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医的社会心理成本有多高?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5日
对于个别以恶意攻击为手段的犯罪人而言,其目的在于引起社会疼痛,申张其个人的所谓“正义”。因此,他们往往从社会最敏感的环节下手。刺杀医生、幼儿、司法与执法人员的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本身,正是这类犯罪人实现目的的过程。物理距离很近,心理距离很远
不可否认,任何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在某一阶段内突发总有其相应的社会心理原因。
在近几年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恶性案件中,特别是近期以医生为对象的恶意攻击案件,有许多是因我们一般人看来属于正常性的家庭琐事、人际矛盾、医患纠纷引发的。恶性案件的多发在让公众匪夷所思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审视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负效应。个体永远生活在群体之中,每个人心理内容的建构都是客观环境的主观反映。面对突如其来的恶性案件多发,忽略近30年来的社会变革因素是不客观的。
众所周知,与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国社会相对比,经济发展导致了社会分层的加剧。由于不同社会阶层占有的经济、文化、权力资源的差距拉大,事实上形成了贫富不均的社会格局。在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每一个阶层及其中的个人在追求资源拓展的同时,势必产生相互间的角力与竞争,形成巨大的以情绪积累为表征的社会张力。这种情绪又在相对剥夺感的促动下上升为阶层之间的主观对立,形成社会偏见和群体排斥。当某些群体或阶层中的个体对今后的发展难以预期也就是希望渺茫时,特别是当他们认为阻碍自己发展的障碍是利益既得者和权力掌控者时,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也就势必反映为心理上的不协调和不平衡。由于阶层与社会矛盾的普遍,公众以紧张、焦虑等不安全感为表征的社会心理状态不断升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