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猝死 不能不防
意大利足球运动员莫罗西尼上周六在比赛中猝死的事件震动了国际体坛。事实上,即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全民健身观念的普及与推广,越来越多的国人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很多年轻人每周都要进行激烈的对抗运动,但运动健康却往往为人所忽略。莫罗西尼的惨剧又一次提醒人们:你是否真正了解自己身体内潜在的安全隐患?在运动的同时如何预防运动性猝死?运动时身体的反应哪些是疲劳的迹象与危险的信号?记者为此采访了华信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苗立夫。
8条“守则”预防心源性猝死
1、远离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2、戒烟限酒
3、规律运动
4、清淡饮食
5、充足睡眠
, 百拇医药
6、控制体重
7、预防便秘
8、学习急救
了解病情 过量运动 易患心肌肥大
什么是运动性猝死?苗立夫说,运动员或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称之为运动性猝死。“运动性猝死发作突然、病程急、病情重,很难救治。平时看起来好端端的健康人怎么会在运动时突然死亡呢?其实,运动性猝死大都是心源性猝死,有关资料显示,运动性猝死90%是有心脏病,也就是说这些人死亡是由运动和潜在的心脏病共同引起。”
据苗立夫介绍,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心脏病超过1/3是肥厚性心肌病。此外,冠状动脉畸形、心肌炎、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在运动中出现猝死的几率非常大。尤其对运动员和年轻人而言,“心肌肥大”是运动猝死的主要杀手,但许多肥厚性心肌病的患者终身都未被诊断。因为正常时心脏每搏量约60至80毫升,运动时每搏量则增加数倍,使心脏承受巨大负荷。长此以往,运动员心脏将发生“适应性改变”,表现为心腔扩大及室壁增厚。
, 百拇医药
苗立夫告诉记者,马凡氏综合征也是不少运动员的隐形“杀手”。猝死的美国女排明星海曼、中国男排国手朱刚都是马凡氏综合征患者。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结缔组织病变,主要危害心血管系统,特别是合并有主动脉瘤,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患者身体特征是:身体细长、臂长、指长、腿长、胸骨凹陷、脊椎异常弯曲、扁平足等。总而言之,运动中可能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猝死家族史者与多次晕厥发生者等。
如何预防 定期体检 了解健康状况
一般来说,一般人日常进行的健身活动对抗性不强,运动量也不大,导致猝死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一些不科学的健身方式,忽视原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或运动不当等,均可能导致意外,严重者也可能猝死。苗立夫说,虽然运动性猝死看似防不胜防,但仍有一些预防方法可以减少运动时意外的发生。
首先,运动前要充分了解和认识自身健康状况以及运动的程度。例如平时没有训练基础的人是不应该参加长时间或突然高强度的比赛活动的。其中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心脏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或猝死病史,本人有心脏疾病史、晕厥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冠心病家族史的人更要特别小心。
, http://www.100md.com
其次,从健康角度出发,参加较强运动之前一定要经过严格体检,及早识别潜在的高危因素。对于运动员来说,在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前更是如此,同时要加强运动现场的医务监督。对运动员的体检要更加严格,包括心脏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检查、负荷心肌核素灌注显像、脑血管造影等。
对普通人来说,最大程度上避免运动性猝死的途径是定期动态体检。心肺运动试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心肺运动试验通过在运动中对受试者的血压、心电图、经皮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潮气量、氧耗量等生理参数的实时连续监测,分析心肺等系统的最大储备功能,可早期发现这些器官潜在的病变,从而预测运动风险。
自我监测 控制心率 注意运动强度
苗立夫表示,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的运动场所等都有自动除颤器。一旦出现危险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抢救。相比之下,我国绝大多数运动场所则还没有这样的医疗保障设施。因此这就要求运动参与者学会自己监测身体的危险信号。苗立夫介绍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运动时要控制好靶心率。
, http://www.100md.com
靶心率又叫“运动中适宜心率”,它的计算方法是:靶心率=(220-年龄)×(65%—80%)。当人们在靶心率范围内进行运动时,既能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同时也能保证锻炼的安全性。测量自己靶心率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运动时当感觉自己已经气喘吁吁,停下来用手摸自己的脉搏,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看看是否达到了规定的靶心率数值。如果在规定数值内,那说明此时的运动强度刚刚好。
