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是一种说不出的病
储物症在美国的概率约为2%~5%
在纽约市的房屋出租法里,有个词语叫做“科利尔房客”,专指那些乱堆杂物且不注意保持房屋清洁的租房者。
舍不得扔弃无用的东西,还无止境地专门收集各种废弃物,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科利尔兄弟综合征”,也就是“储物症”。
科利尔兄弟综合征
1947年3月21日是个星期五,警察在纽约市哈林区的一幢有3层楼的豪宅中,发现了被饿死的兰利·科利尔,3个星期后才又发现了他的哥哥,已经死亡的霍默·科利尔。
之所以花费了如此长的时间,是因为科利尔兄弟的别墅里密不透风,堆满了各种杂物:报纸、破炉子、旧钢琴、停产汽车……共计170吨废弃物。
, http://www.100md.com
兄弟俩用杂物在家里建起了一道屏障。即便你是联邦特派员,即便你有州政府颁发的驱逐令,只要你敢动这些“宝贝”,他们也会大发雷霆。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在最短时间内细心地把废弃物填回原位,并循循善诱地告诉你,这些设计简陋的口腔清洁广告和16岁时穿过的裤衩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何等重要。
表现 我什么破烂都不扔
储物症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肯扔东西,他们通常十分抗拒别人的帮助,对于乱糟糟的环境也视而不见。上世纪70年代的破木箱、80年代的旧家具、90年代的老式自行车,以及分不清年月的报刊杂志……这些杂物挤满了阿美原本挺宽裕的两个大阳台。“这些东西其实是破烂儿,可是我就是不想扔,只要看到它们在那里,我就能安心。”
事实上,这种行为并不罕见。研究结果表明,储物症在美国的概率约为2%~5%,只是大多数人并不视其为疾病,更不了解其中的病理。
, http://www.100md.com
通过对强迫性储物症患者的大脑进行研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喜欢囤积物品的人通常在处理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他们通常容易走神、专注力不足同时活跃过度。而储物症患者所面临的问题,远非被人嘲笑邋遢这么简单。
在《囤积是种病》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位艾琳女士。她几乎是乞求着要成为储物症的研究对象,时年53岁的艾琳有一双儿女,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兼职销售助理。她在自己的房子里居住了20余载。整整几年间,她的工程师丈夫始终在劝说她清理掉家里的杂物,然而杂物增增减减,却从未被彻底收拾干净。最终,丈夫向她下了通牒:要么扔掉杂物,要么分开。艾琳始终不忍心下手整理,所以丈夫离开了。
事实上,许多储物症患者的行为都带有明显的主题,比如惧怕浪费、经不住诱惑,或依赖物品带来的舒适和安全感。
患者 对未来信心不足
, http://www.100md.com
当36岁的苏珊被问到为什么留着所有的衣服时,她赶紧辩解说:“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们会重新流行,也许我还能再穿上它们。”
“这种反应是典型的缺乏自信的表现。”法国心理学家弗朗西斯科·维耶罗解释说。对未来可能产生的物质匮乏感到忧心忡忡,让人产生“生怕哪天再出事”的焦虑和危机感。法国的大学教授凯瑟琳娜·伍维琳提示说:“那些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相信,在未来发生危机时自己能找到解决办法,因此放弃多余之物自然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另一些人则是在他们痛失爱人之后开始储物的,他们把保存死者生前的遗物当做“让他们留在身边”的一种方式。他们要在自己的周围建立一道屏障,好让自己同周围的世界相隔绝。
心理 抛弃带来的恐惧
2岁~5岁的小孩子很少会扔掉他们的玩具和日用品,哪怕是掉了眼睛的布娃娃,或者是旧得发黄的小床单。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逐渐开始意识到“原来我和妈妈不是同一个人”,对于任何形式的抛弃行为都感到恐惧。
, http://www.100md.com
同样,不愿扔东西的痛苦也源于抛弃这一行为本身,而不是出于对那些东西的喜爱。“有些人在抛弃了某些东西之后,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恐惧,感觉是自己生生破坏了一段关系。”弗朗西斯科·维耶罗补充说。好像不仅仅是某个东西被我们抛弃了,更像是我们的一段人生,以及送给我们这个东西的人也被无情地抛弃了。
有些人强调那些“拥有物”的心理意义,拒绝丢弃曾经拥有的一切。他们喜欢说“这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或者“我所拥有的这些东西,构成了现在的我”。就像31岁的玛莎。
“看看我乱糟糟的抽屉里有什么?用过的火车票,中学的美术课本,旧舞鞋,一个已经残破不堪的玩偶。没人知道它们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我希望以后总能看到它们。”
留着过去的物品来证明自己曾经的存在,或者某些能力和价值,似乎是一种对自我肯定的方式。
与此相反,内心世界丰盈多彩的人们,自我的确认感并不依赖实际的载体,也就更喜欢在现实环境中保留一些遐想的空间。
, http://www.100md.com
研究 能力超凡的患者
不少储物症患者都是聪明绝顶的人,这绝不是机缘巧合。研究者兰德·弗罗斯特认为,虽然囤积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但它的发生很可能源于一种超凡的能力。
每样物品对于储物者来说都包含非常丰富的细节:一般人在翻阅杂志文章时往往对封面的色调视而不见,但储物者却可以注意到色调在舒缓情绪方面的特殊作用。此时,这本杂志的意义便被放大了。
从这一点来说,储物者眼中的周围环境会更加丰富多彩。
对待患有储物症的人,一意孤行地扔掉他们的“宝贝”是件非常不理智的事情,这样做只能加剧他们的被排斥感,从而导致他们更加高效地收集废弃物。
曾经有媒体报道,一位艺术家在劝阻母亲放弃储物无果的情况下,索性为其开办了一场老旧物品展览,印有红双喜的铁脸盆、大大小小的肥皂、破旧的床单……这些无用武之地的物品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羞辱一个人永远不是解决方法”,美国密歇根州专业统筹师斯坦利说,他在接受心理健康顾问培训。“如果你希望抓住机会,让你的努力见效,就必须尊重别人。”
有些愿意进行治疗的储物症患者发现,抗抑郁药物──具体来说,是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有助于控制情绪。认知行为疗法也有助于改变储物症患者对个人物品的想法。(本报综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