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现代名医名方 > 李振华
编号:12186127
我拜国医大师李振华学中医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687期
     2010年5月,我拜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为师。李老德高望重,能够跟他学中医,真乃三生有幸。然而激动和兴奋之余,我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36岁时才开始走上中医之路,深恐学业不精,不能传承好李老的学术思想,怕有损人民生命健康,有辱于师门,愧对恩师的栽培。

    我不是中医院校毕业,在大学学的是中文,毕业后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与李老相识缘于2005年秋,河南省保健品协会召开常务理事会议,请作为名誉会长的李老参加。我作为协会成员同李老共进午餐,聊叙数语。李老对中医药保健品事业发展正确而独到的见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会后,我去李老家拜访,我们相谈甚欢,自此,我们成了忘年交。有时候我也带身患疑难杂症服中西药无效的病人去请李老诊治,经他治疗一段时间后大都转危为安。亲眼目睹病人康复,我对中医药的科学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009年腊月二十八,我父亲突患重病,不省人事。院方已下病危通知,说能够活过两天都很难。我连夜赶回去,只见家父奄奄一息,高烧40度,不禁潸然泪下。第二天早上,我给李老打电话,家父服了他开的药后,出了一身微汗,神智醒了,高烧很快退了下来。这给我内心极大的震撼。自那时起,我内心就有一种学习中医的冲动,我感觉中医太神奇了。
, 百拇医药
    2010年春节,我去拜访李老,谈话间,他谈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拟出版反映他医学人生的书籍。我毛遂自荐,愿帮他整理。李老听后很高兴,但又担心我没有中医基础,不能把他的学术思想完好地展现出来。于是,我一边把李老口述的东西整理出来,一边抓紧时间学习常用中药及中医基本理论。整理该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我跟李老学习的过程。李老见我学医心切,要求我学习中医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学医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医学乃仁人之术,医者必具仁人之心,治病救人,刻苦钻研,勤求古训,方可学有所成。

    第二,熟读中医四大经典。掌握《内经》阴阳五行、脏象、经络、天人相应等基本理论,树立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观念;学习《伤寒论》,掌握其辨证严谨、治法灵活多变的精髓,以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基本治法;《金匮要略》被誉为治疗杂病的典范,李老特别强调要背诵原文并理解其中警句;学习《温病条辨》,还要结合叶天士的《温热论》、薛生白的《温热病篇》、王孟英的《温热经纬》等。
, 百拇医药
    学习脉学,李老让我看《濒湖脉学》结合脉诊。遇到有患者求治,他有意识地给我讲解病人的舌脉、病因、病机等,并手把手教我如何摸脉。我白天跟他抄方,学摸脉,晚上躺在床上看书。李老说虽然脉象只是中医四诊的其中一项,甚至有时需要舍脉从症,然而切脉之后,一般可知病犯何逆,脉诊不容忽视。

    第三,学医要多临证,掌握辨证论治。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中医产生了痴迷,遇到病人,自己也想试诊。李老告诉我中医的核心就是辨证论治,只有证辨对了,用药才会有效。

    2011年6月,我爱人的一位同乡身患怪病 ,全身红肿溃破,流水结黄痂,稍一动作就疼痛不已。连续两年夏季发病,已经卧床7天,两天不思饮食。西医曾误诊为牛皮癣,医院要求住院,交两万元押金,病人家庭困难,索性不予治疗。我听说后,急忙赶到她家,四诊后,请李老定方。他问我病人舌脉,我答:“病人脉象洪弦数,舌体胖大,舌质红,苔黄腻。”他听后,辨该病的病因病机为脾虚湿盛,阻滞气机,郁而化热,属于湿热郁结。由于夏季气候闷热、湿内邪不能及时外泄,才会出现上述症状。久病湿伤脾胃,治疗上应先以健脾和胃为主,待胃气稍复苏后再予以健脾祛湿清热佐以凉血活血。李老看了我开的方后,在原方基础上加泽泻15克。我问原因,他说去湿当利小便。这使我想到《金匮要略》中的“祛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在李老的指导下,病人前后共服药20服,诸症基本消失,医药费共计二百余元。
, 百拇医药
    第四,用中医的思维方法指导临床。李老认为,中医学的整体观、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治未病等理论,都必须用中医的思维方法才能掌握。中西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要防止用西医的思维方式来学习中医。跟李老侍诊期间,他多次考试我,临症先四诊,辨证分析,写出立法处方。记得有一次接诊一位12岁的男孩,面黄肌瘦,睡眠中有时会突然坐起,食欲差,肚胀。自述自5岁时肠胃功能不好,大便时干时稀。西医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肠胃功能紊乱,长期服用中西药无效。患者脉弦细,舌质淡,舌体胖大,通过分析,我诊断为脾虚肝郁,脾胃虚寒,肝胃不和,即用健脾温中、疏肝理气之法治疗,处方为:白术10克,云苓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香附10克,砂仁10克,桂枝5克,白芍12克,郁金10克,乌药10克,枳壳10克,甘草3克。请李老定方,他在原方上加焦三仙各12克,7服,并注意禁食生冷油腻。第二次复诊时,病人症状大减。后又加党参12克,去三焦仙,又服7服而痊愈。

    身为一代中医宗师,李振华发展和丰富了脾胃学说,提出了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但各有虚实寒热重点。在长期临床中,无论治疗传染病或各种内科疑难杂症,他都注重顾护胃气,被誉为“脾胃国手”,李老当之无愧,其“脾胃思想,金声玉振”。

    我每天抽出半天时间跟李老或是抄方或是听他谈中医基本理论,回家后把恩师的处方写在一个专用本上,一边写一边回忆他给病人诊病的情景,细细揣摩其如何辨证如何用药,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第二天请教恩师。两年多的跟师学习,使我体会到中医之博大精深,学习中医必须要做到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并重,特别是跟师实践,传承其学术经验,是学好中医的捷径。我虽然30多岁学医,但我相信,在恩师李振华的指导下,通过刻苦钻研,我一定能学好中医,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铁杆中医,为人民的健康事业鞠躬尽瘁。, 百拇医药(郭文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