苗立夫提醒说,通常在发病前,会有短暂的心绞痛或是感到咽部哽咽、咽东西费劲,有的人会头晕、心慌、恶心、胸闷、出汗、浑身无力。这就是身体发出的信号。一般人运动的同时切莫忽视健身的本质是为了强身健体,从健身角度而言,运动量不适宜过大,中低强度的有氧健身跑就比较合适。此外,酒后与自身状态不好或极度疲劳时,都不适合做激烈运动。还有一些预防措施包括:健身前要先做准备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就要休息一下,老年人运动时最好有个伴儿,糖尿病患者不要空腹锻炼,在炎热的夏季最好不要在日晒强烈的白天出门锻炼,运动时宜穿宽松、吸汗的衣物,运动时及时补充水分……, 百拇医药(刘大伟)
8条“守则”预防心源性猝死
1、远离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2、戒烟限酒
3、规律运动
4、清淡饮食
5、充足睡眠
, 百拇医药
6、控制体重
7、预防便秘
8、学习急救
了解病情 过量运动 易患心肌肥大
什么是运动性猝死?苗立夫说,运动员或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称之为运动性猝死。“运动性猝死发作突然、病程急、病情重,很难救治。平时看起来好端端的健康人怎么会在运动时突然死亡呢?其实,运动性猝死大都是心源性猝死,有关资料显示,运动性猝死90%是有心脏病,也就是说这些人死亡是由运动和潜在的心脏病共同引起。”
据苗立夫介绍,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心脏病超过1/3是肥厚性心肌病。此外,冠状动脉畸形、心肌炎、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在运动中出现猝死的几率非常大。尤其对运动员和年轻人而言,“心肌肥大”是运动猝死的主要杀手,但许多肥厚性心肌病的患者终身都未被诊断。因为正常时心脏每搏量约60至80毫升,运动时每搏量则增加数倍,使心脏承受巨大负荷。长此以往,运动员心脏将发生“适应性改变”,表现为心腔扩大及室壁增厚。
, 百拇医药
苗立夫告诉记者,马凡氏综合征也是不少运动员的隐形“杀手”。猝死的美国女排明星海曼、中国男排国手朱刚都是马凡氏综合征患者。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结缔组织病变,主要危害心血管系统,特别是合并有主动脉瘤,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患者身体特征是:身体细长、臂长、指长、腿长、胸骨凹陷、脊椎异常弯曲、扁平足等。总而言之,运动中可能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猝死家族史者与多次晕厥发生者等。
如何预防 定期体检 了解健康状况
一般来说,一般人日常进行的健身活动对抗性不强,运动量也不大,导致猝死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一些不科学的健身方式,忽视原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或运动不当等,均可能导致意外,严重者也可能猝死。苗立夫说,虽然运动性猝死看似防不胜防,但仍有一些预防方法可以减少运动时意外的发生。
首先,运动前要充分了解和认识自身健康状况以及运动的程度。例如平时没有训练基础的人是不应该参加长时间或突然高强度的比赛活动的。其中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心脏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或猝死病史,本人有心脏疾病史、晕厥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冠心病家族史的人更要特别小心。
, http://www.100md.com
其次,从健康角度出发,参加较强运动之前一定要经过严格体检,及早识别潜在的高危因素。对于运动员来说,在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前更是如此,同时要加强运动现场的医务监督。对运动员的体检要更加严格,包括心脏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检查、负荷心肌核素灌注显像、脑血管造影等。
对普通人来说,最大程度上避免运动性猝死的途径是定期动态体检。心肺运动试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心肺运动试验通过在运动中对受试者的血压、心电图、经皮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潮气量、氧耗量等生理参数的实时连续监测,分析心肺等系统的最大储备功能,可早期发现这些器官潜在的病变,从而预测运动风险。
自我监测 控制心率 注意运动强度
苗立夫表示,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的运动场所等都有自动除颤器。一旦出现危险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抢救。相比之下,我国绝大多数运动场所则还没有这样的医疗保障设施。因此这就要求运动参与者学会自己监测身体的危险信号。苗立夫介绍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运动时要控制好靶心率。
, http://www.100md.com
靶心率又叫“运动中适宜心率”,它的计算方法是:靶心率=(220-年龄)×(65%—80%)。当人们在靶心率范围内进行运动时,既能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同时也能保证锻炼的安全性。测量自己靶心率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运动时当感觉自己已经气喘吁吁,停下来用手摸自己的脉搏,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看看是否达到了规定的靶心率数值。如果在规定数值内,那说明此时的运动强度刚刚好。
苗立夫提醒说,通常在发病前,会有短暂的心绞痛或是感到咽部哽咽、咽东西费劲,有的人会头晕、心慌、恶心、胸闷、出汗、浑身无力。这就是身体发出的信号。一般人运动的同时切莫忽视健身的本质是为了强身健体,从健身角度而言,运动量不适宜过大,中低强度的有氧健身跑就比较合适。此外,酒后与自身状态不好或极度疲劳时,都不适合做激烈运动。还有一些预防措施包括:健身前要先做准备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就要休息一下,老年人运动时最好有个伴儿,糖尿病患者不要空腹锻炼,在炎热的夏季最好不要在日晒强烈的白天出门锻炼,运动时宜穿宽松、吸汗的衣物,运动时及时补充水分……, 百拇医药(刘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