右达到4.6万头。说明我国养熊业的发展促进野外熊数量增加,从而保护了野生熊的繁衍,保护了野生种群的发展。事实证明,黑熊的成功养殖和有效利用保护了野生黑熊的资源,同时也为中药发展提供人工引流熊胆,为熊胆制品的现代化科研提供了宝贵的资源。黑熊养殖业的产业发展、成功模式对珍稀药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值得借鉴。

    房书亭表示,中华民族是一个善良的民族,保护野生动植物与自然和睦相处,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和美德。个别组织反复利用中国早已取缔的、个别的落后案例来说事,对我国养熊产业进行歪曲,误导了社会民众。假如说真有这样的养熊场所,还用“铁马甲、小笼子”,我国有关管理部门一经发现将会严格查处,中国中药协会也将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严查,去除这些害群之马。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