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研究动态
编号:12212182
“中药药性与品质评价模式和方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20日 中国医药报 2012.02.20
     本报讯 日前,解放军第302医院在国内首次提出中医药热力学观和中药大质量观,并创建了符合中医药特点且具有原创思想的中药药性与品质评价模式和方法,其研究成果在近日举行的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寻求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新突破,该院中西医结合肝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领衔课题组,历时12年,对中医药和热动力两个学科科学内涵进行关联性思考,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中医药(药性)热力学观”,并创建了两套可用于中药寒热药性的评价方法,即冷热板差示法和微量量热法。在此基础上,结合药性循证医学分析,从微观到宏观、从体外到体内、从实验到临床,系统考察了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能量(热)变化(即热活性)及其不同寒热药性中药的干预效果,从而揭示了中药寒热药性差异的客观性和生物学实质,填补了国内外寒热药性辨识专用检测仪器和方法的空白,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促进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肖小河领带领团队还在国内首次提出中药大质量观,创建了三套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评价模式和方法:一是中药质量生物评价与控制;二是基于成分敲除敲入的药效物质辨识与质量控制;三是基于道地药材商品规格的中药品质感官评价与控制。这三种评价模式和方法,为实现中药质控“模式适用,标而又准,关联药效,可控可评”提供了技术支撑,引领了生药学和中药学特别是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研究的新方向,为中药科技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中药大质量观及品质评价模式”被业内誉为中药标准研究的战略性转变和“革命性”突破。

    “面向临床的中药药性与品质评价模式和方法”研究成果的问世,打破了中药药理学术界的沉寂,为促进中药现代化更好更快地走进临床,提高科学合理用药水平,保证临床安全有效提供了新的解决之道。目前该成果已成功用于数百种中医方药的寒热药性辨识,指导了多个中药新药研发的组方优化,相关技术申请并获得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项。

    (黄显斌 洪建国),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