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药业 > 观察评论
编号:12207493
中药房为何不再“飘香”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692期
司药之痛,掺假之痛,制药之痛,挥发之痛,质量之痛
     解放初期,每一个走过中药铺门前的顾客,都能闻到一股药物的香气扑鼻而来,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可是现在,中药房再也“香”不起来了,联系眼下市场上中药令人焦虑不安的一些问题,不禁令人深思和心痛。

    司药之痛

    笔者走过许多中药房,见过许多所谓“药剂师”,他们的实际水平令我吃惊不小。一次我为一名面瘫患者开出三剂“牵正散”,该方中的白附子应该是起主导作用的“君”药。结果拿回一看,竟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系的“附子”。而白附子应属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我去询问了几个中药房的司药,他们都认为附子与白附子属同一个品种。我又问他们:“破故纸”是什么?他们均拿出“木蝴蝶”摆在我的面前,真是令人不安。我再继续一打听,他们竟然都持有《执业药师证》。中药房里出现这种水平的“中药师”怎不令人焦虑?

    笔者在12岁从师学医之时,同时还要学药,我的中药学启蒙老师王金道先生,不仅学识丰厚,熟读《雷公炮制药性赋》、《神农本草经》等药学典籍,而且他的炮制技艺已达炉火纯青,丸、散、膏、丹的制作水平,堪称上乘,与现在的所谓“药剂师”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学习中医要有师承;而学习中药也还须师承方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