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任督二脉·真气·小周天的认识
近日,“甘肃省医务人员练习真气运行法,40多人打通任督二脉”的消息,引发人们对真气运行法、任督二脉与大小周天的关注。真气运行法由享年102岁的已故甘肃省名中医李少波教授创立,为了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其内容,曾拜师过李少波教授的中日友好医院心肾科贾海忠主任医师对真气运行法的学术内容做详细介绍。
何谓脉
脉的繁体字为“脈”,其右边的偏旁有分流的意思,所以“脈”表示身体里的各种相互关联的分支结构,例如《黄帝内经》中所提及的诸脉就有“氣脈、經脈、絡脈、血脈”等记载。其引申义泛指各种事物之间的关联结构,例如“山脉、矿脉、水脉、叶脉”等等。这些基本用法表明,脉泛指各种具有内在规律性联系的具体结构。
经络是经脉络脉的简称
当生命个体还是一个受精卵时,只需细胞内在的联系就能保持其整体统一性。当由一个细胞逐渐分裂生成各种脏腑组织时,生命体内在的完整统一协调就需要各脏腑组织之间保持联系,它们之间可见的联系方式基本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比邻联系,即一个部位的组织可以直接影响其比邻组织;另一类是远距离联系(非比邻联系),即一个部位的组织器官对远端部位的组织器官保持联系,在人体内主要有血液循环、神经调节两种方式。限于中医形成时的科技条件,虽然中医没有把这些联系明确提出,但关于机体整体联系的认识还是很到位的,把全身各个部位之间信息联系规律概括成了经络学说,经络自然就成了气血运行的通络,最细小的称为孙脉,较大分支称为络脉,大的称为经脉,其中最大的两条经脉即是贯穿人身后中线的督脉和人体前正中线的任脉,督脉、任脉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
, 百拇医药
督脉总督诸阳
督字本义是察看、督促、监督。从督脉的走向和各阳经的交会关系看,督脉就是总管一身阳经的经脉,是人体后中轴线上具有内在规律性联系的具体结构。
中医描述的督脉走向: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边直向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上行颠顶,沿前额正中,鼻柱正中,至上唇系带处龈交穴。督脉有三个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于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入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任脉总任诸阴
, 百拇医药
任的本义是承担的意思。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是人体前中轴线上具有内在规律性联系的具体结构。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任脉“总任诸阴”、为“阴脉之海”之说。又因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又有“任主胞胎”之说。
中医描述的任脉走向: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毛部,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真气即是生命能量
我们认为,真气就是经气,真气是极度微小的物质,是不能被看得见或摸得到的,这就是《素问·离合真邪论》所言的“真气者,经气也。经气太虚,故曰其来不可逢”。
, 百拇医药
人身真气无处不在。《灵枢·邪客》认为,两肘、两腋、两髀、两腘合称八虚,都是真气所过之处。《灵枢·周痹》“真气不能周,故名曰周痹”,由此可知,真气本来就是分布全身的,不仅仅是在“八虚”之处。
根据以上《黄帝内经》的论述,我们可以认为,真气就是客观存在的基本生命信息,就是不同的信息通路(经络)中存在的共同信息,由于能量代谢是信息产生和传播的基础,所以李少波教授认为真气的实质就是生命能量,它在不同的信息通路(经络)中有规律地运动变化。
真气异常导致疾病
真气的作用是防御外邪,故《素问·疟论篇》“真气得安,邪气乃亡”。
真气异常就会导致疾病。《素问·离合真邪论》“泻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邪气复至,而病益蓄”。表明真气虚脱则邪气重,疾病加重。《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已失,邪独内着,绝人长命”。说明如果真气消失则死亡。《素问·评热病论篇》“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表明真气上逆临床可见口苦、舌干、不能仰卧、咳清水。《灵枢·根结》认为“痿疾”是“真气稽留,邪气居之”所致。
, http://www.100md.com
《黄帝内经》的真气养护
《素问·离合真邪论》说“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告诉我们祛瘀可以恢复真气;《灵枢·邪客》说“邪气得去,真气坚固”,“辅针导气,邪得淫泆(泆本义通“溢”),真气得居”。不但告诉我们驱邪可以扶正,而且告诉我们可用针刺方法驱邪以保持真气的正常。
