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患
编号:12197027
媒体不该在医患间拱火(社评)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日 《生命时报》 2012.05.01
     积攒了几年的医患矛盾,虽说现在还未达到沾火即着的地步,但也相去不远。患者要时时防着医生,医生也要刻刻戒备着患者,人人都有些草木皆兵的感觉。而在这种对立中,本该作为沟通桥梁的媒体又做了些什么?居中调解有之,火上浇油的恐怕也不在少数。

    2007年一则“茶水发炎”的新闻曾引起争论一片。记者将茶水送去医院尿检,竟得出发炎的结论。这显然让患者听得又惊又怒,于是医院毫不意外地成为当时的“千夫所指”。尽管随后卫生部做出了解释,是机器检测程序设置的问题,医院并无过错,但依旧难消公众对医院的不信任。如今时过几年,再看此事,记者将茶水冒充尿液送检,又何尝没有“故意找茬”之嫌呢?

    此后,2010年和2011年,分别又有两则虚假新闻让人印象深刻——“缝肛门”和“八毛门”。助产士为产妇临时处理内痔,被描述成恶意缝肛;八毛钱缓解了疾病症状,被夸大为“打败了10万元的根治手术”。不论是有意或是无心,媒体博取眼球的两篇报道,无疑都有着激化医患矛盾的副作用。

    而在最近,接连发生的伤医案件未告破之前,某媒体却以“医患之间”为题,用接连6幅漫画描述了医生如何压榨患者。其中一幅让人印象深刻:患者脚踩成堆的百元大钞仍够不到门诊台面,专家坐得高高在上,嘴里却说着“再垫高点,我就能给你看病了。”这种阶段,刊登如此漫画,不是火上浇油,难道是雪中送炭?

    事实上,不管从哪个角度考虑,媒体都不会存着“让医患这场架越打越厉害”的心思,只是因为一味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让某些人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负面新闻上,以至于医患双方在这类报道的影响下,都放大了对方的“恶意”,甚至互设成了“假想敌”。上万件医患和谐的事,因为不够反常,所以不予报道;一两件医患冲突,因为足够新鲜,所以争相跟进。久而久之,难免会在传播效果上呈现出“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效应。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两方吵架时,只要有人在两边把矛盾误会解释清楚,就可能烟消云散、握手言和。从某种程度上说,媒体在对待医患矛盾时,也是个劝架者,多说好少说坏,架起沟通的桥梁,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退一步说,即便媒体做不好调解的角色,至少,也不该煽风点火。▲,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