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运动保健 > 方法
编号:12487409
小毽球 大舞台
健身·故事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5日 北京晚报
小毽球 大舞台
小毽球 大舞台
小毽球 大舞台

     现年57岁的师砚芳没想到,他到天坛公园偶然参加的一次健身活动,却结识了以前从未了解的毽球运动,由此与毽球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上演了一出“小毽球大舞台”好戏。

    歪打正着上了瘾

    北京手球队于1973年成立,师砚芳当时是北京男子手球队球员。师砚芳说:“我在1973年以前,在学校几乎什么体育运动都参加,也打过篮球和排球,后来又练了手球。1985年我加盟了北京部队手球队,原准备参加全军运动会,可惜运动会没能举行,所有运动员全部转业,我先是进入旅游局主办的《旅游》杂志干了3年,后来又到了《体育博览》杂志社工作。”

    其实有一段时间师砚芳离体育越来越远,他应朋友之邀,跑到俄罗斯做了5年外贸生意。回国后,一直忘不了体育的师砚芳用多年积蓄的资金,成立了一家体育咨询公司,开始运作一些足球商业赛事,“那段时间比较忙乱,因此累倒了,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得了糖尿病,2000年前后病情严重,生活节奏全被打乱了。”有一天,师砚芳无意中来到天坛公园,想活动一下筋骨。偶然看到几个人正在踢毽子,于是就与他们一起玩了起来。毕竟是运动员出身,协调性很好的师砚芳很快便掌握了踢毽子技巧,“我感觉一下子就对毽子着了迷,踢了一段时间后,我就想到是不是可以组织更多的人踢毽子。”
, 百拇医药
    毽球运动应运而生

    师砚芳说:“民间踢毽子高手给了我很大启示,我发现踢毽子运动与其他竞技体育不同,简单易行,运动量可由自己控制,全身都能得到锻炼,场地也不受限制,而且器材便宜,非常便于推广。于是我就找体育局组织了54名高手练起了传统花毽,通过大家的努力,北京市毽绳运动协会在2003年正式成立,踢毽子爱好者从此有了家。”

    说起踢毽子协会成立之初,师砚芳就感叹不已。“我提倡创办的这个民间组织,本意是让大家一起健身,但成立之初没有经费,更没有办公场所,一切白手起家,真不容易。后来我就自筹资金搞活动,只要大家高兴,我就觉得很有意义。”

    至于说到毽球运动的诞生,师砚芳回忆说:“2003年人们热衷于踢大毽子,因为它比花毽入门浅,更容易上手。后来广东小榄出现了毽球项目,毽球不像毽子有比较长的羽毛,它是由直立的硬毛组成,毽球速度比较快,毽球比赛需要隔网进行,除了娱乐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竞技性。”师砚芳于是来到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商量在北京开展毽球活动。2008年,北京市毽球第一次摸底比赛在北京光彩体育馆举行,各大企业员工和大学生对这项新兴的群体运动项目很感兴趣,于是北京毽球运动由此而兴起。
, 百拇医药
    让毽球融进社区

    2009年北京首届毽球比赛在北京举行,随后师砚芳非常兴奋,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见到成果。随后师砚芳又有了新的设想,未来他要力争让毽球融进北京人的普通社区,给更多的老百姓带来实惠,希望身体健康的人越来越多。

    北京首届毽球比赛分为社会组和大学组,近40支民间运动队参赛。此后毽球在群众中有了人气儿,各单位也逐渐重视起来,北京市体育总会也将其纳入北京体育大会正式项目,使它有了官方身份。2010年10月,全国毽球公开赛第一次在北京举行,各地群众报名踊跃。2011年在各地健身群众建议之下,规模更大的中国毽球公开赛又在北京举行,比赛中出现了更容易上手的平踢毽球,使各个年龄的人群都能参与其中,比赛居然吸引了400多人参赛,师砚芳也被选为北京市毽绳运动协会的秘书长。师砚芳说:“真没想到,原来只是少数人的爱好,如今居然玩出了大花样。可以说,小小毽球改变了我的人生,也逐渐实现了健身梦想。”

, http://www.100md.com     如今,对于健身师砚芳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认为“人在得病之后,才知道病后的痛苦,才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不过,病后去健身那只能算是康复,只有得病之前的健身,那才叫提前预防,后者比前者更关键。如今男女老少爱玩毽球的人不少,许多白领和大学生也参与其中。他们都说毽球运动可使身体更加协调与平衡,玩后心情也非常好。在参加了几次毽球比赛后,不少朋友都感叹,没想到这样正规的赛事居然全是民间自己组织的,许多人都希望今后也能出把力,把这项新兴的群体运动发扬光大,同时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再多给予一些帮助,把毽球比赛当成‘民族体育节’的一大内容。”

    本报记者 孔宁文并摄 J087

    健身·人物

    爱踢花毽的

    英国小伙

    日前,北京市毽绳运动协会秘书长师砚芳收了一个叫马特的英国得意门生,他也成为在师老师那里第一个学习花毽的外国人。

    虽然马特学的并不是毽球,但花毽是毽子的入门,师老师请来全国花毽冠军邓丹教授马特踢毽。每次马特从朝阳公园坐公交车到天坛东门来学习踢毽。记者跟他一聊天,才知道马特从小就喜欢踢足球。去年,马特和他的华裔太太去广州度假,一位70岁的老者在公园里踢毽子,让他看了觉得很神奇,就跟着学了几下,最后还买了几个毽子带回英国。今年马特的太太到北京工作,马特也随之而来。喜欢玩毽子的马特经人介绍,找到了师砚芳,希望学习踢毽子。马特是个包装设计师,他告诉师砚芳,包装对推广一项新事物很重要,如果能用装麦片那样的盒型,把毽子放在盒里,并在外包装上附上踢法,这会更好地推广毽子运动,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参与进来。

    本报记者 孔宁 文并摄 J08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