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调整 科学治疗 远离失眠
“半夜睡不着觉,把心情哼成歌……”在歌词中,失眠被描写得十分唯美,但在现实生活里,失眠却是困扰很多人的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失眠的困扰也随之增加。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基础,睡眠问题尤其是失眠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每年的3月21日,春分后的第一天,被定为世界睡眠日,旨在提示大家关注睡眠健康。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是“健康睡眠,幸福中国”,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睡眠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詹淑琴,就失眠问题向大家进行介绍。
失眠≠睡不着觉
对号入座,你是否失眠?
在很多读者的印象中,失眠就是睡不着觉。其实,失眠的表现有很多种,并非千篇一律。失眠指的是长期不能获得所需要的睡眠在“量”和“质”两方面的要求。“量”表现为睡眠持续的时间,“质”表现为睡眠的深度,只要质和量没有得到满足,不能维持白天的正常活动,出现困倦程度增加、易怒、情绪不稳等症状,就可以被认定为失眠。詹淑琴告诉记者,第一类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躺下后30分钟到1小时仍无法入睡;第二类失眠表现为入睡很快,醒得早,患者睡了一两个小时就醒了,再次入睡非常困难;第三类失眠患者表现为深度睡眠不够,每晚一直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第四类失眠患者表现为末端睡眠不好,睡得早、醒得也早,可能晚上10点入睡,凌晨三、四点就醒了。而多梦、醒后有疲劳感、全身不适也被看作失眠的主要表现之一。失眠发病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天可好转,长者持续数月甚至数年难以恢复。“而且长期失眠与情绪关系密切,一般,焦虑患者多表现入睡困难,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多以早醒为主,凌晨是抑郁症患者情绪最低的时刻。有些失眠患者既有焦虑问题也有抑郁的问题。”
, 百拇医药
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引起疲乏无力、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心烦易怒、头晕头痛、心慌心悸、食欲减退、嗳气泛酸、腹胀腹痛、血压不稳、血糖升高等一系列症状,长期失眠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生理功能变差,甚至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全身疾病。
虽然健康的睡眠与健康密切相关,但来医院主动治疗失眠的患者却并不多见。詹淑琴提示大家,健康饮食、健康睡眠、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很重要,不要等失眠引起疾病后再去治疗。“偶尔的失眠给健康带来危害也许不明显,但长期睡眠不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可能会诱发许多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如果患者本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失眠、情绪不稳会导致血压不稳、血糖波动大,足量的药物治疗也不能控制等问题。对长期失眠的患者要积极找出原因,进行及时科学的治疗。
晚睡晚起不可取
年轻人应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 百拇医药
失眠现象广泛分布在各个年龄段,虽然老年患者居多,但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工作节奏的加快,很多青年人也存在失眠问题。
除了精神压力之外,记者了解到,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年轻人失眠的主要原因。很多青少年晚上不睡觉,沉迷于电脑游戏,工作的人忙于工作或应酬,加班或喝酒到深夜;还有的人因事业、感情不稳定,自身压力较大,由于焦虑、紧张导致失眠。
一些经常熬夜的年轻人有“晚睡晚起”的习惯,认为这样睡眠时间也能得到满足。其实这样的睡眠方式并不科学。一方面,人体存在生物钟,晚上10点左右入睡,7-9个小时后起床,不仅符合人体生物钟节律,也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如果刻意违背自然规律,该睡觉的时间工作,本该工作的时候睡觉,人体生物钟一旦被迫打乱,不仅恢复困难,也会诱发失眠。另一方面,每晚11点到凌晨3点是人体的黄金睡眠期,此时的深睡眠比例较高,如果错过这段时间的深睡眠,即便白天再补多少觉,醒来后也不解乏。年轻人的精力和体力修复能力均强于老年人,改正不良的作息规律对恢复睡眠有很大帮助。
, 百拇医药
担心安眠药成瘾?
医生支招科学用药原则
对失眠患者而言,服用安眠药是否安全是最为关心的问题。“安眠药会成瘾,能不吃就不吃”,“吃一辈子安眠药会不会得老年痴呆?”这也是临床医生听到患者问得最多的问题。
其实,对于失眠的治疗,医生并不单纯通过药物。常用的失眠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睡眠卫生知识的传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还有其他辅助疗法。对于环境因素改变或躯体疾病引起的失眠,当患者适应新环境或疾病治愈后能够痊愈,不必服药。如果失眠患者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在治疗失眠的同时还要给予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患者也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安眠药物。
对于患者上述服药的困惑,詹淑琴表示,对于这些困惑,患者既不要怕用,也不要乱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服用。药物治疗要权衡利弊关系,任何药物的使用都有弊端,虽然有些慢性失眠的患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需要连续服用安眠药,容易被误认为是安眠药的依赖性,其实不然,因为慢性失眠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也是一种慢性病,有时也需要长期服用。对于安眠药的使用问题,2006年中国专家达成共识。在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配合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上“按需用药”,根据不同患者失眠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安眠药,以最小的剂量按需间歇使用,如果使用合理,一般不会发生成瘾和药物依赖。对于长期慢性顽固性失眠的患者,如果病情需要也可以长期服用。 本报记者 田叶 供图/东方IC, 百拇医药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基础,睡眠问题尤其是失眠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每年的3月21日,春分后的第一天,被定为世界睡眠日,旨在提示大家关注睡眠健康。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是“健康睡眠,幸福中国”,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睡眠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詹淑琴,就失眠问题向大家进行介绍。
失眠≠睡不着觉
对号入座,你是否失眠?