更为重要的是《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告诉我们只有清心寡欲,真气才能正常运行。李少波教授的真气运行法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创立的防病治病方法。
任督发育过程与小周天真气走向
中医最早是如何发现督脉和任脉,并晓得督脉之气上行任脉之气下行的,早已不得而知,但这一发现确实可以从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得以证实。
, 百拇医药 从受精卵到成胚细胞,看不到任何有关任督二脉形成的痕迹。到二胚盘时期,也还没有出现任督二脉的痕迹。就在中胚层即将出现之初,沿着胚盘中轴,从泄殖腔膜(将来的会阴部)开始向胚盘的头端长出了“原条”结构,原条是二胚层胚盘尾端中线处的上胚层细胞增殖而形成的一条纵行细胞索,原条的形成确定了胚胎的前后轴。在“原条”的头侧形成了“原结”。继而从原结部位向上长出了“脊索”,直达头端的口咽膜部位。
在“脊索”的诱导下,位于身体中轴线上的中枢神经系统才逐渐形成,在人体椎间盘中间的髓核就是退化的脊索。整个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督脉形成的过程是从尾端到头端,提示我们督脉之真气也是如此走行(见图1)。随着三胚层的发育,中胚层和外胚层将内胚层卷包的同时,中胚层和外胚层的边缘部,分别在胸腹侧正中对合,形成人体的前正中线结构(胸骨、腹白线),此时标志着任脉已经形成(见图2)。由于督脉之气上行,要维持人体的升降平衡,任脉之气下行,这样就形成了督脉之气上行、任脉之气下行的小周天(任督循环)。(图片来源《奈特人体胚胎学彩色图谱》)
作者简介
贾海忠,男,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肾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1985年河北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199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硕士毕业,200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博士毕业。2003年被选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史载祥教授的学术继承人,2008年被选入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项目。曾拜师甘肃中医学院李少波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鲁兆麟教授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薛伯寿教授。出版《贾海忠中医体悟》等。, http://www.100md.com(贾海忠 中日友好医院)
何谓脉
脉的繁体字为“脈”,其右边的偏旁有分流的意思,所以“脈”表示身体里的各种相互关联的分支结构,例如《黄帝内经》中所提及的诸脉就有“氣脈、經脈、絡脈、血脈”等记载。其引申义泛指各种事物之间的关联结构,例如“山脉、矿脉、水脉、叶脉”等等。这些基本用法表明,脉泛指各种具有内在规律性联系的具体结构。
经络是经脉络脉的简称
当生命个体还是一个受精卵时,只需细胞内在的联系就能保持其整体统一性。当由一个细胞逐渐分裂生成各种脏腑组织时,生命体内在的完整统一协调就需要各脏腑组织之间保持联系,它们之间可见的联系方式基本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比邻联系,即一个部位的组织可以直接影响其比邻组织;另一类是远距离联系(非比邻联系),即一个部位的组织器官对远端部位的组织器官保持联系,在人体内主要有血液循环、神经调节两种方式。限于中医形成时的科技条件,虽然中医没有把这些联系明确提出,但关于机体整体联系的认识还是很到位的,把全身各个部位之间信息联系规律概括成了经络学说,经络自然就成了气血运行的通络,最细小的称为孙脉,较大分支称为络脉,大的称为经脉,其中最大的两条经脉即是贯穿人身后中线的督脉和人体前正中线的任脉,督脉、任脉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
, 百拇医药
督脉总督诸阳
督字本义是察看、督促、监督。从督脉的走向和各阳经的交会关系看,督脉就是总管一身阳经的经脉,是人体后中轴线上具有内在规律性联系的具体结构。
中医描述的督脉走向: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边直向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上行颠顶,沿前额正中,鼻柱正中,至上唇系带处龈交穴。督脉有三个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于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入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任脉总任诸阴
, 百拇医药
