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证治
编号:12187312
细菌性痢疾中医诊疗技术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661期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数小时至7天,多数为1~2天。起病前有食入污染食物或与痢疾病人有密切接触史。临床表现主要为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腹痛、里急后重,每天排便多次,脓血便、量少;左下腹痛伴肠鸣音亢进,严重者表现为中毒型痢疾。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大便培养阳性可确诊。

    辨证论治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学对痢疾就有记载:《内经》谓之“肠澼”,《难经》称为“滞下”,均属痢疾范畴;正式提出“痢疾”病名则在《诸源病候论》中。根据痢疾有外感时邪,内伤饮食,湿阻气分,热伤血络,久则脾肾阳损的病机特点,治疗上急性期多清热、利湿、调气、行血,慢性期多以温补脾肾为基本原则;虚实夹杂者,又当根据实际情况,标本兼顾,攻补兼施。

    湿热痢

    症状: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大便日达10~30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加减:金银花、赤芍各15克,葛根、黄柏、槟榔、牡丹皮、木香、佩兰各10克,黄连、酒军各6克,马齿苋30克。若下痢血多,可加秦皮、地榆炭清热止血。

    疫毒痢

    症状:发热急剧,壮热神昏,甚或痉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鲜紫脓血。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方药: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赤芍各15克,秦皮、牡丹皮、黄连、黄柏各10克,紫草、地榆各12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