在很多读者的印象中,失眠就是睡不着觉。其实,失眠的表现有很多种,并非千篇一律。失眠指的是长期不能获得所需要的睡眠在“量”和“质”两方面的要求。“量”表现为睡眠持续的时间,“质”表现为睡眠的深度,只要质和量没有得到满足,不能维持白天的正常活动,出现困倦程度增加、易怒、情绪不稳等症状,就可以被认定为失眠。詹淑琴告诉记者,第一类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躺下后30分钟到1小时仍无法入睡;第二类失眠表现为入睡很快,醒得早,患者睡了一两个小时就醒了,再次入睡非常困难;第三类失眠患者表现为深度睡眠不够,每晚一直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第四类失眠患者表现为末端睡眠不好,睡得早、醒得也早,可能晚上10点入睡,凌晨三、四点就醒了。而多梦、醒后有疲劳感、全身不适也被看作失眠的主要表现之一。失眠发病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天可好转,长者持续数月甚至数年难以恢复。“而且长期失眠与情绪关系密切,一般,焦虑患者多表现入睡困难,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多以早醒为主,凌晨是抑郁症患者情绪最低的时刻。有些失眠患者既有焦虑问题也有抑郁的问题。”
, 百拇医药
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引起疲乏无力、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心烦易怒、头晕头痛、心慌心悸、食欲减退、嗳气泛酸、腹胀腹痛、血压不稳、血糖升高等一系列症状,长期失眠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生理功能变差,甚至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全身疾病。
虽然健康的睡眠与健康密切相关,但来医院主动治疗失眠的患者却并不多见。詹淑琴提示大家,健康饮食、健康睡眠、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很重要,不要等失眠引起疾病后再去治疗。“偶尔的失眠给健康带来危害也许不明显,但长期睡眠不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可能会诱发许多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如果患者本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失眠、情绪不稳会导致血压不稳、血糖波动大,足量的药物治疗也不能控制等问题。对长期失眠的患者要积极找出原因,进行及时科学的治疗。
晚睡晚起不可取
年轻人应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 百拇医药
失眠现象广泛分布在各个年龄段,虽然老年患者居多,但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工作节奏的加快,很多青年人也存在失眠问题。
除了精神压力之外,记者了解到,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年轻人失眠的主要原因。很多青少年晚上不睡觉,沉迷于电脑游戏,工作的人忙于工作或应酬,加班或喝酒到深夜;还有的人因事业、感情不稳定,自身压力较大,由于焦虑、紧张导致失眠。
一些经常熬夜的年轻人有“晚睡晚起”的习惯,认为这样睡眠时间也能得到满足。其实这样的睡眠方式并不科学。一方面,人体存在生物钟,晚上10点左右入睡,7-9个小时后起床,不仅符合人体生物钟节律,也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如果刻意违背自然规律,该睡觉的时间工作,本该工作的时候睡觉,人体生物钟一旦被迫打乱,不仅恢复困难,也会诱发失眠。另一方面,每晚11点到凌晨3点是人体的黄金睡眠期,此时的深睡眠比例较高,如果错过这段时间的深睡眠,即便白天再补多少觉,醒来后也不解乏。年轻人的精力和体力修复能力均强于老年人,改正不良的作息规律对恢复睡眠有很大帮助。
, 百拇医药
担心安眠药成瘾?
医生支招科学用药原则
对失眠患者而言,服用安眠药是否安全是最为关心的问题。“安眠药会成瘾,能不吃就不吃”,“吃一辈子安眠药会不会得老年痴呆?”这也是临床医生听到患者问得最多的问题。
其实,对于失眠的治疗,医生并不单纯通过药物。常用的失眠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睡眠卫生知识的传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还有其他辅助疗法。对于环境因素改变或躯体疾病引起的失眠,当患者适应新环境或疾病治愈后能够痊愈,不必服药。如果失眠患者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在治疗失眠的同时还要给予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患者也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安眠药物。
对于患者上述服药的困惑,詹淑琴表示,对于这些困惑,患者既不要怕用,也不要乱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服用。药物治疗要权衡利弊关系,任何药物的使用都有弊端,虽然有些慢性失眠的患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需要连续服用安眠药,容易被误认为是安眠药的依赖性,其实不然,因为慢性失眠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也是一种慢性病,有时也需要长期服用。对于安眠药的使用问题,2006年中国专家达成共识。在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配合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上“按需用药”,根据不同患者失眠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安眠药,以最小的剂量按需间歇使用,如果使用合理,一般不会发生成瘾和药物依赖。对于长期慢性顽固性失眠的患者,如果病情需要也可以长期服用。 本报记者 田叶 供图/东方IC,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