任的本义是承担的意思。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是人体前中轴线上具有内在规律性联系的具体结构。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任脉“总任诸阴”、为“阴脉之海”之说。又因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又有“任主胞胎”之说。
中医描述的任脉走向: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毛部,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真气即是生命能量
我们认为,真气就是经气,真气是极度微小的物质,是不能被看得见或摸得到的,这就是《素问·离合真邪论》所言的“真气者,经气也。经气太虚,故曰其来不可逢”。
, 百拇医药
人身真气无处不在。《灵枢·邪客》认为,两肘、两腋、两髀、两腘合称八虚,都是真气所过之处。《灵枢·周痹》“真气不能周,故名曰周痹”,由此可知,真气本来就是分布全身的,不仅仅是在“八虚”之处。
根据以上《黄帝内经》的论述,我们可以认为,真气就是客观存在的基本生命信息,就是不同的信息通路(经络)中存在的共同信息,由于能量代谢是信息产生和传播的基础,所以李少波教授认为真气的实质就是生命能量,它在不同的信息通路(经络)中有规律地运动变化。
真气异常导致疾病
真气的作用是防御外邪,故《素问·疟论篇》“真气得安,邪气乃亡”。
真气异常就会导致疾病。《素问·离合真邪论》“泻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邪气复至,而病益蓄”。表明真气虚脱则邪气重,疾病加重。《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已失,邪独内着,绝人长命”。说明如果真气消失则死亡。《素问·评热病论篇》“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表明真气上逆临床可见口苦、舌干、不能仰卧、咳清水。《灵枢·根结》认为“痿疾”是“真气稽留,邪气居之”所致。
, http://www.100md.com
《黄帝内经》的真气养护
《素问·离合真邪论》说“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告诉我们祛瘀可以恢复真气;《灵枢·邪客》说“邪气得去,真气坚固”,“辅针导气,邪得淫泆(泆本义通“溢”),真气得居”。不但告诉我们驱邪可以扶正,而且告诉我们可用针刺方法驱邪以保持真气的正常。
更为重要的是《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告诉我们只有清心寡欲,真气才能正常运行。李少波教授的真气运行法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创立的防病治病方法。
任督发育过程与小周天真气走向
中医最早是如何发现督脉和任脉,并晓得督脉之气上行任脉之气下行的,早已不得而知,但这一发现确实可以从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得以证实。
, 百拇医药 从受精卵到成胚细胞,看不到任何有关任督二脉形成的痕迹。到二胚盘时期,也还没有出现任督二脉的痕迹。就在中胚层即将出现之初,沿着胚盘中轴,从泄殖腔膜(将来的会阴部)开始向胚盘的头端长出了“原条”结构,原条是二胚层胚盘尾端中线处的上胚层细胞增殖而形成的一条纵行细胞索,原条的形成确定了胚胎的前后轴。在“原条”的头侧形成了“原结”。继而从原结部位向上长出了“脊索”,直达头端的口咽膜部位。
在“脊索”的诱导下,位于身体中轴线上的中枢神经系统才逐渐形成,在人体椎间盘中间的髓核就是退化的脊索。整个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督脉形成的过程是从尾端到头端,提示我们督脉之真气也是如此走行(见图1)。随着三胚层的发育,中胚层和外胚层将内胚层卷包的同时,中胚层和外胚层的边缘部,分别在胸腹侧正中对合,形成人体的前正中线结构(胸骨、腹白线),此时标志着任脉已经形成(见图2)。由于督脉之气上行,要维持人体的升降平衡,任脉之气下行,这样就形成了督脉之气上行、任脉之气下行的小周天(任督循环)。(图片来源《奈特人体胚胎学彩色图谱》)
作者简介
贾海忠,男,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肾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1985年河北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199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硕士毕业,200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博士毕业。2003年被选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史载祥教授的学术继承人,2008年被选入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项目。曾拜师甘肃中医学院李少波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鲁兆麟教授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薛伯寿教授。出版《贾海忠中医体悟》等。, http://www.100md.com(贾海忠 中日友好医院)