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与道家哲学思想渊源(下)
三纲既分始有天地,医道同源天人相应,医道双修同源异流
三纲既分 始有天地道经中关于“三”、“九”的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运用天人相应的理论阐释人的生理功能。《素问·三部九候论》明确提出了“三”与“九”的问题,作为“三部九候”脉诊的理论依据。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就是说根本数字是一,终止于九,再加一为十,又是新单位一的开始,故又称“终始”。天地人为三才,各有三部,因而终于九,上应天象列宿所当之分野,下应洪范九畴,中应人之九脏、九窍、以此为基础,应用于脉诊。“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生死,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帝曰:何为三部?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直而导之,乃以为真”。“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故神藏五,形藏四,合为九藏”。运用类比的方法在医学上的具体描述,“三部九候”脉法留下了道家关于“三”的哲学概念。《太上老君开天经》曰:“清浊剖判,溟涬鸿濛,置立形象。清气上为天,浊气下为地。三纲既分,从始有天地,犹未有日月。天欲化物,无方可变,便乃置生日月在其中,下照暗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