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5 > 教育学类社科类 > 正文
编号:12519836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文字版.pdf
http://www.100md.com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文字版[PDF]
IPB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文字版[PDF]
IPB
第1页
第278页
第139页

    参见附件(1552KB,283页)。

    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是一本还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传的图书。

    相比许多家教图书,这本书有以下特点:

    第一,本书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

    第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

    第三,本书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作者简介

    尹建莉,教育专家.教育学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

    作者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作者的女儿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在个性品格方面,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制作者:情侣黑白猪淘宝店

    http://shop37078912.taobao.com/ QQ: 33231435 7379192

    目录

    序言教育的美妙境界― 有心而无痕

    前言走好这趟单程旅行

    第一章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时,不是

    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细节的处理

    水平。

    1 . “打针有些疼”

    2 .不要捉弄孩子 3 .给小板凳揉揉痛

    4 .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

    5 .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

    6 ,像牛顿一样

    7 .古诗滋养的孩子

    第二章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

    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

    松愉快。

    1 ,让孩子识字不难

    2 .开“小卖部” 3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4 .修得一支生花笔 5 . “好阅读”与“坏阅读”

    6 .阅读需要诱惑

    7 .不看“有用”的书 8 .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

    9 .写作文的最大技巧

    第三章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

    教育都在日常生活

    里。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

    1 .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2 .孩子天生不会说谎

    3 .可不可以批评老师? 4 .遇到一个“坏小子”

    5 .比黄金珍贵的四个字

    6 . “成人仪式”写给女儿的信

    第四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培养“好习惯”过程中如果方法用得不对,恰恰就培养了坏习

    惯。方法用对了好习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正确的方法,其实远比

    错误的方法简单易做。

    1 . “不陪”才能培养习惯

    2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3 .替孩子写作业

    4 .不写“暴力作业”

    5 .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6 .不考100 分

    7 .考好了不奖励

    第五章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

    家长自己做起。家长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让孩子的命运

    有“千差万别”的不同。

    1 .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

    2 .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3 .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4 . “不管”是最好的“管”

    5 .做“听话”的父母

    6 .学会开“家长会”

    7 .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第六章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儿童无小事,所有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父母在小事上

    有正确的观念,不误导孩子,就是帮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也会以

    做大事的气质回报家长。

    1 .女儿的“隐私”

    2 .如何让孩子爱吃饭

    3 .睡觉不怕吵学习不怕吵

    4 .不怕小动物 5 .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

    6 .小小独行侠

    7 .上海遇骗记

    第七章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一些“坑”堂皇地布在路上,从来不缺少被坑者。而一个“坑”

    足可以折断儿童的某一种天赋,严重的可以毁坏他的一生。如果家

    长知道那叫“坑”,花钱买伤害的事情就不会再发生。

    1 .河流可以是粉色的

    2 .不上学前班

    3 .暴力作业就是“教育事故”

    4 .不是电脑游戏的错

    5 . “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

    序

    教育的美妙境界― 有心而无痕 朱旭东第一次读到尹建莉的

    作品是她的诗歌。那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刚为他们这一批教育

    硕士确定了导师,她当时很明确地选择了教师教育作为其研究方

    向,因为我在做教师教育方面的研究,我们自然就有缘认识了。她

    初次和我见面时,送了一本自己的诗集给我。她的诗写得很好,但

    也让我有微微的担心。一个“诗人”,能静下心来认真地去研究一个

    问题,并用完全不同于文学语言的学术话语去完成自己的论文吗?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她是个胸有诗情, 却脚踏实地的学生。

    她的论文做得很认真,写得也很规范,并且有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做论文期间,她的另一篇文章还获得了北师大教育学院首届研究

    生学术节征文二等奖。这些,让我对她的学术研究能力有了信心。

    尹建莉从北师大获得硕士学位后,开始去忙碌她自己的工作;只是

    在每年教师节,她会和我联系。令我没想到的是今年教师节前,她

    带来了她新书的样稿。二十几万字,我几乎一口气读完。 我

    以前看社会上流行的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不多,但也接触过几本,那种口号式的、群体无意识的东西不合我的胃口。尹建莉的这

    本书却让我一口气读完。并非因为我们曾有的师生关系,主要是因

    为她的东西写得不仅通俗,而且非常专业;她对一些儿童教育问题

    的思考之深和操作之精辟,甚至让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如儿童

    阅读方面,家庭文化建设方面等。 尹建莉对教育有着深沉而

    执著的情感,她曾立志要到小学去工作,认为小学教育最重要。最

    后因为种种原因,她这个愿望没能实现。她现在用研究和写作这种

    形式,致力于教育理念的传播。她说她的目标是让正确的教育思想

    直接作用在孩子们身上,而不是停留在书面文字上或理论层面上。

    所以她写作这本书,是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和研究者的角色来写的,把抽象的教育原理用日常行为讲出来。我认为这本书既有丰富的实

    践经验,又有教育学素养;既有思考力度,又有可读性。能同时做

    到这几点,不容易,非常可贵。它可以真正为家长提供实用的养儿

    育女的思路。我看了此书后,它似乎在影响着我对自己孩子的教育

    方法。我早有耳闻,知道她的女儿很优秀;只是在读了她的作品,才知道每个孩子的优秀都是有出处的。从书中可以看到,她对女儿

    何等用心,而她的教育手法又是何等自然无痕― 这才是真正的教

    育,是教育最美妙的境界。一个有心的小伙夫可以成为一名高级厨

    师,一个有心的妈妈也可以成为一名儿童教育专家。哪个孩子不需

    要有教育素养的父母呢?现在社会上的普遍情况则恰恰相反,家长

    们对孩子用心了,但用得不是地方,主要以管教为主,处处充满痕

    迹深重的干涉,儿童所体会的多是强制力,而不是教育。如果这本

    书能让家长和教师们看到,面对孩子时如何“有心”,教育孩子时如

    何“无痕”,那么就是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本序

    言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前言———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

    读到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

    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

    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年轻的父母也得

    到一块玉—— 可爱的孩子—— 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

    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

    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可有谁会认为自己那么笨呢?现代人都很自信。我认识一位博士,他个人无论在做学问、干工作

    还是为人处世等方面都非常好。中年得子,珍爱如宝。他知道做人

    比做学问更重要,所以特别注意孩子的品格培养。他的孩子刚刚2

    岁,经常自顾自地玩耍,大人和他说话充耳不闻。做父亲的认为礼

    貌要从小培养,看到孩子这样,很着急,就会走过去拿开孩子手里

    的东西,严肃地告诉他,大人和你说话必须要回答。孩子对他的话

    不在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52KB,2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