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2235874
《心术》触碰医患之痛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1日 生命时报
《心术》触碰医患之痛(独家报道)

     导演杨阳和主演海清、吴秀波、张嘉译接受生命时报专访

    这个春天不平静。连日来,哈医大医生被杀、北京人民医院伤医事件、陕西一家医院集体下跪……众多恶性事件刺激着国人神经,将中国医患矛盾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作家六六编剧、反映医院现状的电视剧《心术》于5月3日开始在多家卫视播放。《生命时报》在第一时间采访了该剧的主创人员,和众多医学专家一起思考“中国式医患关系”。

    导演杨阳:希望给医患带去温暖的感觉

    为了拍出区别于以往的医疗题材电视剧,《心术》主创人员深入医疗第一线做了大量的“功课”。编剧六六生病住院痊愈后,在医生的世界“卧底”了大半年;导演杨阳以患者身份去了北京和上海一些医院感受生活;美小护的扮演者海清在医院体验生活3次,加起来有一个多星期,观摩了40多台手术。

    随着和医生接触的增多,导演杨阳感受到了每一位医生掩藏在口罩后面的喜怒哀乐。“以前我对医生的感觉是尊重,现在不仅如此,我和他们的距离拉近了,越来越了解和理解他们,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承担着来自生活的压力,有他们自己的痛苦和快乐。”杨阳希望通过这部戏,让观众更多地了解医生,最终对医生多一份理解和信任。杨阳说,她在拍摄过程中接触的很多护士都是大龄女青年,和剧中海清饰演的护士一样,因为工作太忙耽误了个人问题。“医生更是没白天没黑夜地忙,病人‘以命相托’,这责任很重大。”
, 百拇医药
    原先“医闹”都是从媒体中看到,拍摄过程中,剧组遇到了真实的“医闹”,“和我们片子里拍的情景几乎一模一样”。看着这些患者家属不吃不喝、歇斯底里地在医院哭闹,杨阳很心痛,“一方面,医生尽力了,他们很无奈;另一方面,患者家属的心里很痛苦。双方都受到伤害,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局面。”拍这部戏,杨阳力图站在一个公正客观的立场。

    有一天,拍摄间隙,杨阳在医院散步,看到嫩绿的草坪中绽放着一朵朵小白花,不由心头一阵喜悦。“我就是想拍出这种感觉,温暖的,亲切的,生机勃勃,充满希望。让患者和医生贴得更近,彼此有温暖的感觉。”

    为了让作品更加真实细腻,剧组特别邀请了医学顾问全程跟拍。“如果医学顾问不在身边,我就心慌。”杨阳笑着对记者说。拍手术室的戏,医生和护士的站位、姿势,医疗器材摆放的位置,演员念台词的语气和表情等等,都要尽力追求真实感。为了做到细节真实,杨阳在医院拍摄了上千幅照片给剧组工作人员看,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布景,都精雕细琢。
, 百拇医药
    海清:划开医患矛盾的脓包

    海清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以前觉得医生很神,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所以一开始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去体验的。了解后才发现原来不是这样的。对他们,有种从神到人的认识变化。他们其实也是一群普通人,医生只是他们的职业。”

    在医院体验生活的时候,海清认识了一个很像美小护的护士长。她34岁,单身,不谈恋爱,以医院为家,经常加班没怨言。她是非典的时候第一个去给病人抽血的护士。那会儿她还不是护士长,当时有同事开玩笑说,你是想火线立功当护士长吧。但她讲了一段话,同事们就没话说了。她说:“你们有家有室,上有老下有小的,有种种牵挂。这个时候让你们去,牵挂的人更多。我反正就是一个人,这个时候我不去谁去?”

    出演这部电视剧,海清很希望能把医生护士真实的生存状况展现出来,“不是要为他们说话,而是希望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前几天,我接到一个当麻醉师的医生朋友的电话,他因为工作太累,患上了心衰。我能够理解医生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的所谓‘冷漠’。医生平均3分钟看一个病人,他们知道病人有倾诉的欲望,需要心灵的抚慰。但问题是,听你说了,后面的人看不了病怎么办?资源就这么多,他们只能最大能力地利用。”
, 百拇医药
    演员柏寒老师生病的时候,海清在医院陪她,这是她首次站在患者家属的立场来看医生。“在医生眼中,生死其实很平常,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对于患者家属来说,亲人是你的全部,但要让医生对患者就像对自己的亲属一样,我觉得对他们也挺残酷。因为一个医生每天要面对上百名病患,他们不可能把一位病人当成全部。可对于患者家属来说,这个医生就是你的唯一。因此我觉得,处理医患关系,换位思考最重要。”

