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186383
中医不是“慢郎中”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681期
     什么叫中医,不是单纯中国的医学叫中医,而是中可通上下,也有中和的意思。

    中医是一门集养生、治疗于一体的医学。医者针对人体五脏六腑,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凉之,使身体平和、精神平衡,人就能健康。常言道,天和者风调雨顺,地和者生长万物,人和者天下太平,体和者无病长寿。

    古老的中医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考验,也经受了近百年的困境,仍然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并且在21世纪昂首阔步走向世界,令人振奋!前途是光明的,但中医的现状也令人忧虑。

    不少中医大学生走出校门即对中医丧失了信心,而改从西医;不少青年中医不能用经方治病而用西医的观点套用中药,见急症、重症、危症避之唯恐不及。大部分中医院,甚至连省级中医院的病床上,也吊满了输液瓶……

    凡此种种令人触目惊心,可见纯中医、真中医后继乏人情况十分严重,实在应该大刀阔斧加以改革,努力去培养青年一代中医。
, 百拇医药
    为什么形成以上情况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两个:

    一是对纯中医扶持不够。中医难学又不赚钱,基层中医的处方还不能报销,时下世人视中医为“慢郎中”,只有用西医、西药没有效果的情况下才去找中医,所以中医患者少,收入微薄,一些青年中医被迫改从西医。

    二是怕承担责任与风险。老百姓认为现代医学抢救无效,病人去世是医学科技的局限,而中医抢救若有闪失,却难免会招来诸多非议与官司。因此,面对急危重症病人,中医常是避之不及。

    其实这也难怪,纵观仲景之方药一半处方少于4味,80%处方少于8味,君臣佐使,层次井然,该重则重,该轻则轻,法度严谨,讲究策略,用药如用兵,圆机活法。而观今之处方,连一些教授处方都少辄三四十味,多则四五十味,用药繁杂,君臣佐使难分,畏毒药如虎狼,甚至连山药、茯苓、葛根一类药也不敢多用,没有效验自然没有自信,以致世人多以为中医作用仅在调理。
, 百拇医药
    诚然,对未病及慢性病的调理,的确是中医特色,亦的确不需要重剂;但中医绝不是慢郎中,试问西方医学尚未传入中国之前,挽救急危重症哪个不是靠中医中药,历代中医名家大师,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何以现代中医退出急症、危症阵地,被世人视为“慢郎中”,只能治未病与调理?这其中的原因令人深思。

    在此,笔者呼吁老中青三代中医,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附庸,要充满自信与豪情,走中医自身发展的道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

    俗话说:“量为不传之秘。”希望名老中医在写经验文章时要介绍实际用药剂量,不要忧心忡忡,怕负责任,实际上很多用药剂量早已冲破传统禁区。如老中医李可临证就不受十八反,十九畏之约束,善用相反相畏药,其创制的三畏汤(红参与五灵脂,公丁香与郁金,肉桂与赤石脂)三对相畏之药相合,相反相激相成,功能益气活血、启脾进食,温肾止久泻久滞、消塞胀宽胸利气,定痛散结消癓。李可老先生曰:余使用本方42年,平均日用3次以上,达4万次之多未见相畏相害,且有相得益彰之效,对难症痼疾一经投用,便入佳境。

    此外,民间尚有目前讲不出道理的药方、偏方,但疗效卓著,希望中医药科技人员去挖掘整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改进中医剂型,让中医中药更加方便,快捷,安全有效,让人民群众认识中医、了解中医、接受中医。

    以上这些乃笔者一得之见,难免偏颇,复兴中医,任重道远,在医改的大好形式下,愿与青年一代共勉。(李占京),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