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390255
医疗保险费用过度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王萍 于晨 邓礼乐
    参见附件。

     模型的主要结论总结如下:

    其一,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与每百诊疗人次的入院人数、医疗保健价格指数存在一种长期的正向关系。在这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中,每百诊疗人次入院人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平均增加331%,说明,医生提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不但损害了患者利益,而且加大了医疗费用的支出;医疗价格指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将平均增加162%,由于医务人员劳务价格增长缓慢,故药品价格增长是推动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

    其二,每百诊疗人次入院人数与医疗保健价格指数的短期变动对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每百诊疗人次入院人数与医疗保健价格指数每增加1%,短期内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将分别增加226%和115%。误差修正项系数表明每年实际发生的人均医疗费用与长期均衡值的偏差中的837%被修正,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84)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其三,每百诊疗人次入院人数与医疗保健价格指数都是推动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的原因,而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反过来也推动了医疗保健价格指数的增加。

    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影响医疗费用的个别不合理因素实际上是非定量的,因而无法在模型之中得到充分体现;第二,由于早期统计数据的空白,或者难以取得统计口径统一的数据,使得一些变量在模型中被省略。

    四、政策建议

    公共卫生领域、医疗保险领域、医疗服务领域与药品生产流通领域被认为是新医改的“四梁”,共同构成了中国医疗改革的基本框架。但是,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及药品采购三者之间尚未形成可操作的协调机制,医保机构无法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不合理行为发挥制约作用,致使医药费用异常高昂,患者的健康受到损害。由于我国商业医疗保险机构力量薄弱,缺乏与医疗机构平等博弈的能力,因此,当前管理医保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应该负责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站在买单者的立场上维护患者的利益。

    1逐步为实现买单者驻院监督医疗服务与药物使用创造条件

    理想的买单者监督医疗服务的机制是:由人保部门组织成立专门的医疗费用监督管理部门,在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中设立下属医疗费用监管科室,以取代目前各医院内部效率低下的医保科。驻院监管团体须由具备专业知识的临床医师、药师,以及有医院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医师负责审查医生处方及患者的病历资料,药师负责对药品、医疗器械、化学试剂及医用卫材的入院环节及临床使用进行监督,相关管理人员对医疗机构可能的逃避路径能够充分认识并采取应对策略。科室的工作人员全部独立于医院,工资由医疗费用监督管理部门直接发放,主要职责是对医疗机构的费用情况进行监督审查,而不直接干预医疗机构的重大决策。在扣除了虚假、不合理及过度浪费的支出项目后,医保机构再对剩余的正常支出予以结算。对于超出预订量化标准的部分,医保机构可以不予偿付,同时对医疗机构或医护人员处以多倍罚款。另外,医保机构驻院监管也有助于医保费用弹性管理的实施,通过驻院专家对实际情况的及时掌握与评估,可以视不同情形对医疗机构合理的超额工作量给予豁免或补偿。

    但是,在相应的医院配备具有专业医学知识的监督团体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首先是财政上的支持,政府投入的一部分将作为驻院监管团体的工资;其次,将医疗机构中整个医保科划归医保部门又面临着来自卫生机构方面的阻力,这又需要政府从中协调。建议,在改革的初级阶段,可以先尝试采用隶属医保机构的医保科长辅之以医保会计人员流动核算的机制。医保科长在管理医保科的同时监督会计人员的工作,在各个医疗机构流动的会计人员直接对医保部门负责,而不对同属医保部门的医保科科长负责,并且定期分别向科长和部门进行汇报。新机制为实现买单者驻院监管创造了条件,一方面可以节省开支,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医疗机构与医保科结成利益共同体。随着未来驻院监管方式的不断转变,将逐步形成同时包含管理人员、会计人员、临床医师与药师在内的新型驻院监管团体。

    2继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弹性结算,促使医疗机构自发减少医疗服务与药物使用中的逐利行为

    目前,学术界针对各种支付方式的探讨尚无一致定论,因为每一种支付方式都存在弊端,无论何种支付方式都有其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实践证明,单一的支付方式在使医保费用得到控制的同时,都会不可避免地带来额外的不良效应,这些后果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患者身上,而解决这些问题往往超出传统监管机构的能力范围,善后可能会花费更巨大的成本。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几种主要的支付方式都是以较为健全的制度为基础,不能直接照搬到我国来,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支付方式应是多种支付方式相结合。

    探索多种支付方式的最适合的组合形式是今后医保支付方式研究的重点。按病种支付、按人头支付、按项目支付及总额预付的结合使用需要视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而定,且门诊和住院建议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其中,分病种按人头支付的负面作用较小,将成为未来支付方式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病种群数目庞大,我国目前只能先试行一些易于控制费用的病种,随着经验逐渐成熟,将逐步扩大按病种支付的覆盖范围。另外,医保费用弹性结算是今后医保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对于医疗机构工作量的合理增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