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家支招 绕开家庭用药误区
药物虽然能防治疾病,但是如果不注意使用方法,会容易对人体产生危害的,药学专家讲解了百姓日常用药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盲目补钙——吃出结石、便秘
老人的肝肾代谢功能减退,应该尽可能少用药。一些女性或老年人为防止骨质疏松,会大量补钙,盲目吃钙片,但钙片、维生素都不能过量乱补,否则反而可能引起副作用。盲目补钙可能引起结石、便秘等。建议最好还是在日常饮食中,多摄入一些钙含量较高的食物。
误区二:服药方式随意——躺着服药会对食道造成损害
如大部分口服药要站着用温开水服。很多人因为生病,就躺在床上服药,容易导致药品黏在食道上,造成损害。而像硝酸甘油这种缓解心绞痛的急救药,需要采取半卧位姿势服用。因为病人站着含服,可能产生体位性低血压,造成一时性贫血而昏倒。而且含服药物半小时左右,会有头昏、头胀等感觉,此时若站立,也容易摔倒。另外,干吞药物、茶水服药等,也都是错误的。
误区三:药与酒同服——相当于埋下“定时炸弹”
老百姓中有个“催眠偏方”:睡前喝点小酒,趁着微醺,睡得踏实、深沉。但不少老人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若服过治疗药物,再喝上一点酒,这样睡觉无异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极其危险。像阿普唑仑等中枢神经类安眠药与酒精混合后引起的反应,可能抑制中枢神经或呼吸,甚至导致心脏骤停。
此外,大多数药物都和酒精“相冲”,如镇静催眠类药物、降糖药、阿司匹林、抗癌药、降压药,甚至抗生素等。
误区四:只认商品名——导致药物重复使用
不少慢性病患者吃药态度很认真,但操作很粗糙。比如有些高血压患者只认商品名,不看化学名,在家备了好几种降压药,但仔细一看,多数药物的成分相同,商品名不同。如此一来,如果同时服用这些降压药,会造成用药剂量过大,用药不安全。更夸张的是,有些人就诊时,向医生描述自己所服用的降压药,连商品名都不记得,只知道药物的形态和颜色。
因此,慢性病病人用药应非常仔细,最好将药箱里常备的降压药,按照化学名归类,不要因为商品名不同,就认为是不同成分的药,而盲目服用。
, http://www.100md.com(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副主任 杜文民)
误区一:盲目补钙——吃出结石、便秘
老人的肝肾代谢功能减退,应该尽可能少用药。一些女性或老年人为防止骨质疏松,会大量补钙,盲目吃钙片,但钙片、维生素都不能过量乱补,否则反而可能引起副作用。盲目补钙可能引起结石、便秘等。建议最好还是在日常饮食中,多摄入一些钙含量较高的食物。
误区二:服药方式随意——躺着服药会对食道造成损害
如大部分口服药要站着用温开水服。很多人因为生病,就躺在床上服药,容易导致药品黏在食道上,造成损害。而像硝酸甘油这种缓解心绞痛的急救药,需要采取半卧位姿势服用。因为病人站着含服,可能产生体位性低血压,造成一时性贫血而昏倒。而且含服药物半小时左右,会有头昏、头胀等感觉,此时若站立,也容易摔倒。另外,干吞药物、茶水服药等,也都是错误的。
误区三:药与酒同服——相当于埋下“定时炸弹”
老百姓中有个“催眠偏方”:睡前喝点小酒,趁着微醺,睡得踏实、深沉。但不少老人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若服过治疗药物,再喝上一点酒,这样睡觉无异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极其危险。像阿普唑仑等中枢神经类安眠药与酒精混合后引起的反应,可能抑制中枢神经或呼吸,甚至导致心脏骤停。
此外,大多数药物都和酒精“相冲”,如镇静催眠类药物、降糖药、阿司匹林、抗癌药、降压药,甚至抗生素等。
误区四:只认商品名——导致药物重复使用
不少慢性病患者吃药态度很认真,但操作很粗糙。比如有些高血压患者只认商品名,不看化学名,在家备了好几种降压药,但仔细一看,多数药物的成分相同,商品名不同。如此一来,如果同时服用这些降压药,会造成用药剂量过大,用药不安全。更夸张的是,有些人就诊时,向医生描述自己所服用的降压药,连商品名都不记得,只知道药物的形态和颜色。
因此,慢性病病人用药应非常仔细,最好将药箱里常备的降压药,按照化学名归类,不要因为商品名不同,就认为是不同成分的药,而盲目服用。
, http://www.100md.com(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副主任 杜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