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纵横》.赵绍琴.扫描版.pdf
http://www.100md.com
第326页 |
第139页 |
第1页 |
IPB |
IPB |
参见附件(11125KB,332页)。
本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附篇,论述了温病的两大类型,即温热病和湿热病,以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热病的辨证纲领,以三焦辨证作为湿热病的辨证纲领;以卫气营血辨证为“横”,论述温病传变层次;以三焦辨证为纵,论述湿热病的传变途径。全书内容提纲挈领,纵横明晰,引用文献丰富、精当翔实,理法方药赅备,附案多为著名老中医赵绍琴教授的治验,很有参考价值。因此,本书是学习温病的重要参考书。
封面
书名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概说
一、温病和温病学的概念
二、温病的特点
三、温病与温疫
四、温病与伤寒
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
一、温病的病因
二、温病的病机
三、温病的治法
第三章 温病的分类及辨证纲领
一、温病的分类
1.以病名分类
2.以发病类型分类
3.以病变的性质分类
二、温病的辨证纲领
第四章 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一、《黄帝内经》和《难经》对温病的认识
二、《伤寒杂病论》对温病的认识
三、晋、唐时期对温病的认识
1.晋代王熙(叔和)
2.隋代巢元方
3.唐代孙思邈和王焘
四、金、元时期对温病的认识
1.金代刘宗素
2.元代王履
五、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1.明代汪机的“新感温病”说
2.明代吴有性的“戾气”说
3.清代叶桂的“卫气营血辨证” 4.清代杨璿的《伤寒温疫条辨》
5.清代吴瑭的“三焦辨证”
6.清代其他温病学家及其著作
中篇 各论
第一章 温热病
概说
一、温热病的概念及其特点
1.温热病的概念
2.温热病的特点
二、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卫气营
血辨证
1.卫气营血的生理概念
2.卫气营血辨证的内容
三、温热病的治疗原则
四、温热病的治疗禁忌
第一节 卫分证治
一、证候特点
二、治疗原则
三、辨证施治
1.风热犯卫
2.风热犯肺
3.外感温燥
4.阴虚感温
第二节 气分证治
一、证候特点
二、治疗原则
三、辨证施治
1.热邪在肺
①温热壅肺
②肺热成痈
③燥热伤肺
④暑热犯肺(暑咳)
2.热在胸膈 ①热郁胸膈
②热灼胸膈
3.痰热结胸
4.肺胃热炽
5.暑伤津气
6.津气欲脱
7.温热在肠
①热结便秘
②热结便秘兼阴液素亏
③热结便秘兼气阴两虚
④热结便秘兼痰热壅肺
⑤热结便秘兼痰热结胸
⑥热结便秘兼小便赤痛
⑦肠热下利
8.气热动风
9.热郁胆经
10.燥犯清窍
11.温疟
12.温毒气分证候
①大头瘟、痄腮
②烂喉?痧 ......
书名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概说
一、温病和温病学的概念
二、温病的特点
三、温病与温疫
四、温病与伤寒
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
一、温病的病因
二、温病的病机
三、温病的治法
第三章 温病的分类及辨证纲领
一、温病的分类
1.以病名分类
2.以发病类型分类
3.以病变的性质分类
二、温病的辨证纲领
第四章 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一、《黄帝内经》和《难经》对温病的认识
二、《伤寒杂病论》对温病的认识
三、晋、唐时期对温病的认识
1.晋代王熙(叔和)
2.隋代巢元方
3.唐代孙思邈和王焘
四、金、元时期对温病的认识
1.金代刘宗素
2.元代王履
五、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1.明代汪机的“新感温病”说
2.明代吴有性的“戾气”说
3.清代叶桂的“卫气营血辨证” 4.清代杨璿的《伤寒温疫条辨》
5.清代吴瑭的“三焦辨证”
6.清代其他温病学家及其著作
中篇 各论
第一章 温热病
概说
一、温热病的概念及其特点
1.温热病的概念
2.温热病的特点
二、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卫气营
血辨证
1.卫气营血的生理概念
2.卫气营血辨证的内容
三、温热病的治疗原则
四、温热病的治疗禁忌
第一节 卫分证治
一、证候特点
二、治疗原则
三、辨证施治
1.风热犯卫
2.风热犯肺
3.外感温燥
4.阴虚感温
第二节 气分证治
一、证候特点
二、治疗原则
三、辨证施治
1.热邪在肺
①温热壅肺
②肺热成痈
③燥热伤肺
④暑热犯肺(暑咳)
2.热在胸膈 ①热郁胸膈
②热灼胸膈
3.痰热结胸
4.肺胃热炽
5.暑伤津气
6.津气欲脱
7.温热在肠
①热结便秘
②热结便秘兼阴液素亏
③热结便秘兼气阴两虚
④热结便秘兼痰热壅肺
⑤热结便秘兼痰热结胸
⑥热结便秘兼小便赤痛
⑦肠热下利
8.气热动风
9.热郁胆经
10.燥犯清窍
11.温疟
12.温毒气分证候
①大头瘟、痄腮
②烂喉?痧 ......
附件资料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125KB,3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