    海清说,《心术》这个剧不是一剂药,而是一把刀,划开了医患矛盾的这个脓包,这个脓包破了一定见血,一定会疼,但是真正的药在哪儿,希望大家理性地给予建设性意见。

    吴秀波:真实的手术很震撼

    因为这部戏的原因,霍思邈的扮演者吴秀波可以特别近距离地走近手术台。吴秀波自己曾经动过手术,在他的记忆中,只有麻醉前大夫说的话,护士的微笑,还有家人的鼓励,随后就是一片空白。“再醒过来时,我看到的是我的亲人,所有人告诉我手术成功了。我看到了我的伤口,觉得自己很幸运。但手术中那段记忆我是没有的。因为这部戏,我看到了病患手术中间的这段记忆。”
, 百拇医药
    真实的手术经过给吴秀波的震撼难以磨灭,“我很安静地看完了整个脑外科手术。医生锯开头盖骨,掀开,然后把里外的皮都扒开,我看到了脑组织。我看到了他们从脑组织里找到肿瘤把它取出来,我也看到了最后缝合。当头骨被掀开以后,周边虽然放好了很多卡子,血依然不停地流出来。然后我看到医生把管插进去不停地吸,那声音就像吸可乐一样,只不过吸的全都是鲜血。”

    吴秀波扮演的霍思邈最具争议性。因为该剧,他对医生有了重新的认识。吴秀波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当我们生病求医的时候,我们很难用一个特平静和公允的态度来面对眼前这个人,你不是把他当作一个拯救你生命的神,就是把他看成一个有可能危害你生命的元素。我的身体、器官对于我来说意味着我的生命,但在那个手术台上,意味着一种工作。医生也是人,这句话以前我理解得不是那么深,其实是站在一个完全人性和价值平等的立场上说的。”

    张嘉译:跟着医生加快步速
, 百拇医药
    有人评价说,张嘉译所饰演的刘晨曦是一个医术精湛、可谓仁心仁术的“完美医生”,但难免有“高大全”之嫌。面对这样的评价,张嘉译回应道,面对这样一个话题,观众需要看到医生们真实的生活,同样也需要看到一个能给他们希望的形象,刘晨曦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满足了人们对医生的一切想象,体现了救死扶伤的医生标杆和准则。”

    《心术》在角色设置上还有一个巧妙之处,那就是刘晨曦在医院是一名完美医生,但在家里,他却是一名身患肾衰竭女孩的父亲,一个人身上兼具了医生和患者家属的双重身份。导演杨阳说,刘晨曦是全剧表演最有技术含量的角色,非常考验演技,张嘉译所有的表演都非常“走心”,他营造出来的一个个微小细节都是有讲究的。

    张嘉译为拍摄这部剧也付出了空前的努力。因为专业术语多,他花了很大功夫背台词。观察到医生在工作时行动都非常快,他还有意加快了自己的步速。张嘉译向《生命时报》透露,最有难度的戏是手术室的戏,一方面拍摄的时间非常紧,另一方面手术室的戏对动作的专业性要求很高,手术刀怎么握、缝针的姿势都需要逐一领会、反复练习。不过他表示,这点辛苦与真正的医生比起来还差得很远。
, 百拇医药
    专家:真实反映了医疗现状

    医院该不该给没钱的病人治病,病人家属没签字能不能手术,手术中病人出现意外家属不依不饶,医生救人还要赔钱,医生救人无数却对家人无能为力,还有灰色地带的红包、回扣问题……这些每天都在医院里发生的故事,都出现在《心术》剧中。

    《心术》开拍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袁钟参与了剧本的审核。谈到这部电视剧,他用的最多的词是“真实”。“这部电视剧相对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医疗环境的现状。从医护来讲,他们的职业特点、喜怒哀乐都展现得比较客观,他们的付出以及所受的委屈,包括被误解、被辱骂甚至被殴打,都是天天在医院里发生的。从患者一方来说,像脾气急躁的病人、身无分文的绝症患者、优越感十足的高干病人,也都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长廖志林则认为,《心术》所演的,其实还没有现实残酷,“但已经把医院的窗帘拉开,不熟悉医院的人可通过玻璃窗把医院的里面看个大概了。”

    有些医生给《心术》挑了点毛病。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眼科主任崔红平教授认为,医护人员不分场合打情骂俏,到手术室不戴口罩,病房护士竟然兼任手术室护士,医生把患者家属带进手术室……这些都是硬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凌锋教授认为,神经外科手术多在显微镜下完成,需要全神贯注,不可能像电视剧里演得那么轻松。

    但不管怎样,袁钟表示,《心术》一剧主流是好的,有助于促进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医患和谐的建设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正如这部电视剧的主题———医者仁心加仁术,患者将心比心,医患和谐才有希望。”▲, 百拇医药(● 张 彤 徐李燕 ●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