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药典故
编号:12458831
白鲜皮的由来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7日 医药经济报
     杏林撮趣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生性愚笨,名叫白膳的放牛娃。他每天赶着牛在山地、林间、湿草地里往来,身上长满了湿疹疙瘩,瘙痒难耐,找大夫看,却怎么也治不好。

    有一天,白膳放牛时,坐在林间空地的石头上晒太阳,不知不觉睡着了。当他醒来后,发现一头牯牛不见了,急忙四处寻找,结果看见那头牛被困在了一片灌木丛里,灌木的每片叶子和枝杆上都长有尖锐的刺,牵牛绳缠在了灌木丛中,牛儿出不来,不停地“哞、哞”叫着,向白膳求救。

    因为灌木有刺,白膳就用一块边缘薄如刀片的石头,割开灌木的根,将灌木移开来救牛。他挖了一株又一株,累得满身大汗,汗水浸着湿疹痒得特别厉害。他用手搔痒, 因为手上沾满了灌木断根中流出的汁,凉凉的,感觉很舒服,于是就试着用根中的汁液擦在身上发痒的地方,渐渐就觉得不那么痒了。后来,白膳就常常来到这片树林放牛,只要身上痒,他就挖出那种灌木的根,将汁液涂在痒处来止痒。

    一天,白膳遇到给他治疗湿疹的大夫,大夫惊奇地问白膳:“你身上的疹子是怎么好的?”白膳说不清楚,只是不停说着“扒牯牛”。大夫不明白他的意思,白膳就把大夫带去他扒灌木救牯牛的地方,大夫也不知道这种灌木的名字,就跟着白膳叫“八股牛”。后来,村里人但凡身上痒,就会叫白膳从林间带点灌木的根回来,人们就管这种根叫“白膳皮”。后来慢慢就演变成了“白鲜皮”。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白鲜皮,性味苦咸,寒,归入脾、胃经。能祛风,燥湿,清热,解毒,用于治疗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疹,黄疸。, 百拇医药(文 何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