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一体道法新 ——《中医师承心悟》感悟
——《中医师承心悟》感悟
□ 温长路
医乃性命之学,“必须读书多,经历久,战兢履薄,澄心玩索,而始得其宜也。”(清·王三尊《医权初编》)赵法新教授就是在经历了这一漫长过程的洗礼才得以学验俱丰、炉火纯青的。他出身于豫西地区的中医世家,独享家族的熏陶和秘传;又经过正规的学校教育,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技巧;还拜过名家为师,饱受实践的锤炼和磨难。因此,在河南他能成为知名的专家,也就不足为奇了。他还是有名的笔杆子,在学术著作出版数量屈指可数的20世纪80年代之初,他的《儒门事亲校注》、《中医词释》等书已在业内外产生过极大影响,我也是崇拜者之一。作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的带徒老师,他再次戴上了“全国名医”的桂冠,为河南中医人增添了一份骄傲。《中医师承心悟》一书,是他数十年为学为医、当徒当师、从教从研的心灵之语、心血之集、心得之作。全书“有论有法,有感有诲,内容丰富。启后学,发同道,益大矣”(夏祖昌《中医师承心悟》序)!
, http://www.100md.com
医乃艺术之道,“学必本于经,病必明于论,治必究于方,而能变通而无滞,斯能尽夫立医之意也。”(明·刘纯《医经小学》)《中医师承心悟》一书,正是作者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综合中医学丰富多彩艺术的“高端产品”。全书“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教者,如何做到授业解惑、授之以渔;二是学者,如何继承、发展、创新;三是教学相长,收获如何”。书中把老师的治学思想、学术经验,学生的从医体验、跟师体会和教学中的师生感受、传承故事,反复琢之磨之,揉为一体,谱成了一曲拳拳为师心、谦谦为学情、辛辛传承路的高雅颂歌。其中最为闪光的如老师应用理法方药的思路新见、学习经典的方法新识、科学研究的路径新探等,语重心长,句句包含着一位老中医对中医事业的赤诚;最为动人的如学生从事跟师活动的进步心声、撰写论文的学术心论、精选医案的实践心法等,意诚情切,处处体现出中医后学者对祖国医学的挚爱。
医乃心意之术,“医者,理也;理者,意也。意其所未然,意其所将然也。察于四然,谨合于理,夫是之谓医。”(清·吴鞠通《增订医医病书》)心有多少思、思有多少意、意有多少理、理有多少行、行有多少果,是衡量一位医生是否合格乃至优秀的标准,也是中医学具有的典型东方思维特点的标志。法新教授是这种模式的践行者之一,青年时期他师从全国名医张海岑先生,“跟师五年,临证侍诊,聆听教诲,推求师意,深有感悟”,得师之益大矣!由徒到师,如今他也为国家肩负起“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的重担,为师之任重矣!于是,他把家传之意、学校之理、跟师之悟、个人之思,横而梳之,综而理之,成就了这本系统的师承演习教材,“虽非尽善尽美,颇亦启人心扉,相信对中医师承大有裨益。”(张鸣钟《中医师承心悟》序)
“以一药治众病之谓道,以众药合治一病之谓医。”(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中医师承心悟》一书,由道而医,以医达道;从病说药,以药及病,将至大之理化为叮咚流水潺湲而来,不时潋滟在人的心田。试想,如果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悉心修养、对古奥哲学的细心领会、对科学医药的洗心研究和长期临床实践的反复轮回,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表达清晰,也无法表达清楚的。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特别是青年中医用心去读他的这本书、悟他的这本书,以不辜负赵法新教授和所有老一代中医人的这份良苦用心。
(作者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百拇医药
□ 温长路
医乃性命之学,“必须读书多,经历久,战兢履薄,澄心玩索,而始得其宜也。”(清·王三尊《医权初编》)赵法新教授就是在经历了这一漫长过程的洗礼才得以学验俱丰、炉火纯青的。他出身于豫西地区的中医世家,独享家族的熏陶和秘传;又经过正规的学校教育,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技巧;还拜过名家为师,饱受实践的锤炼和磨难。因此,在河南他能成为知名的专家,也就不足为奇了。他还是有名的笔杆子,在学术著作出版数量屈指可数的20世纪80年代之初,他的《儒门事亲校注》、《中医词释》等书已在业内外产生过极大影响,我也是崇拜者之一。作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的带徒老师,他再次戴上了“全国名医”的桂冠,为河南中医人增添了一份骄傲。《中医师承心悟》一书,是他数十年为学为医、当徒当师、从教从研的心灵之语、心血之集、心得之作。全书“有论有法,有感有诲,内容丰富。启后学,发同道,益大矣”(夏祖昌《中医师承心悟》序)!
, http://www.100md.com
医乃艺术之道,“学必本于经,病必明于论,治必究于方,而能变通而无滞,斯能尽夫立医之意也。”(明·刘纯《医经小学》)《中医师承心悟》一书,正是作者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综合中医学丰富多彩艺术的“高端产品”。全书“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教者,如何做到授业解惑、授之以渔;二是学者,如何继承、发展、创新;三是教学相长,收获如何”。书中把老师的治学思想、学术经验,学生的从医体验、跟师体会和教学中的师生感受、传承故事,反复琢之磨之,揉为一体,谱成了一曲拳拳为师心、谦谦为学情、辛辛传承路的高雅颂歌。其中最为闪光的如老师应用理法方药的思路新见、学习经典的方法新识、科学研究的路径新探等,语重心长,句句包含着一位老中医对中医事业的赤诚;最为动人的如学生从事跟师活动的进步心声、撰写论文的学术心论、精选医案的实践心法等,意诚情切,处处体现出中医后学者对祖国医学的挚爱。
医乃心意之术,“医者,理也;理者,意也。意其所未然,意其所将然也。察于四然,谨合于理,夫是之谓医。”(清·吴鞠通《增订医医病书》)心有多少思、思有多少意、意有多少理、理有多少行、行有多少果,是衡量一位医生是否合格乃至优秀的标准,也是中医学具有的典型东方思维特点的标志。法新教授是这种模式的践行者之一,青年时期他师从全国名医张海岑先生,“跟师五年,临证侍诊,聆听教诲,推求师意,深有感悟”,得师之益大矣!由徒到师,如今他也为国家肩负起“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的重担,为师之任重矣!于是,他把家传之意、学校之理、跟师之悟、个人之思,横而梳之,综而理之,成就了这本系统的师承演习教材,“虽非尽善尽美,颇亦启人心扉,相信对中医师承大有裨益。”(张鸣钟《中医师承心悟》序)
“以一药治众病之谓道,以众药合治一病之谓医。”(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中医师承心悟》一书,由道而医,以医达道;从病说药,以药及病,将至大之理化为叮咚流水潺湲而来,不时潋滟在人的心田。试想,如果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悉心修养、对古奥哲学的细心领会、对科学医药的洗心研究和长期临床实践的反复轮回,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表达清晰,也无法表达清楚的。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特别是青年中医用心去读他的这本书、悟他的这本书,以不辜负赵法新教授和所有老一代中医人的这份良苦用心。
(作者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